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芳
摘 要:本文對人文精神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在研究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礎上,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意義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經典閱讀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大學生;人文精神;經典閱讀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說:“一顆沒有精神家園的心靈,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也不可能對他人有真正的情感關切,對社會有真正的責任心?!贝髮W生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棟梁,其獲取和運用知識過程的良知、責任感和價值觀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一直是現代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目標之一。
一、何謂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二、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人文精神大學文化的靈魂,是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從20世紀90年代起,大批學者開始呼吁復興大學人文教育,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指出20世紀的高等教育的出路必須加強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近30年代過去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依然不盡如人意,其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用主義思潮導致了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
大學里適用主義的思潮讓大學教師和學生僅注重知識的實用化,拒絕一切與實用無關的東西。課堂學習內容和講授內容完全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有用就學,有用就教,無用就不學,無用就不教。大學生急功近利的心態,只希望從課程中學到對就業更用利的能力,失去了對人文課程學習的興趣。
(二)就業率的過度追求導致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近年來,各高校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尤其重視學生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能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絕大多數大學生迫于就業壓力,在校期間忙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英語學科等工具性技能的提高,很難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大學語文等文化素質類課程的學習上。
(三)較低的經典閱讀量導致大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復旦大曾學做過一個調查:目前大學生閱讀本專業經典著作的只有15.2%,閱讀人文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的有22.8%,閱讀專業期刊的有9.3%。大學生們更喜歡閱讀一些淺顯讀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內核,去領略和思考更深層的意義和美感,而很少愿意對作品進行深度思考,精神領域的升華更無從談起,這也是大學生人文缺失的一具重要原因。因此,重回經典,加強大學語文課中經典閱讀的引導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閱讀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作用與方法
(一)充分利用人文課程教材,讓人文精神滲透其中。
有些課程的教材中有關人文精神的教育內容極其豐富,可以很好地利用其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的教育。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意識地融“人文精神”教育于人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把人文精神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去感染、熏陶學生,讓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畢淑敏的《提醒幸?!泛蛣子鸬摹栋缀畱佟返?,這些文章都包含深刻的哲理,它告訴人們生命來之不易,要這生命,珍惜時光,珍惜幸福。
(二)拓展教材閱讀,延伸到經典閱讀
課外閱讀是人文課的延伸,通過閱讀經典著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是談不上真正的有價值的創新,而拒絕經典的人是根本談不上什么文化底蘊的。因此,閱讀經典無疑成了豐富人文精神的最佳途徑。加強經典閱讀,決不是口頭的提倡,而應該動真格,下大氣力,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來強化實施。
1.促使功利閱讀向經典閱讀轉化。功利閱讀的目的一是放松,二是考試。但是經典閱讀卻可以優化人的心靈。通過對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對人類文化珍果的品嘗,可以幫助學生擴展心靈,提升心靈,充盈心靈,成為精神豐富的人。老師一定要制定具體的經典作品閱讀書目,和更為詳盡的閱讀計劃。同時開設閱讀指導課程,介紹文學流派,走進大師生平,賞析精彩片段等,為學生閱讀提供方法。
2.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轉化。興趣閱讀常常是隨意的、片面的、情緒化的,而一些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經典作品,學生卻不一定有興趣。因此,教師的閱讀指導,不能完全遷就學生的興趣,而應該在激發興趣的同時,注重閱讀意志的培養和磨練,促使學生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攀升。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勢必要開動腦筋。通過分解目標導引,加強閱讀的定向作用,以此強化學生的閱讀的動力。其次,是強化閱讀的成功體驗。經常開展讀書節、報告會等活動,一方面檢測學生的閱讀成效,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學生閱讀的成功體驗。
3.從學生閱讀向師生同讀轉化。閱讀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只有愛讀書的老師,課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只有愛讀書的老師,才能體驗閱讀的甘苦,才能和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每隔一段時間,師生都要同讀一本書。教師力爭與學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夢想,當然作為學生閱讀的領路人,教師還要多讀經典名著的評論文章,指導學生,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同時還要和學生及時溝通,進行心靈對話,交流閱讀經驗,分享閱讀成果,必要時還可開展對經典名著的研討、交鋒、辯論。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更應該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把人文教育進行到底,讓人文精神活在每個學生的心底,生根發芽,心花怒放!
參考文獻
[1]蔣承勇,云慧霞.大學生語文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J].中國大學教育,2013,2:53-55.
[2]劉越,趙然.大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塑[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3:73-77.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