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敘述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依據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環境加以分類。
(2)理解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尤其是主導區位條件在不同時空下的變化及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學習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學生能夠認識到地理問題思考的綜合思維。
(2)通過對工業部門在不同區域的布局及發展的認識,學生理解到地理學習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探究不同工業部門區位影響因素的發展變化,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2)通過探究學習環境與工業的相互影響,學生能夠產生且具備科學的發展觀。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工業區位條件的發展變化
2.工業部門的差異化
三、教學方法
引導啟發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以土地,水源為代表的自然條件;以勞動力,政策為代表的社會條件;以市場,原料為代表的經濟條件;以工具,院校為代表的技術條件;還有日益重要的環境條件。那么,在某工業部門選址過程中,分析判斷時必須采取地理學的基本思維——綜合思維。區域特征差異明顯,工業選址主要考慮主導區位及限制性因素,所以地理學的基本認知方法——區域認知,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區域特征及發展變化。一個工業部門布局在某一區域,必然有著發展的優勢條件,我們仔細研究我市的工業部門,看其發展變化,這便是地理學習中的地理實踐力。作為一個以煤興起的城市,其發展衰落都是迅速的,傳統工業城市的轉型過程中,環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持續的發展觀一定要烙印于心,地理學中的人地協調觀便由此而來。
2.講授新課
板書羅列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
(1)自然條件:土地,水源,資源。
(2)社會條件:勞動力,基礎設施,政策。
(3)經濟條件:原料,市場,地價。
(4)技術條件:科技,生產工具,人才。
(5)環境條件:風向,水流等。
影響工業部門的區位因素有很多,但是總有一個或者幾個因素尤為重要一些,這就是影響工業發展的主導區位因素。以目前來看,服裝制造廠,電子裝配廠等在勞動力的工資上投入最多,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工業;鋼鐵廠,煉油廠等大型傳統工業,在資源,運輸,土地,技術各項上投入都很多,需要大量資金,那就屬于資金密集型工業;電子的研發,生物技術的應用,高級服裝的設計與制作等對人才需求更大,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還有一部分工業,其原料需求量最大,那就屬于資源密集型工業。以上這些類型的工業在具體的選址過程中,就會主要考慮主導區位因素,哪些區域滿足或領先于其他區域,便是工業部門的最佳區位。
對于一些典型工業部門的認識很有必要,能確定主導區位因素,繼而選擇最優區位。而另外一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區域特征。工業區位因素之所以能在歷年高考中年考年新,就是因為有這兩大不確定性因素:工業部門和區域。
板書第二部分內容:
(1)工業部門。
(2)區域特征。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技術水平高,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廉價是兩種明顯的區域差異。具體點,加拿大的木材,馬來西亞的橡膠,班加羅爾的軟件,四川的勞動力都是區域的具體特征,也是工業選址時考慮的要素。很難出現區域滿足所有要素的現象,所以還是比較區域間的主導因素哪個更優秀。
工業區位因素是會發展變化的,所以工業部門和區域特征這兩組概念相結合的時候會更加復雜。前邊提到的鋼鐵工業選址情況就很復雜,俄羅斯煤鐵資源豐富,其鋼鐵廠就布局在資源區附近,屬于資源型工業。而日本資源及產品銷售都依賴于海外,故廠址都選擇在沿海交通便利的位置,屬于臨海型工業。縱觀鋼鐵工業發展史,起初燃燒效率低下,煤炭運輸費用高昂,為了降低成本,工業布局在煤炭產地。隨著技術進步,煤炭運輸量漸漸低于鐵礦石的運輸量,工廠位置趨于選擇在鐵礦石產出地。以至現在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上著名的幾個大型鋼鐵廠如福山,寶鋼以及新首鋼都把位置選在了沿海地區。所以,在分析工業選址的問題上,不僅要做到全面分析突出主導,還要結合實際位置,用發展變化的眼光來認識問題。
萬事萬物都在發展變化,何況是受諸多區位因素影響下的工業部門。結合現有知識,分析說明還有哪些工業部門的區位因素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并總結哪些因素作用在減弱,而哪些作用又在增強呢?板書第三部分內容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1)作用重要:市場,交通,信息,技術……
(2)作用減弱:勞動力,原料,燃料……
總的來說,市場,交通,信息,技術等因素在區位選擇時作用越來越重要,而勞動力,原料,燃料等因素地位越來越弱。環境因素隨著人們對人地關系的深刻認識,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工業選址時甚至能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板書第四部分環境影響區位選擇:
(1)工業部門。如下:①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②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2)區域位置。如下:①住宅區的上下風向;②河流的上下游關系;③距城市的距離遠近。
3.小結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四個方面。工業的區位因素里邊就需要綜合分析,不只是空間上的區域分布,還包括時間上的發展變化。理論學習就是服務于實踐應用,具體區域特征需要對區域加以認知。人地關系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人地協調才是正確的發展觀。
4.作業布置
近五年來工業部分的高考真題。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地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8〕-JKGHYB-10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