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雯釗 編輯/白琳
靈活把握匯票審核尺度,有理有據反拒付,有利于避免國際結算中產生的不必要糾紛。
跟單信用證項下匯票的本質是提示付款的金融單據。然而,對匯票本身是否屬于信用證項下的單據,以匯票“不符點”作為拒付理由能否成立等問題,卻一直存在爭論和分歧。
從法律角度看,匯票屬于《票據法》范疇。票據的法律體系主要分為海洋法系和大陸法系。整體而言,海洋法系有明確的票據定義,但未規定票據所載的必要項目;大陸法系規定了票據的必要元素,并規定必要元素缺失將導致票據無效,但并無明確的票據定義。從這兩種法律體系看,匯票存在三個最基本的當事人:出票人、收款人、付款人。信用證項下匯票由受益人出票,并由根據申請人要求而在信用證安排中作出承付承諾的開證行直接或間接付款。作為信用證兌用付款工具的匯票,是有形的付款提示。
信用證結算中使用匯票的有利之處在于,產生糾紛時便于援引票據法主張權利;然而由于部分國家和地區對票據征收印花稅,信用證中無匯票的情況也很常見。那么匯票屬于信用證項下的單據嗎?盡管UCP600和ISBP745均未明確回答,但從國際商會其他出版物中可以窺見其對匯票的傾向性定位。《國際備用證慣例》ISP98 1.09a規定,單據是指以紙質或以電子形式提交的,可憑以審核是否與備用證相符的匯票、索賠書、所有權憑證、投資擔保、發票、違約證明、或其他代表事實、法律、權利或者意見的陳述;《托收統一規則》URC522 Article 2b規定,單據包括金融單據和/或商業單據。金融單據指匯票、本票、支票或其他類似的可用于取得款項的憑證;商業單據指發票、運輸單據、貨權憑證或其他任何非金融單據的單據。
事實上,匯票的“不符點”僅限于ISBP 745 B2-B17段規定的期限、金額等內容,而規范范圍以外的數據錯漏以及信用證特別要求顯示的合同號、嘜頭信息、語言等,則均不構成“不符點”。這一觀點已得到了國際銀行界及司法界的廣泛認可。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R730/TA703 rev就案例提出的“信用證要求所有單據以英文出具,而匯票欄位為預先印就的西班牙語,作為不符點是否成立”的問題指出,諸如“所有單據以英文出具”及“所有單據批注信用證號”等公批性條件,僅適用于信用證在“Documents Required”處所列明的單據,除非匯票在此處明確列出,否則不在其范圍內。國際商會還進一步強調,匯票僅在信用證條款、UCP及適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審核。與此類似,英國法院在2002年審理“法國工商信貸銀行訴招商銀行”一案中,對開證行招商銀行以匯票非英文出具為由提出的拒付,在判決書〔2002〕EWHC 973(Comm)中指明:信用證項下的匯票從本質功能角度來看不涉及貨物的質量和價值,也不作為商業單據最終傳遞至申請人,而僅僅是用于提示付款的金融工具;同時“所有單據”僅指信用證46A場所列明的單據(匯票不在其范圍內)。據此,法院判決開證行所提不符點不成立。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在TA853 rev中就“匯票未按照信用證規定所有單據批注合同編號及日期是否構成不符點”的問題進行分析時也指出,該條款所指的單據是那些將要傳遞給申請人而非開證行保留的單據,因此不符點不成立。
上述案例都傳達了一個共識:信用證項下匯票作為有形付款提示,僅在信用證條款、UCP及適用法律規定范圍內進行審核。匯票的“瑕疵”不足以作為有效的拒付依據。然而,匯票在信用證項下的地位并未動搖,出口企業及銀行應在ISBP 745 B2-B17段規定范圍內及符合票據法要求的前提下,仔細審核匯票后辦理交單或融資。首先,匯票應由受益人出具并簽署,且應注明出具日期。其次,匯票金額應當為交單下要求支取的金額,且不能大小寫金額相矛盾。最后,匯票的付款期限必須與信用證一致,并確保付款人非申請人,且符合信用證規定,必要時進行背書。
靈活把握匯票審核尺度,有理有據反拒付,有利于防止國際結算中不必要的糾紛。對銀行而言,便利了信用證的使用;對出口企業而言,保障了回款的時效性,提升了企業的財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