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 要: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一戰略思想的全局性、階段性、協同性和創新性特征,啟示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黨的全面領導,確立先進文化的指導地位,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促進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戰略;當代價值
進入新世紀,由于社會發展需求變化,中國在推行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和挑戰。毛澤東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對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形成了完整的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研究毛澤東的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意義重大,這對于促進當代中國農村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一、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的內涵
20世紀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風云變幻的世紀,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世紀。時勢造英雄,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偉人,站在時代前列,掌舵歷史發展的航線,推動著歷史發展的進程。毛澤東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群星之一,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創建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懊珴蓶|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泵珴蓶|的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有其豐富的內涵,深刻體現了中國第一代領導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邃的戰略思維。文章分別從全局性、階段性和創新性三方面挖掘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的內涵。
(一)全局性
戰略家的基本素質和要求就是要擁有整體和全局的視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研究帶全局性的指導規律。研究、解決某些事物的時候,如果從局部出發,就會陷入盲目性,迷失方向。馬克思主義者認識問題,一定不僅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整體。
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的科學性首先在于毛澤東對中國農村的全局把握。毛澤東在1927年回到湖南進行實地考察,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33年10月為糾正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發生的偏向寫了《怎樣分析農村階級》;1942年5月寫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都是毛澤東深刻分析了中國農村的整體環境、現狀和困境,抓住主要矛盾,基于這些具體現實,毛澤東在農村開展文化建設提出了頗有建設性的政策和方案,形成了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
(二)階段性
戰略家們往往能異于常人,根據事物發展的進程和邏輯,分階段、有步驟的實現其戰略目標。毛澤東的戰略思維是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形成的,毛澤東在把握全局和整體的同時,還注重研究把眼前和長遠目標相統一起來,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的實現戰略目標。
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之間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當我們在從事現階段的事務時,就要立足當下,只能做當前階段所能做的事情,不可逾越,也不可滯后;同時,我們在立足當前時,也要放眼長遠,有計劃的為下一個階段的事務做好準備。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毛澤東在進行農村文化建設時,深刻把握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
(三)協同性
協同論是毛澤東戰略思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素也是相互聯合、協作,相互制約而發展的。毛澤東在豐富的革命實踐中,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強調黨內團結,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實現各民族大團結,促進大發展。
毛澤東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經濟的發展需要政治、文化、社會的協同發展。同時,教育和科技是推動國家發展前進的兩大巨輪。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大力強調農村教育問題,后期,毛澤東提出教育和科技并重。二者的協同發展,更有利于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
(四)創新性
戰略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性思維。戰略家和政治家在布局戰略戰術,解決全局中的困難和問題時,必然擁有高超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政治家和戰略家,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成立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舊中國千萬年以來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制度和體系,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對世界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展現了毛澤東無與倫比的創造思維能力。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是毛澤東基于社會調查,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創新發展而來的,里面蘊含著豐富的具有創新性的理論和措施,為當今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毛澤東在農村文化建設問題上體現了其深邃的創新思維,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
二、當前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現狀
農村富,則國富;農村強,則國強。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歷屆領導人都十分重視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當前我國農村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而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整體發展。
(一)基層領導對農村文化認識不足
文化,是以文化人,具有強烈的育人功能。一個地方的發展,只求經濟水平的提升是遠遠不能實現長期發展的。文化是支撐一個地區長遠發展的內核,先進的文化可以促進經濟政治更好發展,反之,落后的文化會阻礙經濟政治的發展。而在我國農村,大多數基層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認識嚴重不足。在他們看來,搞經濟建設更有利可圖,短期內就可以取得明顯政績,文化建設是一個需長期規劃又要大量投入資本和人力的工程,是不劃算的。部分基層領導覺得文化建設是虛的,沒有經濟價值,沒有必要投入大量資本在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上,也沒有積極響應上級的文化建設方針和政策,只是簡單的開會,擬文件,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二)農村文化活動忽視青少年需求
