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主體,在活躍經濟、吸納就業、推動創新、增加稅收、便民利民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較小、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低等原因,常面臨各類發展問題。為此,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黑龍江省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并圍繞政策制定配套措施,但優惠政策落實中仍存在一定問題。為使中小企業扶持優惠政策發揮應有作用,本文總結了中小企業扶持優惠政策落實現狀及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部門促進中小企業扶持優惠政策的更好更快落實提供借鑒,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近兩年,國家圍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涉及財稅、雙創、融資、公共服務等一些列優惠扶持政策,特別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有效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黑龍江省積極制定配套措施,并深入開展政策宣傳,強化推進政策落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1.新法宣傳方面
圍繞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黑龍江省于2017年專門下發了《關于做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大力開展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宣貫工作。全省各地開展專家解讀、專欄報道等形式多樣的宣傳貫徹活動,幫助企業全面了解和熟悉新法,同時利用政府網站、新媒體等途徑開展新法的宣傳工作,發布新法和有關政策解讀材料,面向廣大中小企業開展宣傳。
2.稅收政策落實情況
黑龍江省積極落實國家有關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在所得稅方面,2017年度,全省共有4.8萬戶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3.6億元,落實面100%。2018年前三季度,共有3.28萬戶企業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4.93億元。在增值稅方面,2017年共有75.5萬戶納稅人享受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免征增值稅28.1億元;2018年共有87.7萬戶納稅人享受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免征增值稅36.6億元。
3.推動雙創政策落實情況
黑龍江省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等政策。重點推進黑龍江省雙創基地建設,截至2018年11月底,共有省級雙創基地91家,其中國家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達到9家,基地入駐企業4600余戶,解決就業7.5萬余人。
4.促進融資政策落實情況
黑龍江省積極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外匯局聯合印發《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銀發〔2017〕104號)、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銀發〔2018〕162號)等政策。重點圍繞搭建融資服務平臺、引導企業上市、強化貸款周轉金和助保金貸款風險補償等方面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2018年1-9月,融資平臺注冊企業中的100戶企業共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支持66.82億元;全省境內主板上市企業3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95家;全省13個貸款周轉金運營平臺共為222戶企業倒貸339筆,提供周轉資金額35.64億元;全省工業助保金試點地區共為113家企業發放135筆助保金貸款,總額13.84億元。
5.公共服務政策落實情況
黑龍江省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企業〔2011〕575號),圍繞完善企業發展服務機制,重點推進面向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公共服務平臺、融資服務平臺、人才培訓平臺和“雙創”服務平臺為主的公共服務體系。其中公共服務平臺已形成覆蓋全省包括省樞紐、市地窗口和產業集群窗口三個層級“1+12+20”的服務平臺網絡和100家包括省級、省級示范、國家示范三個等級的服務平臺體系,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全方位綜合服務。
黑龍江省圍繞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在全面落實國家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有力有效措施,加大政策落實執行力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1.綜合政策方面
制定出臺了雙創載體及服務平臺機構獎勵、標準化能力建設、新增規上企業獎勵、企業流貸貼息、工業投產項目獎勵、技改投資補助、智能車間獎勵等16個政策實施細則。按照實施細則推動政策兌現,從支持企業改造升級、推動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等多個方面,兌現落實省級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獎補政策。激發了企業入規的積極性,鼓勵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了創新創業載體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2.科技政策方面
黑龍江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要求,推進落實“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全省累計培育發展科技中小微企業突破1萬家,總數達到11943家;組織高新技術成果發布對接活動479場次,簽約轉化高新技術成果1518項;新注冊成立科技企業10440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116家,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總數達到190家,新增在孵科技企業3881家。2018年,省政府出臺《黑龍江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黑政規〔2018〕18號),力爭到2020年底,新注冊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0家、銷售收入或估值5億元以上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達到50家以上。
3.商務政策方面
圍繞支持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制定印發了《省商務廳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黑商發[2017]11號)等政策。鼓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工業消費品流通、生產資料流通、農產品流通等流通領域;鼓勵支持民營經濟進入餐飲、住宿等傳統生產、生活性服務領域,以及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商貿流通領域;鼓勵支持民營經濟依法有序進入成品油、拍賣、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等行業。
4.金融政策方面
