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信,張 恒
(1.中共尚志市委黨校,黑龍江尚志150601;2.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30)
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并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按照產業興旺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黑龍江省尚志市有著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生產技術較為成熟,并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尚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哈牡之間,綜合實力位居黑龍江省十強縣(市)之列,境內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野生藥材資源,大約有300余種,其中可采集的有五味子、刺五加、人參、百合、滿山紅、凍青等60多種。尚志市發展中藥材產業成效顯著,在2017年召開的中共尚志市委七屆四次會議上,市委、市政府將藥材產業納入全市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內容當中,將其列為全市重點發展的九大產業之一,并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全市藥材產業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尚志市中藥材生產面積已達6.9萬畝,其中五味子2.3萬畝、平貝1.5萬畝,其它藥材(包括林下參、月見草、穿地龍、防風、輪葉黨參、板蘭根等)3.1萬畝,是北藥的傳統產區。《中國藥典》還將尚志市登錄為平貝的主產區,其中的中藥材五味子,不僅是一種名貴常用的中草藥,而且被國家列入食品行列,用于釀酒、制果汁、調味品等,被稱為第三代果樹,五味子系列產品還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尚志市種植戶有8 500多戶,從事藥材行業人員約有2.8萬人,全市從事藥材生產和采集的農戶人均純收入可超過1萬元。
在尚志市經濟開發區,創建了特色的醫藥產業加工基地和園區,建設了現代中藥產業加工園區,其中就有龍頭企業哈爾濱東方制藥有限公司,還有以國藥集團、紅豆杉藥業為龍頭,建成了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抗菌、抗癌、抗血栓醫藥生產加工園區,依托中醫藥科研院所,建設研發基地,提高研發能力,開發新的產品,推動了尚志市中藥材產業的快速發展。
依托葦河木耳批發市場,促進中藥材流通,建立了東北特色的山特產品中藥材批發大市場,產品輻射全國,尚志市藥材產業經銷戶達500余戶,收購網點遍布城鄉。經銷商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國內著名藥市設有多個經銷網點,與全國17家大中型藥材專業市場保持密切聯系。同時在葦河木耳批發大市場建立了山特(藥材)收儲區,每年發往全國各地市場的五味子3 000噸、平貝1 200噸,分別占全國總需求量的50%和60%,全年藥材交易額達5億元,目前已成為東北地區聞名的藥材經銷集散地。
一是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中藥材和食用菌發展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的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的協調、服務、指導工作。二是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招商引資、創辦中藥材龍頭企業和協調金融貸款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拉動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三是積極發揮中藥材協會的職能作用。尚志市中藥材協會創建于2002年,現有會員1 310人,開展了五味子、穿地龍、平貝、玉竹,林下參、藁本、仿野生天麻等12個品種的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協會與河北安國、安徽亳州、吉林撫松等全國知名的藥材大市場和成都天圣制藥等建立起廣泛聯系,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銷售渠道。每年幫助會員銷售五味子、防風、平貝、柴胡、穿地龍等中藥材達550噸,銷售額達8 500多萬元。2017年,協會創新了農民土地入股的方式,組織農民成立合作社。在試點園區項目中,每畝先給農民300元作為保底,解決了部分中藥生長過程慢,資金無法及時回流的難題。同時,部分中藥在開花期間具有觀賞性,尚志市中藥材協會在帽兒山富民村,建立中藥材花海基地,以藥材花海作為旅游景點,將門票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返給農民,以多種收入的方式,全面推動農民增收致富。
一是中藥材基地的規劃和布局不太合理,東南部的慶陽、亞布力、亮河、葦河等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多,西部的帽兒山、烏吉密、蜜蜂等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少,在個別鄉鎮區域內,中藥材種植還比較分散,不成規模。二是種植的中藥材品種結構不夠合理,種植品種僅僅局限于五味子、平貝、天麻等。三是種植區域的特色優勢品種數量少,僅有五味子、刺五加、平貝、旱半夏、玉竹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優勢品種,而且種植的標準化種植程度較低,種植過程中的管理,包括土地整理、施肥、施藥、采收等環節標準化程度低,中藥材種植的不規范,造成中藥材的質量不高,這勢必成為了制約中藥材生產的一個“瓶頸”。
尚志市還存在中藥產業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不高、中藥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即使是藥材種植大市,目前中藥材產品也還大多處于“原字號”階段。中藥材產業位于產業鏈中低端,至今沒有幾家大型深加工知名度高的龍頭制藥企業,現有的藥材企業也只限于藥材的簡單烘干、清洗等初加工,缺乏精深加工。直接出售的是初級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一是缺乏專門的中藥材專業批發市場,多數產品靠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牽線搭橋,尋找客商,組織化程度低。同時中藥材經營不規范,由于沒有專門的藥材批發市場,使得一些零散中藥材種植戶只能把產品低價出售給經銷大戶,再由經銷大戶高價銷往外省或直接出口,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藥材的積極性。二是市場體系不規范,監管基礎比較薄弱。部分經營業戶和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假冒中藥材產品現象時有發生,擾亂了中藥材市場秩序。另外中藥材檢測手段落后,不僅消費者識別不出,即使管理機構短時間內也難以判斷真假,給監管工作帶來了困難。
