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許文濤
初中歷史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屬“小學科”。與“主學科”相比,歷史教師人數少,所教班級多,教學任務重。這些使歷史教師間的集體備課流于形式,難談有效;在建構主義教學觀日盛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實時參與到備課中來,出現在教師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WebQuest教學模式的出現,為教師有效的集體備課提供了平臺,為學生實時參與備課搭建了腳手架。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現狀
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是備課。但初中歷史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屬于所謂的“小學科”。各校配置歷史教師人數少,成為有效開展校內集體備課的首要難題。調查情況見下表。
從表中可見,小建制學校多為一個年級配一名歷史教師。校內集體備課時,不同年級的歷史教師一起研討,而三個年級的學生學情不同,教師的關注點也不同,步調難一致。集體備課討論的多是課標、教材方面的問題,對具體的教法、學法等深層次問題的研究主要還是教師個體,無法完全發揮集體的作用。大建制學校因歷史教師人數不足,所教班級多,工作量大,教師精力主要用于完成教學任務,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可想而知。
區內集體備課受時空限制,備課不充分。等與會的教師們到齊,許多問題還沒有討論清楚,2~3小時的集體備課就結束了。
二、WebQuest模式教師有效集體備課的平臺
WebQuest是1995年由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伯尼·道奇和湯姆·瑪蒂開發的一種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其本質是基于網絡的探究式活動。該模式可通過網絡通訊的方式進行備課,主要解決了傳統的面對面集體備課受時空限制的問題,為有效開展片、區級集體備課提供了平臺。
在備課組建設方面,首先在區內找到幾所校情、學情相近的學校,將相同年級的全部歷史教師和部分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一個大備課組。其次對備課組成員進行上網知識和網站制作技術的培訓,解決相關技術問題。最后學習WebQuest教學模式,核心是掌握WebQuest的教學設計所包括的六個環節:前言—任務—進程—資源—評價—結論。
在開展集體備課方面,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將教師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以骨干教師為主,負責WebQuest的教學設計;第二組以青年教師為主,負責相關歷史資料的收集、篩選、電子化;第三組以信息技術教師為主,負責網站、論壇的制作與維護。
這樣做的優點是:①通過網絡集體備課拓展了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深入研討有了時空條件,同時在全區范圍內有效整合教師資源,發揮不同層次教師的優勢,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集體備課的效果達到最佳;②WebQuest教學模式相對成熟,教學設計有較固定的六個環節,集體備課的目標引領,內容指向明確。如教學設計組所有的活動、對話都必須要圍繞如何運用WebQuest模式來處理具體的教學資源,達成教學目標來進行。避免了使用QQ、論壇等其它形式的網絡集體備課,因缺少教學模式或備課思路各異而導致的“漫談”;在教學資源收集方面使用WebQuest模式備課必須對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圍繞如何開展探究活動來選擇相關資料。避免了將網絡集體備課變成“網上資料的拼盤”;③由于備課組成員的校情、學情相近,在共同備課時可深入研討具體的教法、學法,部分解決了如何提高備課效率,增進交流與合作的問題;④用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網絡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可有效減輕教師負擔。
三、學生參與教師備課的現狀
建構主義強調教學不是通過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能完成的,學習者的學習也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吸納學生參與,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我們的教學。
在面對面的備課形式中,學生參與備課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教師在課前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表》的方式了解學情;二是課后請學生填寫《教學反饋表》,幫教師進行課后反思,改進教學。這兩種方式都只能算是學生間接地參與了教師備課。在建構主義教學觀日盛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實時參與到備課中來,首先要解決的還是時空限制問題。
四、WebQuest模式學生實時參與備課的腳手架
WebQuest教學模式正是以建構主義和認知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強調學生做為學習主體的自主與協作。學生上網瀏覽教師編寫的教學設計、制作的網站,通過網絡通訊與教師聯系,解決了時空限制問題,為學生實時參與備課搭建了腳手架。
在學生實時參與備課的組織方面,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全體同學積極參與,另一方面要抓好“學生中心備課組”的建設。教師可在優秀、中等和有待進步三個層次的學生中,依據多元智能理論,選擇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人際交往智力等方面較突出的學生組建“學生中心備課組”,這樣既能基本代表班級的實際情況,又能發揮每一位組員的特長。
在開展學生實時參與備課方面,主要活動有:①選擇人際交往智力突出的學生擔任備課組長,協調組員間和師生間的聯系;②選擇語言智力突出的學生參與歷史教學資料的收集和篩選工作;③選擇數理邏輯智力、空間智力突出的學生協助教師制作、修改教學網站;④全體組員對教師集體備課組所編寫的教學設計、制作的網站進行預習后提出自己的建議,交流對教材的看法,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幫教師進行二次備課。
這樣做的優點是:①讓學生參與歷史教學資料的收集和篩選,既可使教學資源多樣化,也可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提升學習興趣;②有些歷史知識,教師也不全懂,得靠教學參考書或其它工具書提供信息,才能解決問題。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網站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修改建議,使教師預見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有備無患;③學生實時參與教師的備課,是了解學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既能幫教師以學生的角度準確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有效使用各種教學資源,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為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也學到了使用WebQuest模式進行學習的方法,達到教與學雙贏的目的。
制作一個Webquest探究主題是一個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且具挑戰性的工作。以筆者的經驗,單所學校的2~3名教師一學期最多能完成1~2件作品。如在全區開展WebQuest模式的集體備課,并在校內吸收學生參與實時備課,既能將WebQuest教學模式推廣,又能部分解決目前“教與學”的備課中存在的問題,使初中歷史整體教學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