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示廣東省四十年來戲劇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在省委宣傳部關心支持下,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劇協主辦的“大道如斯——回眸廣東戲劇四十年”專題演出,2018年6月27日晚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隆重上演。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戲劇蓬勃發展。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南國紅豆”“南國奇葩”和“南國牡丹”的粵劇、潮劇和廣東漢劇“三大劇種”與其他地方劇種百花齊放,傳統經典回歸舞臺,梨園新秀閃亮登場。以李仙花、倪惠英、丁凡、方展榮為代表的廣東戲劇掌門人、傳承者,正是改革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參與者和思考者,他們秉承習仲勛老書記等廣東改革開放開拓者、先行者“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擔當和創新精神,在嶺南戲劇傳承發展中“殺出一條血路”。
整場演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特意擇取了李仙花、倪惠英、丁凡、方展榮四位當下廣東戲劇最具代表性的領軍人物,通過展示他們的戲劇人生和藝術道路,讓觀眾管窺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戲劇百花園姹紫嫣紅的旖旎春色,展示了廣東戲劇藝術的薪火相傳,讓四位藝術家的徒弟逐一登臺一展絕技。四位藝術家代表著廣東戲劇四十年來輝煌的過去和繁榮的當下,徒弟們則承繼繁榮的當下昭示著廣東戲劇美好的未來。兩代戲劇人如同兩道虹霓相互輝映,將廣東戲劇的天空妝點得云蒸霞蔚、氣象萬千。
“大道如斯”專題演出分三個篇章:
《初心篇》展示李仙花、倪惠英、丁凡、方展榮四位戲劇家的代表作選段——廣東漢劇新編歷史劇《白門柳》之《投池》,粵劇新編歷史劇《睿王與莊妃》之《合宮》和《魂牽珠璣巷》之《澆花》,根據潮劇傳統劇目《桃花過渡》改編的《雙桃花過渡》,充分體現四位戲劇家的青春芳華和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求索篇》別開生面,突破舞臺呈現格局,用武生扎靠、馬趟子、花臉髯口、武丑身段等表演,結合大屏幕采訪視頻、第三者“敘事”,表現出廣東戲劇藝術家四十年來深刻思辨、上下求索、艱苦抉擇的心路歷程。
第三篇章《傳承篇》呈現了戲劇藝術家肩負時代使命,志在德藝傳承的豐碩成果,四位徒弟身手不凡,展示了各自劇種的看家絕活,方展榮徒弟謝繼順的椅子功、倪惠英徒弟吳非凡的踩蹺和扎靠開打,李仙花徒弟嵇兵的扁擔功和鬼步,丁凡徒弟黃春強的南派武功,舞臺上的表演令人應接不暇、嘆為觀止,觀眾叫好聲不斷。
(文: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圖:薛才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