尚志市有多種品質優良中藥材,中藥材品牌建設起步也較早,但一直沒有叫得響的品牌,正式商標較少,品牌影響力不強,知名度也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道地藥材產品被冠以別人的名號,處于為人作嫁衣的尷尬境地。
中藥材生產沒有與產業扶貧、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康養特色小鎮建設很好的相融合。目前特色小鎮建設注重招商引資,對未來產業的融合發展考慮還不足,缺乏中藥材生產種植與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要素的整合。
一是加快園區提檔升級。科學規劃,加快中藥材基地建設,發揮產業集聚優勢。發揮尚志市平貝全國知名傳統產地優勢,抓住國家將黑龍江省列入五味子、刺五加優勢產業的機遇,通過爭取政策資金投入、企業合資經營等方式,加快烏吉密鄉、河東鄉五味子園區、珍珠山鄉平貝園區、老街基鄉林下參園區提檔升級建設。通過發揮園區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全市藥材生產技術水平,帶動產業快速、規模化發展。二是引進推廣新品種。為適應市場需求最大化的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展尚志市藥材品種單一老三樣的現狀,解決好藥材產業生產周期長、市場波動大、資金回籠慢等問題,發展區域特色中藥材優勢品種,在中藥材主地成立中藥材專業種植社,優化中藥材種植結構。三是在前端種植過程中管理。采用科學的技術,使用生物化肥和農藥,提高中藥材的質量,加快中藥材生基地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一是合理布局中藥材加工企業,促進中藥材綜合利用,推動以藥食兩用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健康類產品的產業化開發生產。在尚志市經濟開發區,通過招商引資,創建特色的醫藥產業加工基地,在北藥基地建設基礎上,以東方藥業為中藥材加工龍頭,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加工園區。二是加大科研投資,利用新技術,開發五味子保健茶、保健飲品、刺五加中藥飲片及中藥制劑等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中藥材趁鮮加工,帶動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保健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依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齊齊哈爾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設研發基地,提高研發能力,開發新的產品,使中藥材產業鏈條向縱深發展,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
一是注重市場銷售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以農民為主體的中藥材營銷經紀人隊伍,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和獎勵。在經濟開發區,通過招商引資,無償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免費給予通路、通水、通電、通暖,建立中藥材專業批發大市場和中藥材物流中心。同時,大力扶持和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努力拓寬中藥材流通渠道,通過拓展市場,以此刺激農民種藥,促進產業的發展。組織實施中藥材網上購銷,利用“互聯網+中藥材”營銷模式,將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探索“互聯網+中藥材+金融+質檢+現代物流”的全新商業模式,搭建“中國北藥交易中心”“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平臺”等大宗商品智慧交易平臺,積極推進技術、產品、金融、服務創新和配套產業開發,構建現代化中藥材市場流通體系。二是規范中藥材市場體系,嚴格執行產業監管制度。成立專門的中藥材監管機構,加強對中藥材企業的統一規劃、統籌部署和協調管理,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服務力度,逐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管理體制,對中藥材企業進行統一指導、協調、管理和服務。二是積極發揮中藥材協會的優勢和職能,加強自律和自我監督,規范個體行為。
質量是品牌的基礎保障,而品牌則是品質、信譽和服務的長期積淀。一是加強品牌建設,重點是鼓勵中藥材企業加強道地藥材品牌建設,主要是針對五味子、刺五加、平貝、旱半夏、玉竹等幾個優勢品種等中藥材商標品牌建設及地理標識認證等工作。對優勢中藥材品種,聯系專業權威機構進行化驗、認定,明確其有效成分含量,確定其優質等級,取得鑒定證書。同時要開展增加人參、天麻、桔梗、黃柏等中藥材“三品一標”認證及商標注冊工作,打造具有尚志地方特色的中藥材產品品牌。二是著力打造“尚志藥都”品牌建設,進一步加大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樹立品牌戰略意識,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支持發展中藥材產業,把此產業列為重中之重的產業,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品牌,增加品牌國際競爭力。同時要維護中藥材綠色品牌形象,中藥材企業還要及時申請專利,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培育知名品牌和特色品牌。
推進中藥材生產與產業扶貧、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康養小鎮建設相結合,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培育和發展中藥材新業態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一是政府主管部門要給予中藥材種植補貼政策,支持和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建立“政府+企業+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給有土地的貧困戶無償提供中藥材種植種子,把中藥材種植與精準扶貧銜接起來,實現貧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門路,助力中藥材產業扶貧對象如期脫貧。二是加快產業融合,實現藥旅結合。充分利用北藥的產業特色,積極發展具有北國特色的健康養老、文化旅游、特色小鎮等綠色健康產業,開發中藥飲片、配方顆粒、滋補膏方、藥膳等道地藥材養生產品,將中藥材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山區鄉鎮,打造成為產業發展與休閑旅游、文化創意、健康養生融為一體的生態經濟綜合體。在亞布力、帽兒山、葦河等地打造健康旅游項目,培育具有濃郁龍江地域特色的新型健康產業新高地,推動業態融合,開發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