農村平時很少有文化活動,農民勞作之余大多串串門走走親戚,聊聊天,只當消遣,打發時間,農民精神世界極度匱乏。農村往往只是在重大節日時會邀請一些演出團來村里進行表演,或是在村廣場看電影。這種方式也只是形式上的文化活動,無法起到教化農民,提高農民精神層次的作用。同時這些文化活動是針對老年人的,不符合青少年的偏好。農村里,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和要完成義務教育的兒童和青少年。現在農村的文化活動以舞花燈、唱山歌、跳廣場舞為主,青少年喜歡的活動項目幾乎沒有,嚴重忽視了青少年的文化需求。青少年迸發著更多的活力和創造力,他們更具有創作文藝作品的激情和潛力。培養成有文化的人,建設成有文化的村落,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教化和熏陶的過程,應該從孩童抓起,所以農村文化建設更要注重滿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
(三)農村文化專業人才缺乏
農村文化建設,人才是關鍵。鄉村文化、鄉風文明建設,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經驗,會管理的人才為依托。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些有能力的知識青年都遷往大城市,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村從事文化事業的大多是兼職人員,專業人才極具缺乏。同時,農村基層工作本就繁雜,鄉鎮干部從事文化事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農村工作、生活、居住條件比較艱苦,一些優秀的文化事業人才不愿留下來。甚至當地的一些民間藝人常常因生活所迫而改行?,F如今,農村從事文化事業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文化振興的基本需求。
三、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的當代價值
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是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并將其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蘊含了豐富的內涵,針對當前我國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種種問題,毛澤東農村文化建設戰略思想給與了強有力的指導作用,具有深厚的當代價值。
(一)為解決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
1.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科學的理論是正確指導實踐的必要條件。毛澤東是一個開拓創新、頗具智慧的理論家。他在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依然堅持精讀馬列著作。在延安期間,盡管環境艱苦又惡劣,毛澤東仍然堅持精讀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同時他還寫了《反對本本主義》、《唯物辯證法提綱》、《實踐論》等著名文章。這些文章中滲透著他大量的哲學思想和方法,他將馬克思主義完美的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相結合,最終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毛澤東延安干部會議上所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以及《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文章,深刻分析了當時我們黨內存在的非馬克思列寧主義作風,使廣大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大大提高,使中國共產黨達到了空前團結,為農村的文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理論支撐。
2.農村文化建設必須高度重視黨的領導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边@是我們從小唱過的歌詞。從西方用尖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起,中華民族的文人志士就開始了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卻均已失敗告終。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團結全民族同胞,艱苦奮斗,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梢?,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文化建設方針能得以順利開展的一個根本保障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統領全局,并不斷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這是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因此,在現如今農村文化建設發展中,我們要加強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斷強化農村文化事業的領導責任和義務。
3.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確立先進文化的指導地位
1942年,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到,文藝服從于政治。當時中國正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決定了中國的封建文化和適應帝國主義侵略的買辦文化等這些反動的落后的腐朽的舊文化必須要被消滅,隨之我們要用先進的文化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當時先進文化做了獨到的解釋:“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毙旅裰髦髁x革命的主力軍是工農兵,而工農兵由于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長期壓迫,思想狹隘,文化知識水平低,毛澤東在農村對工農兵廣泛開展先進文化教育,這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思想保證。
(二)為解決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問題提供了重要啟示
1.重視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作用
農村文化的建設要靠基層的文化工作者們來實施和落實。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農村普及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很重要的是培養和提高農村干部的文學藝術水平。只有基層的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他們才能更好有效的去教育、指導群眾。同樣的,當今我們的農村文化建設,也要重視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作用?;鶎游幕聵I需要一批優秀的文化骨干,培養有知識、有能力的農村文化隊伍,是為我國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2.保護、繼承和發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
每個歷史時代的文化繁榮與發展,都是在正確的吸收和借鑒前人已有的文化成果基礎上加以創新而形成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沉淀下來了數不盡的文化珍寶,是需要我們保護、繼承和發揚的。毛澤東是反對文化虛無主義的。他從小精讀《論語》、《禮記》、《中庸》、《莊子》、《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哲學,這使他形成了基本的戰略思維。他從領導中國革命時,就大力提倡我們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還指出,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吸收西方外來思想,并不是無條件地全部照搬,而是必須要根據具體條件加以借鑒,使之適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更好地發展中國的新文化,以便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為革命與建設提供更充足的精神動力。在文化建設上,毛澤東主張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科學性的精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