馬繼良 合恩平
【摘要】為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責任,提升監督效率,本文從監督主體、對象、制度三個方面,總結了國有企業紀委落實監督責任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監督責任;問題及對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國有企業紀委在服務和保障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期,國有企業紀委的定位與作用離黨組織要求和群眾期望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國有企業紀委在落實監督責任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給紀委監督責任的落實帶來一定困擾,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視,勢必影響國有企業提質增效。
一、目前國有企業紀委落實監督責任存在的問題
(一)監督主體存在問題。監督主體履職錯位。一方面是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錯位。紀委落實監督責任主要涉及紀檢監察部門,而黨委落實主體責任涉及部門較多,最后往往匯總到紀檢監察部門,導致紀檢監察部門既要組織各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又要負責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造成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局面。另一方面是業務監督與專門監督錯位。具體業務部門把崗位職責和業務流程所規定的工作監督、驗收責任推卸給紀檢監察部門,把紀檢部門當成了擋箭牌,造成業務監督主體與專門監督主體之間的錯位。監督主體顧慮過多。一方面,由于國有企業紀委在同級黨委領導下工作,一旦工作方向與主要領導觀點不一致,勢必形成事倍功半、久拖不決的艱難局面。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紀委獨立性遠不如地方紀委,故而在執紀問責的同時還要考慮今后的工作如何開展,以避免領導之間產生隔閡、部門之間產生間隙、下級單位產生抵觸。
(二)監督對象存在問題。1.監督對象重基層輕機關。國有企業經營業務、廉政風險點集中在基層,加強基層單位監督無可厚非。但企業人權、財權、物權的決策權限集中于機關各部門,機關部門違規違紀決策造成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對機關部門的決策監督與對基層單位的經營監督同樣重要。2.監督對象紀律意識淡薄。一是監督對象以行業利益代替國家利益,以群體利益代替群眾利益,以為國家、為群眾謀利益為借口踐踏紀律規矩。二是紅線意識淡薄,內部違紀處理長期低于心理預期,震懾有限,存在“前行后效”僥幸心理。三是存在不做事就不會犯錯、不會違紀的平庸思想和“大功抵小過”的補償思想。
(三)監督制度存在問題。監督制度重結果輕日常。國有企業往往出現“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究其原因是日常監督制度層次不明晰,提醒震懾作用不足,造成違紀底線不斷被突破。一旦東窗事發進行處理,必然是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監督制度讓步于行政決策。國有企業在與地方行政單位的協調配合過程中,時常會發生行政目標與企業規范制度相摩擦的情況,由此產生的違規違紀問題,現有監督制度難以進行恰當的處理,使國有企業紀委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
二、加強國有企業紀委落實監督責任的對策
(一)強化監督主體定位。進一步深化三轉,強化監督主體的監督定位。厘清專門監督、業務監督各主體之間的職責關系,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確,切實解決因職責交叉問題以及因此而導致的監督主體履職錯位的問題。紀委要加強對機關各部門履職情況的再監督,確保機關各部門嚴格履行對業務部門的監督、考核職責。業務部門違反業務規章程序需要進行處理,機關部門不按規定對業務部門開展監督考核同樣需要進行處理。
(二)減輕監督主體顧慮。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揮激勵機制的引導作用和約束機制的懲治作用,加強對監督主體的保護,減少監督主體后顧之憂。激發監督主體擔當責任和奉獻精神,以一把手監督辦法的落實為契機,紀委書記帶頭監督黨委書記,提升紀檢監察干部的監督底氣。
(三)提升監督對象紀律意識。紀委要提升監督對象的紀律意識。通過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提升領導干部民主管理意識和民主集中意識,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通過一批典型案例在廣大干部職工中起到警醒作用,讓干部職工更新觀念、認清形勢、擺正心態,打消僥幸心理;通過建立負面清單否決制度,讓有功之人不能有恃無恐,徹底消滅有功之人的“功過相抵”的觀念。
(四)嚴格落實日常監督制度。監督關口前移,強化日常輕微違紀行為的監督提醒,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將干部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在“紅線”之外設置多道防線,旨在攔截黨員干部從輕微違紀走向嚴重違紀或違法,避免“好同志”淪為“階下囚”。信訪處理做到凡信必辦,只要有問題線索都要處置,大量的問題要通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解決,同時,既要重視運用好第一種形態,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使嚴重違紀的干部越來越少,也要充分發揮后面三種形態的威懾和后盾作用,對嚴重違紀的腐敗行為堅持零容忍處理。
(五)構建共同預防腐敗工作機制。與地方紀委、監察委、檢察院建立共同預防腐敗工作機制。國有企業通過與地方紀委、監察委、檢察院共同開展預防腐敗工作,能有效運用地方的政策資源、教育資源和監督資源,提升預防腐敗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當地方有關部門干預國有企業正常經營時,基于長期合作的基礎,可以通過地方紀委、監察委、檢察院出面進行溝通協調,確保雙方遵章守紀。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紀委只有直面落實監督責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引領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斷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