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師繼軍 葉瑞龍
天津市財政局預算編審中心的服務對象是千余家一二級預算單位及其財務人員,部門類型眾多,財務人員水平不一,加之業務種類較多、提供資料復雜,沒有統一的告知制度,導致預算單位辦理業務經常“來回跑”、“反復問”。為減少預算單位辦事成本,預算編審中心著手建立部門預算管理事項 “一次性告知”制度,以期能為預算單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部門預算管理事項 “一次性告知”制度是指預算單位辦理相關業務時,財政部門告知其辦理業務的依據、條件、程序、時限以及所需全部資料等事項的制度。該制度是一次從理念、機制到作風的全方位深層次轉變,是十九大精神在財政預算具體業務上的落地生根。從2016年開始,天津市財政局預算編審中心梳理匯總了部門預算管理中的各類事項,編印了 《部門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手冊》(以下簡稱 《手冊》),每年進行修訂再版。《手冊》是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的集中體現,標志著該制度的正式確立。
一是系統梳理業務,實現辦理事項全覆蓋。《手冊》按照“能進盡進”的原則,共梳理匯總部門預算管理八個方面十七項具體業務,包括機構及編制變化、財養人員調整、資產變動、績效管理、部門中期財政規劃、部門預算公開、預算調整變更和市人大審查材料等八個部分。各部分按照業務性質又細化為十七項具體業務,基本涵蓋了部門預算從編制、審核、批復到公開再到調整變更等各個環節的所有事項。
二是細化告知內容,力求簡潔明了易操作。對所有業務逐一歸納為 “業務描述”、“提供資料”、“辦理方式”、“辦理時限”和“基本流程”等五個方面。其中“提供資料”列明了預算單位辦理該項業務需要的全部資料;“辦理方式”介紹了業務的具體流程和操作方法;“辦理時限”規定了預算編審中心辦理該項業務的最長時限;“基本流程”則通過流程圖的形式展現了業務辦理的全過程。各部分從服務預算單位角度出發,力求簡單明確、通俗易懂。
三是推行時限制度,確保業務辦理高效。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預算編審中心自加壓力,將《手冊》中凡涉及預算編審中心的辦理事項,全部明確辦結時限。簡單事項1個工作日內辦結,一般事項3至5個工作日,對于個別事項審核工作量大且較為復雜的,最長辦理時限也不超過10個工作日。限時辦結制度對于構建規范、高效的部門預算管理服務體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推進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干部工作作風全方位轉變。“一次性告知”制度聚焦預算單位辦理相關業務最緊密、最直接,咨詢量最大、最集中的領域和問題,通過全面整合和優化預算審核流程,推進部門預算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透明化。該制度的建立,拓展了預算管理服務公開的內容,強化了預算單位參與、評價和監督,督促預算編審中心干部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形成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服務的工作機制,錘煉了工作作風,提升了部門形象。
二是強化擔當作為的責任意識,整體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通過系統梳理部門預算管理職責,打破了以往預算管理事項標準不一、流程復雜的道道“關卡”,推動預算管理服務體系化、標準化。同時《手冊》中的限時辦結制度,倒逼崗位職責落實,各環節各崗位努力做到審核更簡、服務更優。
三是踐行專業精準的服務理念,服務對象滿意度顯著提升。部門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是解決預算單位辦事的“痛點”和“難點”的關鍵支點,自該項制度建立以來,預算編審中心連續開展滿意度不記名調查問卷活動,預算單位對預算編審中心服務質量滿意度明顯提升,其中 2017年為99.4%,2018年達到 100%,尤其是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兩個方面,受到了預算單位的廣泛好評。這些數據表明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精準對接了預算單位所需所呼,從而大大提高了服務對象滿意度。
四是積累預算管理服務新經驗,為其他部門提供參考借鑒。部門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乃財政系統預算管理業務的首創和初步探索,預算編審中心在無先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堅持“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探索出一套相對規范的預算管理服務體系。這不僅為各級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同業人員提供直接的參考和借鑒,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具有公共服務職能的政府部門創新服務方法,提供可借鑒的理念和模式。
《手冊》作為部門預算管理 “一次性告知”制度的精華,經過三年的實踐,目前已基本步入正軌并逐步調整完善。但隨著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預算管理服務內容也將不斷增加,預算辦理事項的要求也會不斷細化,《手冊》還不能完全實現同步調整,存在繼續完善的空間。
《手冊》中規定的預算業務的 “辦理方式”、“辦理時限”和“辦理流程”等內容,既是對預算單位的承諾,同時也是財政部門對自身的要求和約束。但在實際工作中,個別業務因種種原因出現超時限辦理、流程不規范等情況,執行中“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手冊》的約束力。
《手冊》每年印制后發放所有市級預算單位,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單位財務人員領取不看、有政策不了解、有規定不執行的情況,未能按照規定的流程和提供全部資料辦理相關業務,導致部門預算管理“一次性告知”制度功效有所折損。
一是多方走訪,征求意見。組織開展主動問需活動,與預算單位提前對接,通過調研、座談等方式征集單位對部門預算管理服務、業務等方面的意見,為完善“一次性告知”制度拓展思路。二是梳理歸納,補充完善新內容。根據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和預算管理工作實際,持續梳理預算管理的新要求、新變化,補充最新的政策規定,動態完善《手冊》內容。
一是嚴格執行不打折扣。在預算管理工作過程中,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 “一次性告知”制度有關規定辦理業務,不給自己開口子、留后路,切實扎緊制度的“籠子”。二是加強監督,時時改進。建立預算單位監督溝通機制,定期收集預算單位業務辦理反饋意見,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一是明晰變化及時告知。“一次性告知”內容依據政策調整及時更新,對于“提供資料”、“辦理方式”等重要內容的變化,通過一定方式及時告知預算單位,確保單位按照最新要求辦理相關業務。二是收集問題及時解答。對預算單位反饋的《手冊》中有關疑問主動記錄,及時解答并作為以后年度《手冊》調整的重要參考。
目前部門預算管理事項“一次性告知”制度的適用范圍局限于市財政預算編審中心,未擴展到市級以下預算管理部門。為充分發揮“一次性告知”制度優勢,切實減輕預算單位負擔,應加強宣傳推廣,擴大制度影響。下一步,拓展“一次性告知”制度于整個財政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進而撬動財政部門公共服務理念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