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發展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應當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學生的專業學習方向來綜合指導大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發揮自我的個性潛能和專業素養,讓我國的高等人力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吳新中編著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2018年2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從大學生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職業決策、生涯規劃、自我管理和能力評定來逐步推進,引導大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興趣、能力、專業基礎和社會職業需求來不斷探究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優化升級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標準越來越高,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對此,高校及相關課程教師要發揮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的重要職能,幫助大學生分析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難點,從服務的視角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發展,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投身產業經濟發展指明更清晰的就業方向。
服務型就業指導就是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就業服務模式,在教學、實踐和就業服務等多個角度給予大學生更多的幫助,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成才,對接社會人才資源的需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讓大學生能夠更加自信、自在、自如地走向未來的職業生涯。
就服務型就業指導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創新路徑來說,服務型就業指導需要在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服務實踐和服務評價等多個方面來形成整體化的建設和發展,概括來說,大學生服務型就業指導整個體系必須立足于以下兩點:
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大學生的職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效探索。在高等教育的專業教學中,很多大學生缺乏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自覺意識和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認知,因此常常產生走出象牙塔的迷茫和擔憂。對此,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和就業服務中心應當積極轉變大學生的職業觀念,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態度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自身的個性能力和專業基礎,以及社會人才需求的標準來更好地為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奮斗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中,學生對職業的理解,對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的認知,以及對自我的認知水平都是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指導過程中的重點,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自身的個性和能力,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有效的探索和規劃嘗試,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更好的認知基礎。
另一方面,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專業性的服務意識。從服務視角來看,就業指導的教師隊伍水平往往能夠深刻地影響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水平。對從事就業指導的教師來說,必須從三個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專業能力,就業指導應該按照專業的不同來做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指導教師的專業性素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信賴。
二是就業指導能力,也就是對接社會人才需求的能力,對當前社會人才需求的各項變化和發展要做到重點關注和整體歸納,開闊大學生的職業視野。
三是就業服務能力,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實踐過程中,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問題,對此教師要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及時有效地對大學生在就業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在就業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從服務的視角來探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有效路徑,站在就業指導服務的角度來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實踐指導都應當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及時地將社會人才需求的最新趨勢反饋到學生的認知之中,幫助大學生更早一步轉變職業觀念,樹立職業理想,充分挖掘自身的性格認知、能力認知和興趣認知,并且實時有效地根據大學生對就業指導服務的評價和反饋來進行優化和調整,創新性地、可靠地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創新發展和落地實踐做得更好,幫助大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實現自身的專業價值和人生價值,進而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柴亞東/碩士,成都體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