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佳慧,姜 琦
(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齊齊哈爾市地處于松嫩平原腹地,作為黑龍江省甚至是整個國家可靠的糧食生產地,齊齊哈爾市的糧食生產能力平均穩定在每年200億以上,占黑龍江省生產總數的五分之一,占全國比例的2%。齊齊哈爾市有5個國家級的生態示范區,有13個自然保護區,9個縣(市)區得到了“中國特產之鄉”的榮譽稱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數量已有11大系列共1 500余種。
齊齊哈爾市主要抓住生產、儲存、銷售三個重要的環節,與互聯網技術、信息化要素相結合,探索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圍繞這個全新的發展模式,積極的引進投資主體到種儲銷三個關鍵環節,在“種”的方面,和很多家企業達成了共建物聯網建設的意愿。在“儲”的方面,正在與澳大利亞亞洲食品農業開發中心進行洽談關于現代化智能倉儲設施建設的各項細則。在“銷”的方面,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
1.電子商務
2016年起,電子商務進入新電商發展的時期,全市有139家電子商務企業在工商注冊,還有121家有經營活動的重點電子商務企業,這其中包括72家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現如今,齊齊哈爾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企業自建電商平臺。企業利用互聯網相關技術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比如華農鶴祥、綠洲、七點科技、藍海商務等139家電子商務企業。二是B2B、B2C、C2C電商平臺。阿里巴巴是國內最大的B2B電子商務平臺,齊齊哈爾市有400家左右企業已經在阿里巴巴注冊,主要是農村合作社和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如在克山縣推廣的星光科技園、中國馬鈴薯網、訥河市的融寶網等都是B2C平臺。C2C一般是以京東商城、淘寶、微店等為電商平臺的個人網店。三是線下和線上結合的電商。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店、企業的網店進行的電子商務,比如嫩江壹號大閘蟹、泰來綠洲雜糧等。
2.網絡建設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利用“互聯網+”建立了農機管理調度指揮網絡系統,實現了管理服務和調度統計。該系統推動了齊齊哈爾市從傳統農業邁進精準農業,改變了過去那種依靠人力對農機作業進行粗略統計的狀態。隨著現代農機合作社的不斷發展,一些動力機械比如拖拉機、收獲機、大型植保機械等都按要求要配備上GPCS定位功能,還要與農機管理調度指揮系統進行聯網,保證能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利用GPCS定位功能,各級農機管理部門也可以實現指揮部門指揮調度、系統實現宏觀管理、作業統計等,并可以實時跟蹤單臺農機。
現如今,雖然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了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對農業信息化的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對可能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并不樂觀,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也持觀望等待的態度。這一嚴峻的現實導致了一些領導干部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也出現了偏差,如對農業信息化的戰略意義不太明確,對于農業信息化的理解過于片面。他們以為有了計算機技術人員,有了計算機,安裝了網絡,創建了網站,就是實現了農業信息化。
目前,雖然齊齊哈爾市信息服務網絡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網絡覆蓋面主要集中在了市區范圍,出現了網絡覆蓋面不平衡的現象,因為齊齊哈爾市農村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一些偏遠的地區還沒有建立農業網絡平臺,網絡不能完全覆蓋到整個齊齊哈爾市農村,這就會造成農業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出現中斷的情況,導致了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
網絡基礎設施和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又重要的工程,結合農業當前發展的狀況來看,社會需要一批熟悉農業經濟發展規律,且精通信息網絡技術的全面型人才。只有具備十分嫻熟的網絡科學技術,才能將農業和互聯網相結合,為農業經營者提供精準的市場信息,為農產品開拓更大的市場。只有具備豐厚的農業知識相關理論,才能為農戶解惑答疑,為農戶提供生產經營方面的指導和幫助。當前來看,齊齊哈爾市的這類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這就降低了信息資源利用率,阻礙了農村信息化的發展。
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技術需要一整套傳感設備和智能控制設備,只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才能支持這些設備的使用。若要應用物聯網技術必須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這些都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然而以齊齊哈爾市現有的能力遠遠不夠,再加上齊齊哈爾市四季分明,農業生產季節性較強,如果改造農業基礎設施,那么原有的農業產出計劃勢必會被打亂,將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影響農業物聯網技術在齊齊哈爾市農業產業園區上應用的積極性。
對于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農民缺乏信任從而就放大了系統本身存在的風險程度,更不愿意投入財務、人力及時間資源,投資意識較保守。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需要依靠完善的服務體系,更健全的服務載體。就目前來看,齊齊哈爾市農業信息的相關網站主要依附于“中國農業信息網”,通過對網站的瀏覽及搜索我們可以發現,各個區縣要么是沒有自己的涉農網站,要么是數據不能被及時更新。網站發揮的功能不健全,服務平臺就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不能滿足農業生產活動的多樣化需求。
首先,要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宣傳的力度。在傳統農業到現代化農業的轉變中,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給農業的運作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使人民群眾受益頗多。宣傳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相關的計算機應用,會加深大眾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以形成整個齊齊哈爾市人民積極關心農業信息化的良好氛圍。
其次,加強對農業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的人員培訓工作。開展此類培訓活動會提高大家對于農業信息化的認知,會加快實現農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步伐。在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后,可以使政府、相關農業單位和齊齊哈爾市市民之間相互扶持,一起積極地投身到實現齊齊哈爾市農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的工作中。
1.開通農業無線局域網絡
眾所周知,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與互聯網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把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用于農業生產運作過程,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進而提升農業信息化的水平。齊齊哈爾市的農業有很大一部分是糧食作物的種植,在糧食作物種植區,地面空曠而且高壓線遍布,這給有線寬帶網絡的安裝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可以在種植區使用無線局域網絡,并通過移動手機或計算機終端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
2.推廣智農通免費App服務
為了使農民能及時獲取農業信息的相關信息,我們可以利用移動通信已被普遍應用的優勢,大力推廣“智農通”APP客戶端,使其能得到普遍的注冊和應用,以使農業科教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和普通農戶能更精準地收集數據,并使信息得到實時更新。
一是對各級政府的涉農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對于農業信息化的認識程度。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職業化、信息化農民。進一步實施培訓新型農民的工程,以提升農業信息化素質、經營能力和職業技能為目標,開展大規模的農村實用型農業信息化人才培訓。三是培養農村電商的團隊。創建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實踐基地,切實開展培訓電子商務人才的工作,培養一批優秀的電商示范村、示范點,進一步促進農業經營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
針對物聯網技術應用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市縣兩級政府應該在齊齊哈爾市選擇兩家具備典型意義的農業示范園區,設立物聯網技術應用專項資金,對物聯網技術采用國有股參與的形式對其進行推廣,力爭在2~3年內完全具有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水平,用顯著的經濟利益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家的眼球并對其跟蹤投入。政府還應該為民營資本對物聯網技術應用投入的農業、企業和園區提供一定的配套補貼。
1.建立多種形式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
為了更好的在農村普及農業信息化,我們可以制定“互聯網+農業”行動方針,為農民搭建“三級”綜合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即盡可能的在各區(縣)成立農業綜合服務組織,在各鄉(鎮)設立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在各村(屯)建立信息服務站。
2.實時更新農業信息化資源
農民對農業信息化的需求隨著不同時節而變化,所以,要保證氣象信息、市場信息以及相關農業政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可以對農業的相關信息進行每周實時更新。
現代化農業和傳統型的農業大不相同,其依靠的是發展生物工程、科技進步等高新技術,利用現有的新技術和科技成果推動農業信息化發展。現對于提高齊齊哈爾市農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和服務水平,推進齊市農業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