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日益突顯,諸如對教育的理解執行不全面,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建設不成熟等。據初步統計,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達92萬人次。這樣龐大的一批人員步入社會尋找工作無疑要接受各個企事業單位的崗位篩選。許多用人單位表示除了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外,更為看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責任意識和積極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層次會計人才以及建設科學完善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1.每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學生亦如此,由于每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受身邊的人群、事件、物品、環境的影響,經歷從感觀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過程,最后可能將這種影響或行動付諸實踐,指導自已的行為習慣,各種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使自身得以改變。我們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主動積極性得以提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2.目前許多大學生剛剛邁入成年階段,有非常明顯的獨立意識,但受自身的知識積累及生活閱歷所限制,往往缺乏充足的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我們要正視大學生這一階段的規律,以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開啟他們的心靈殿堂。首先,要改變以前應試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應提升學生的獨立主體地位和自主的權利;其次,大學生有了相當的普遍知識的積累,大學階段主要以專業的知識學習儲備為主導,為人生的下一階段——社會服務的工作實踐做準備。因此,在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要更加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實踐性學習。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作為校園學習的最后一站應重視學生心理過渡,使他們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方寸校園,應更多的參與社會實踐,使視野和思維更加寬廣。
1.大學教師首要任務是完成教學任務,即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如前面所述,這種傳授的過程應該講究方法,要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續關注并掌握專業及其他的知識更新。大學教師在授課之余還要根據自已的研究方向進行深入探索。我們常說老師要傳授一滴水要先儲備一桶水。專業知識的傳授引導,需要教師在這一專業甚至相關領域做到知識儲備的充足完善、游刃有余。大學教師還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為。一些在學術研究中弄虛作假,在工作學習中偷積取巧的行為是必須摒棄的。言傳才能身教,一朝為人師表就要為學生樹立榜樣。
2.教師的語言表達尤其重要。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要運用語言進行點撥,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要作到:
第一、聲音響亮,許多大學都是合班授課,空間范圍較大,這時可要求學校配備擴音器等相應的輔助教學設施;有仰有揚,突出重點詞句,大學每節課相對時間較長,這樣不易使學生產生聽覺疲勞;精神飽滿、富有感染力,調動學生保持最佳聽課狀態。
第二、用詞在生動形象的基礎上盡量準確、嚴謹;講授過程簡明、清晰、完整,要穿插適當的提問和學生討論。
第三、配合適當的姿態和板書。當教師要強調某一重要的概念、定義、公式等時,配合一定的手勢等肢體語言以及在黑板上寫下醒目的板書會加強感觀刺激,使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課堂教學是師生教學相長的重要形式,課堂的教學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
1.師生的自身素質: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低、學習規劃是否合理、班級職位狀況、職業取向等;教師的教學經驗多寡、業務能力高低、自信心程度、課程準備是否充分、性格特征、未來規劃等;師生的課堂即時心境、身體狀況、外界干擾等;學校、班級人文風尚、師生關系等許多因素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環境因素:天氣、星期、晨夕、室內的光線、設施布置、衛生狀況等也會對教學造成一定影響。
3.技術手段:教學技巧如循序漸進、互動研討、啟發引導、情景設定等;教學手段如語言、姿勢、板書、影片、PPT課件、網絡媒體等。授課過程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技術手段。
當前有一些觀念從實用主義出發,認為會計專業教育只要教會學生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即可,畢業后作為一名財務人員能夠為企業記帳、算帳、報帳就達到了教學目的。這是一個片面的認識,實際上高校的會計課程目標應不僅僅定位于具備專業知識,還需要擁有更高層次的能力和素養。
第一、具備專業知識指能夠迅速地理解并掌握會計的新知識,運用所學去分析指導企業的實際會計問題。遇到新的經濟業務時能夠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所學的會計知識,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會計作為一項財務管理工作必然要不斷適應經濟的發展。會計知識更新快,一些會計制度、準則、方法會發生變更,終身學習是會計的一項重要能力。另外,會計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從一個企業來看,財務數據來源于企業的各個環節和部門,財務人員需要與其他崗位人員作好銜接。從外部來看,企業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與許多外部單位有關聯,例如供應商、客戶、銀行、稅務局、財政局等,財務人員需要與之溝通。一個優秀的財務人員不僅僅是簡單的記帳、算帳,還要有嚴密的思維、果斷的決策、良好的協調等能力。
第三、品格素養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職業操守,遵循會計道德規范,自覺地抵制財經犯罪。會計職業由于其與經濟的密切關聯,一些財務人員監守自盜或者違反財經法規的事件時有發生。會計人員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常懷感恩之心,這樣才能保證運用所學會計知識服務企業、造福社會。
第一、由傳統的教師講授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覺收獲知識。只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更加促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由課堂講授為主向手工實操、校企合作教學轉變。會計這一專業知識只有實際應用于財務工作才能達到真正檢驗。以往課堂講授為主使得學生不能確切領會會計流程,大學畢業后由于理論與實際的差距而不能獨立勝任會計工作。要增加實訓教學環節,利用會計工作實訓基地或校企合作平臺讓學生更多參與會計實操,提高綜合素質。
第三、由書面測試的考核評價方式向重視學生綜合技能及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會計工作問題轉變。這樣一方面防止高分低能的會計專業學生產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努力實踐,開拓進取。
第四、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探索精神。會計實踐建立在會計理論基礎之上,并且會計理論知識具有相當的廣度和深度。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熱愛探索,教師應鼓勵他們深入鉆研,亦可加入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提高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即要利用好各個教育平臺資源,將會計課程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專業課程。
會計精品課程建設應該達到:第一、集教授知識、培養能力、素質提升為一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第二、涵蓋面廣,不僅有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滲透相關前沿知識領域;第三、效果突出、輻射廣范。會計精品課程體系應涉及學習教材、PPT課件、網絡課程、習題資料庫、考試題庫、教學管理、探討交流、線上答疑、作業發面與反饋、論文成果等。
目前,一大批優秀的會計專業慕課、微課、精品課已經制作完成。課程中的每一章節都凝聚著錄制教師的辛勤汗水。教師要對講授內容反復推敲、設計最佳角本。錄制的課程內容凝練、生動、引領性強。這樣的優秀課程展示應該不僅僅局限于小范圍,應利用網絡向其他需要相關課程的教師學生進行資源共享。
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包括共享的課程視頻,還有相關的課件、教案、習題庫、圖書等;平臺的管理包括管理系統、作業系統、測試系統、師生互動、評價反饋等。
應邀請專業人士和學生對教授的課程質量進行打分評定。從授課內容完善性、授課方式科學性、答疑環節及時性、實踐操作完成性等諸多方面對課程進行質量評定。在此過程中應重視剔除個別偏頗數據,使綜合數據達到真實準確,較好的反映課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