出臺了《中國銀監會黑龍江監管局 中國保監會黑龍江監管局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黑銀監發〔2018〕21號),引領銀行保險業增強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將金融服務資源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傾斜。同時,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組織專門力量編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要點手冊》,從基本政策、降低融資成本、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風險防控和優化外部環境等5個方面對近年來的40余項制度政策進行梳理提煉,力求為強化監管引領提供參考,為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提供方便。截至2018年11月末,全省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1469.47億元,連年保持穩健增長。
5.創業政策方面
黑龍江省印發《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黑政規〔2017〕27號),其中對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自主創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給予全額貼息。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總數2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15%)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財政部門按照貸款合同簽訂日貸款基礎利率的50%給予貼息。2017年至2018年11月,全省共為16333名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貸款12.22億元。
6.用地政策方面
在支持中小企業用地上,嚴格落實《關于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推動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意見》(黑國土資發〔2016〕99號)文件精神,降低中小企業用地成本,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一是科學合理分配中小企業用地指標。在計劃管理方面,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時,統籌考慮中小企業投資項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標需求。二是促進小微企業降本增效。鼓勵開發區、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多層工業廠房、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供中小企業進行生產、研發、設計、經營等多功能復合利用。標準廠房用地按工業用途管理,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實行只租不售、租金管制、租戶審核、轉讓限制的,其用地可按科教用途管理。創辦三年內租用經營場所的小型微型企業,投資項目屬于新產業、新業態的,可給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
從稅收政策來看,部分企業反映稅收政策很難實現普惠,對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差別化稅率沒有得到完善,對哪類企業進行稅收減免也應進一步明確。從金融政策來看,其普惠性同樣很難實現。普惠金融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公平性等屬性,而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具有逐利性和追責制等特點,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的商業性存在錯位。應改革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普惠金融落實掛鉤,同時引導地方政府,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進行必要財務救助。
近幾年,國家及省里出臺了很多惠企政策,由于財力限制,只能發揮財政資金支持的導向作用,很難做到普惠和全覆蓋。部分企業認為相關政策的部分條款條件門檻相對較高,對企業性質、企業規模、存續時間、盈利能力、社會效益等指標均有較高條件限制,企業達不到條件要求便無法獲得政策支持,政府可在逐步降低政策條件門檻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出臺重點產業發展導向目錄等方式,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細分領域予以重點支持。
近幾年,黑龍江省各部門及時匯總和梳理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各類政策,在加強門戶網站等傳統媒介宣傳的同時,也利用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加大各類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同時采取辦培訓班或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等辦法,促進政策解讀到位。但仍有部分民營企業認為對政府有些扶持政策的具體內容、申報時間和程序了解不多,享受不到相關優惠政策支持。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多渠道加強發布政策信息,完善相關政策實施細則,推進政策有效落實。
政府部門應及時匯總和梳理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政策,在加強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宣傳的同時,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借助網絡、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加大各類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同時,對于各類優惠政策,在不違反保密制度規定的情況下,應做到及時公開,第一時間在媒體發布,尤其及時在官方網站上全文發布,便于基層和中小企業實時知曉和運用。
在對中小企業扶持的相關優惠政策大力度宣傳的同時,應及時制定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或落實意見,同時政府部門應采取圖表等直觀形式明確政策兌現流程,方便企業申報和享受政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應考慮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實際,制定差異化政策,重點對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予以傾斜。在政策落實過程中,應重點解決部門與部門之間溝通不暢、辦事效率低等問題,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對政策落實中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溝通、梳理和分析改進,形成部門間的工作合力,努力讓政策落實到位,讓企業獲得實惠。
地方政府部門應結合本地實際,圍繞國家出臺政策主旨采取創新舉措,結合政策實際,按照責權對等原則,賦予基層政策兌現相應權限,提高政策落實效率。加大政策執行監督力度,消除政策實際操作中部分行業和領域存在的隱形門檻,防止政策執行偏差。
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信息服務功能,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等信息服務,對國家及黑龍江省出臺的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政策進行定期梳理匯總,通過“權威發布”、“政策解讀”、“政策講堂”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發布解讀。同時,集中邀邀請一批水平較高、信譽較好的專家作為服務企業“志愿者”,針對市場主體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情況,在線免費向企業提供法律法規、政策指導等方面的“點對點”服務,促進國家政策的精準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