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鄧友松

摘要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對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收治PICC置管患者101例作為對照組,218例患者作為護理組。對照組于術后接受常規護理,護理組術后則接受綜合性延續護理。結果:護理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低于對照組,且自我護理能力、按時維護率與留置時間方面有顯著提升(P<0.05)。結論:延續護理能夠顯著提升PICC置管患者的護理效果,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置管安全性。
關鍵詞 延續護理;置管;自我護理;安全性
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一種產生并發癥較少的高級血管工具[1],可為患者提供一種有效、安全且方便的給藥途徑,因其避免了藥物與手臂靜脈的直接接觸、防止了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成為腫瘤與長期治療的老年患者的常用給藥方式之一[2]。雖然其安全性與可靠性相對較好[3],但仍存在給患者身體帶來危害乃至威脅生命的問題[4]。延續性護理是指通過嚴密的行動設計與實時追蹤,確保患者在治療場所或治療醫師改變時仍能接受穩定的護理[5]本研究組于本院建立了專業PICC延續護理隊伍,全程嚴格執行個人責任制,嚴格控制導管質量,為患者提供綜合性、延續性、協調性、合作性兼備的延續護理服務,現報告如下。資料及方法
選擇標準:①具有中文聽說讀寫能力且無智力與認知障礙者;②年滿18周歲,簽署自愿參與意向書,自愿參與研究者;③交通便利,居住點位于本市市區或近郊者;④置管順利者。
根據上述人選標準,將2016年在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101例作為對照組,2017年218例作為護理組。對照組男58例,女43例;平均年齡(58.54±6.32)歲。護理組男114例,女104例;平均年齡(60.12±6.50)N。兩組患者可以進行對比。
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以教育指導為核心,并發放出院指導手冊、告知維護信息的常規PICC護理方案。護理組接受延續護理服務,建立專業的延續護理團隊,嚴格執行精確的個人責任制。嚴格控制導管質量,為患者提供從評估置管開始到拔管治療結束的兼具綜合性、延續性、協調性、合作性的延續護理服務。(1)建立PICC延續護理團隊:成員18名,包括PICC專家1名,藥劑師1名,關節外科護士長1名,省級腫瘤專科護士1名,具有PICC操作資質的護士8名,院級PICC專科護士6名。由本院PICC專家擔任組長,除負責會診外,還要負責人員培訓與臨床護理中各種問題的調度解決工作;而專科護士的工作除置管外,還應協同為患者建立檔案并進行置管前評估,對患者進行宣教與導管維護,確保每個患者都能得到規范專業的護理服務。(2)方案優化:①置管前制度優化:為保證患者置管前安全,由組長組織的置管前評估會議內容必須包含患者既往病史,相關適應證方面的詳細、清晰的資料,以降低置管風險。②置管時人性優化:置管開始時必須保證患者已對手術過程、手術風險清楚明了,保證患者處于平和的心境,保證患者的完全自愿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置管后檔案優化:置管后<12h,應保證患者會診過程與置管過程記錄于文字,并附責任人簽字后置入專人管理的檔案庫。檔案內容應全面涵蓋導管信息、置管信息與患者自然信息。④出院前指導優化:患者出院前,需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以確保患者與家屬對帶管相關知識做到完全掌握,并應對此進行檢測,若患者急于出院而未能對此掌握良好,再次進行健康教育。評估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再入院可能性并對此進行針對性的宣教。建立護理回訪登記表,實時更新患者護理回訪信息。(3)出院后護理:①網絡隨訪:每周1次通過家庭訪視或電話、視頻隨訪跟蹤,觀察患者的健康情況,視患者情況增加次數并確定其是否切實履行了出院計劃。②實時答疑:隨時保持通訊的暢通,讓患者擁有一條順暢的咨詢通路,積極主動地為患者提供、灌輸知識與經驗,并保持對患者家屬在護理方面的技術支持。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導管維護、留置時間和并發癥。
數據處理: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t檢驗和χ2檢驗。
結果
護理組的導管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導管按時維護例數亦多于對照組,而并發癥則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延續護理團隊的密切關注與不斷干預、實時答疑、定期訪查,使家屬與患者能夠更好地進行照顧與自我照顧[6]。
延續性護理的意義是確保患者在治療場所、治療條件或治療醫師改變時,可以讓患者得到不間斷的、協調的、全面的醫療服務,預防不利狀況的發生并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結果表明,專業PICC護理團隊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對患者的管理、提升護理效果,更能提升PICC置管的整體質量、延長導管壽命并獲得患者的滿意。
延續性護理小組的建立,確保了護理服務的協調性與連貫性,切實提高了延續性護理的質量,此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江文,何海燕,彭娜,等.置管前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12):1466-1470.
[2]孫景云,劉冬妍,高薇.1例PICC置管多部位大面積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6):762-764.
[3]陳紅敏,李艷婷.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至導管尖端最佳位置的一次性成功體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5):140-141.
[4]申屠英琴,金靜芬,趙銳祎.22例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應激反應臨床分析與處理[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5,24(2):213-214.
[5]曾玉萍,牟曉穎,喬雪云,等.延續性護理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重慶醫學,2017,46(1):386-387.
[6]左葵葵.HPLP、ESCA技術在中老年PSD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1,13(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