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信息化正在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一起成為推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企業財務管理范疇中,會計信息化不僅已成為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發展的強大助力,而且正在左右著企業戰略規劃方向,乃至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傳統模式下,企業財務管理的著眼點通常只在日常會計核算、會計憑證與票據管理、期末完成各類財務報表等方面,往往需要等到一個會計周期結束后,再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涉及資金、帳目、收益等財務信息。加之傳統會計核算只依靠人工操作,數量巨大而速度緩慢,且人工作業始終難以徹底規避失誤與錯漏,故而在為企業決策提供信息時存在低質低效問題。正因如此,企業財務管理雖然仍被歸入重要的管理部門,然而能夠切實參與到核心決策活動的機會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只被視作歷史資料的事后提供者,而不具備足夠的前瞻性、預見性,也就難以對企業戰略管理產生決定性影響。
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最顯著的影響莫過于實務操作的現代化、科學化。借助網絡和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不再只能依靠相對有限的人力作業,而是能夠利用機器的強大算法和數據處理功能將實務作業周期從傳統以月計縮短到以天甚至以小時計。如此,不僅人工作業壓力倍減,而且設備的理性、技術的可靠也最大程度避免了人為疏忽潛在的錯誤或遺漏風險。
不僅如此,由于信息化作業在速度、質量、效率方面的飛速提高,會計信息化主導下的財務管理越來越不再受限于會計周期的制約。曾經只能等到年底結算才能獲得的財務數據和信息分析結果也實現了實時操作,傳統模式下由于跨期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問題也迎刃而解。
借助會計信息化的優質與高效,企業財務管理不再只是管理部門的邊緣化存在。相反,由于能夠獲得實時數據,財務信息反映的資金、成本、效益狀態愈發貼近企業生產經營的客觀現實。由此,經由實時財務信息體現的管理漏洞或經營缺陷便一目了然,這對企業決策自然具有非比尋常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故而,企業財務管理必將不斷靠攏企業決策的核心層,并且成為企業戰略規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參謀力量。
基于網絡化和平臺化的會計信息化更深層次的影響力在于對企業管理架構的影響。處于網絡平臺不同節點的端口之間擺脫了傳統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使陳舊的森嚴等級制度走向于扁平化和簡約化。這種更加符合經營現代化要求的管理結構能夠大幅壓縮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使信息的交流和傳達更加通暢、便捷。
要通過構建會計信息化推動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個核心前提是打造標準化、成熟完備的會計信息化網絡平臺。這就需要企業從網絡化管理的全局出發,制定包括財務管理在內的局域網和廣域網接入標準。即,需要使會計信息化平臺與企業管理平臺相同的接入標準和操作規范。
比如,要滿足會計數據標準化分類原則。即,收集足夠數量的會計核算與管理信息,按照數據出現的重復率與相似度劃分出若干大類和細目,這些分類還需與企業生產經營涉及到的其他作業環節保持高度一致性、關聯性與互換性。又如,還要滿足會計信息的結構性原則。即,所有會計數據都能夠按照時間或空間的不同要求有序排列,形成可供各端口使用的列表或統計結果。再如,要滿足會計信息的整體性原則。即,在不同選擇條件下,各要素之間存在相互牽制的關聯關系,任一要素發生改變都會同時影響前后或上下環節的關聯要素的量與態,從而使信息化平臺成為一個有機、有序、完整、規范的整體。
標準化、成熟完備的會計信息化網絡不僅能夠讓平臺整體實現科學化、合理化,也能通過量化計算和智能分析得到最真實、可靠、客觀、詳盡的結論,才是讓企業財務管理實現實時化、提高實效性的根本所在。
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平臺集合了企業所有作業節點,既涉及財務管理部門,也包括從高層管理到基層一線的端口。因此,這種管理模式是一個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平面結構。只要有生產經營作業活動,就會產生會計數據信息,就會被納入平臺管理體系。顯然,這與傳統金字塔的層級管理結構有天壤之別。要使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充分發揮積極影響,離不開優化企業管理層級架構,實現信息化管理在廣度和深度的延展。
優化這樣的管理架構需要充分壓縮中間環節,要讓從管理決策到實務作業間的層級被盡量減少、簡化,從而在大幅縮短信息傳輸時間的同時大幅提高作業效率。惟有如此,通過會計信息化得到的實時財務分析結果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達到決策端口,才能改變過去“事后諸葛亮”的時延問題,才能更好體現出財務信息對戰略規劃的預見能力、警示作用。
企業財務活動不僅影響著成本、收益和利潤,更會在緊要關頭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這也是近年來行業內外不斷強調企業內部審計重要性的主因。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推動內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既是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發揮影響力的原因,也是結果。
企業應當主動設置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或機構。如果是集團化的大規模企業,可以在總部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如果是中小型企業,出于對成本、資源等的考慮,也可以充分借助社會審計組織的力量,采取外聘或者合作等方式,以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開展更具針對性的企業內部審計。
企業強化內部審計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規章,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等。會計信息化的不斷普及和深入應用提升了企業內部審計的速度、品質和效率,但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問題。比如帳外帳,或利用技術輔助反登帳、反復核、反結帳等。面對這些新情況,審計活動就需要全面轉變傳統觀念和手段。比如要充分熟悉各類常用財務管理軟件,面對不止一套帳簿時要每本帳簿依次清查;同一臺終端中可能只顯示一套財務軟件而隱藏其他若干軟件,此時要借助工具打開所有程序,核查所有會計數據;要將財務部門所有終端依次打開,逐臺清理核查。在有需要時,審計人員還可以到相關或部門調取企業外送的財務報告或文件,采用比對分析法發現可疑之處等。
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未來的會計信息化會有更多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化應用??萍际且槐p刃劍。機器替代人工固然成效倍增,但也必然有人時刻覬覦系統漏洞以期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企業內部審計和內控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密切關注這些先進技術的變化趨勢,了解和掌握理論與實踐方法推動內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才能既助力企業財務管理中會計信息化的推進,也不斷提高內控管理水平。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信息化無疑是顯而易見的核心組成。企業財務管理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不僅是體現在實務操作層面的變革之舉,但更為重要的是,會計信息化乃是對財務管理思想、意識、理念的改變。傳統模式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會計核算只能依靠人工應對海量的數據,因而能夠提供給管理決策的只有緩慢的事后總結,不僅品質難有保證,且無法直接作用于戰略規劃層面。但在會計信息化的新進程中,財務管理不僅大幅提升了數據匯總與分析的速度、效率與質量,而且能夠將事后總結逐步轉向事中監督甚至事前預測。不僅如此,當會計信息化從局域延伸到廣域,從財務范疇拓展到產業鏈全線時,財務管理便成為企業內控實現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因此,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會計信息化進程不僅是對財務管理一個部門的水平提升,而且是影響生產管理全局的舉措,更是助力企業實現結構性改革與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