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瑩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00872)
“營改增”是指對原來征收營業稅的應稅服務改征增值稅,營業稅是按照全部的流轉額進行征稅,而增值稅是按照新增的流轉額進行征稅,“營改增”使原來對營業額全額征稅的應稅服務改變為對增值額進行征稅。“營改增”打通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促進了文化創意服務業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文化創意服務產業鏈的拓展,推動了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這與我國注重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相適應,將對我國文化創意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營改增”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重復征稅,實現稅負公平。“營改增”所帶來的直接改變是解決了營業稅的重復征稅問題,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的服務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客戶可直接用于進項稅額抵扣,降低了客戶購買相關服務的成本,增強了文化創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文化創意企業外購的材料、設備及應稅服務也能夠抵扣進項稅額,從而減輕了文化創意企業的稅負。因此,減稅效應自然成為稅收改革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問題。
納入“營改增”的范圍的文化創意服務業包含商標和著作權轉讓服務、設計服務、廣告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六大服務,文化創意企業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的是營業稅,稅率為5%,按照營業額的全額繳納。“營改增”之后,文化創意服務業改征增值稅,稅率為6%,征收率為3%。納稅人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為一般納稅人,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6%繳納增值稅,納稅人應稅服務年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包含500萬元)的為小規模納稅人,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3%繳納增值稅。那么對于文化創意服務業,“營改增”前后的稅負有什么變化呢,究竟有沒有達到減稅效果呢?我們分析這個問題要區分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兩種情況 (只考慮主稅,暫不考慮附加稅)。
文化創意服務業的小規模納稅人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的是營業稅,按照營業額全額的5%繳納營業稅,沒有抵扣稅項。“營改增”之后,改征增值稅,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3%征收增值稅,實際稅率為2.91%(因為是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3%征稅的,即3%*1/(1+3%)=2.91%),同時其也不能抵扣任何進項稅。單從稅率上看,“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下降了2.09%(5%-2.91%),降低比率為41.8%(2.91%/5%),減稅效果明顯。
文化創意服務業的一般納稅人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的是營業稅,營業稅是價內稅,按照營業額全額的5%繳納營業稅,沒有抵扣稅項。“營改增”之后,改征增值稅,增值稅是價外稅,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6%征稅增值稅,實際稅率為5.66%(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6%征稅,即6%*1/(1+6%)=5.66%),同時能抵扣相應的進項稅。單從稅率上看,“營改增”之后一般納稅人的稅率上升了,稅率上升了0.66%(5.66%-5%),上升比率為0.13%(0.66%/5%),并沒有達到減稅的效果。但是“營改增”之前一般納稅人的營業稅是不能抵扣任何進項稅的,“營改增”之后則可以抵扣相應的進項稅,只要抵扣的進項稅額超過銷售額的0.66%,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就比“營改增”之前降低,所以從理論上講,若一般納稅人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是能夠減輕稅負的。
文化創意服務業作為“十二五”重點發展的行業———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細分行業,是我國在未來幾年中著重發展的現代服務行業,長期以來營業稅重復征稅問題一直是制約文化創意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此次“營改增”稅收改革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為增強文化創意服務業的競爭力,加快推動文化創意服務業的發展,在這種宏觀環境下,文化創意服務業又該如何應對呢?以下仍從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兩種情況進行分析。
文化創意服務業的小規模納稅人在此次“營改增”改革中減負效果明顯,但是由于小規模納稅人按照征收率3%繳納增值稅,不能直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若客戶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需要到稅務機關進行申請代開,客戶實際能夠抵扣的進項稅也只能按照不含稅銷售額的3%進行抵扣。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講,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就意味著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這將直接減少企業繳納的增值稅,能否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成為一般納稅人選擇供應商較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講,如果目標客戶為一般納稅人,由于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及抵扣稅額方面較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處于劣勢,因此,小規模納稅人應在目標客戶選擇及定價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一方面,盡量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企業的目標客戶,另一方面,如客戶為一般納稅人,應該在定價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雖然小規模納稅人提供的抵扣稅額較少,但可以通過適當降低價格來平衡抵扣稅額較少的劣勢,從而在與其他供應商的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文化創意服務的一般納稅人在此次“營改增”改革中稅負并沒有明顯減少,若企業沒有進項稅額抵扣,企業的實際稅負還將比“營改增”之前增加0.66%,因此,如何對企業的進項稅額進行管理籌劃就顯得尤為重要。文化創意服務業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人的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它依靠個人和團隊的創意,通過技術的方式完成產業化的開發。文化創意服務是以智力勞動、信息服務為特征的產業,相對于制造業而言,文化創意服務的產品及服務主要依靠人的創意來產生,成本支出主要是工資、勞務等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是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進行抵扣的,雖然如此,文化創意服務企業仍然可以在經營模式、市場營銷和生產組織方式等方面做出適應性轉變,尋求專業化分離和協作模式,從商業鏈構建、供應商選擇等方面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更好地適應稅制變化要求。例如,文化創意服務企業可以通過服務外包方式,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的公司,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服務外包環節不再層層納稅,同時還可以獲得外包服務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稅額抵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服務的分工細化和資源優化配置,讓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另外文化創意企業外購的辦公用品、設備等也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企業在選擇這些產品的供應商時要將供應商的報價與其提供的可抵扣的進項稅額進行綜合比較,選擇性價比最優的供應商。
對于文化創意服務業一般納稅人來講,“營改增”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繳納營業稅時,營業稅的計稅和會計科目設置比較簡單,主要涉及“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這些會計科目。“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是抵扣模式,企業會計核算的科目增加了較多明細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用于歸集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已交稅金等,增值稅的核算難度較營業稅明顯增大,日常稅務問題的處理與原營業稅業務處理也有較大不同,企業的日常財務管理包括納稅申報、稅票認證和抵扣、稅務籌劃等,這些稅務操作問題將直接影響企業實際稅負和稅務風險。一旦涉稅的某個環節處理不慎,企業將面臨一定的稅務風險。因此,企業應加強對增值稅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注重對增值稅的納稅籌劃與管理,以適應“營改增”稅改的新要求。
文化創意服務業無論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都應該進一步規范增值稅發票的管理,規避稅務風險。增值稅發票分為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兩種,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對發票的使用上又有所不同。在發票的種類、使用、核銷等各個環節均比營業稅發票更為復雜,如果增值稅發票使用不規范會直接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觸犯法律,因此,文化創意企業應制定規范的發票管理制度,對發票的開具、領取、使用、核銷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控,保證發票的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