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雯,圣雪瑤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南京210098)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就業崗位五花八門,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就業問題涉及范圍廣泛,涉及人數之多,需要政府、家庭、社會、學校、企業、個人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就業面臨的困境。其中,學校的課程結構設置與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息息相關,著力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對于幫助畢業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擇業觀意義重大。課程結構如何革新,才能適應市場社會人才就業的需要,也是每所高校都必須思考的問題[1]。
本科層次普通空乘專業教育不同于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不僅要注重空乘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促進其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本文運用深度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安徽師范大學空乘專業的畢業就業去向、就業狀態、就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同時調查他們對本科所學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授課教師的滿意度進行調查。運用對比歸納的方法,選取南昌航天航空大學、海口經濟學院兩所高就業率的空乘培養院校,分析其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的情況,找出對安徽師范大學課程設置的借鑒之處,提出畢業生就業和高校課程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1.就業現狀。通過對安徽師范大學某年級空乘專業的派遣方案,分析空乘本科生的就業現狀以及就業去向。安徽師范大學某年級共有200名學生,其中從事航空公司的學生比例占總人數的52%,而待業人數占總人數的18%,私立企業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0%,國營企業占總人數的4%,求學人數占總人數的6%。我們初步得出結論:一半的學生還是從事與空乘專業相關的工作,而待業人數也有逐步攀升的趨勢,學生就業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不僅僅局限于空乘專業。
2.就業問題。通過深度訪談,有的學生提到,對于目前的就業狀態不滿意,認為航空公司就是“圍城現象”,圈內的想出去,圈外的想進來。自身開始對于人生的職業規劃不足,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如果再給其一次選擇的機會時,52%的學生不會選擇空乘這一職業,但是自己如果不選擇空乘,又不知自己還能從事何種職業。據調查,有43%的學生有辭職的傾向,卻遲遲沒有邁出這一步,也是因為怕面臨失業的狀況。多數空乘學生都有飛上藍天的夢想,但是卻存在屢次面試、屢次失敗的情況。人才市場的膨脹,非專業空乘學生也加入面試航空公司的行列,使得競爭壓力驟增。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的口徑過于狹窄,致使面試不上航空公司的學生存在就業難、難就業的困境。畢業生對于自身專業知識有質疑,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航空公司或者其他用人單位卻存在“用工荒”現象。學生很難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面對低收入工作不屑一顧。
3.就業問題存在的原因。一部分學生屢次面試失敗原因:一是空乘人才本質上是一種應用人才,技術含量偏低。空乘專業非壟斷,特色不明顯,有較強的可代替性,極易在就業時受到其他各類專業的挑戰,六險一金的保障和高薪的收入,極大程度上吸引了青年男女,使之趨之若鶩。二是航空公司對空乘人員的選用標準更加嚴格,競爭壓力之大,造成選聘人才的標準變得嚴苛。航空公司招聘時也希望通過設置層層的難關,優中選優。空乘專業的學生唯有在專業優勢中體現專業綜合素養,才能手握勝算。三是高校的無序競爭進一步擴展。近年來,中國民航事業迅速發展,為空乘專業開辦熱提供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開設空乘專業的院校高達400多所,競爭激烈。
一部分學子在辭職后面臨失業、或者本身失業的根本原因:本科層次安徽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過于單一化,在人才培養上沒有處理好通才和專才的關系。不利于人才的綜合培養,學科設置本身的缺陷,沒有與其他學科跨專業培養綜合人才,就業能力單一。課程體系設置不適應學生的綜合培養,事實上,安徽師范大學空乘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仍然強調以培養空乘人員為主要目標,對于其他行業或者民航業其他職位涉及較少。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專業技能與素質的需要,制約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
通過發放電子版問卷調查的方法,數據來源于安徽師范大學某年級空乘專業畢業生,共發放200份問卷調查表,回收問卷152份,有效問卷116份,回收率76%,有效率76%。其中,共設置8個問題。問題1,你對空乘本科所學專業滿意嗎?10%的學生滿意,70%的學生基本滿意,20%的學生不滿意。問題2,你覺得課程設置是否需要改革?73%的學生支持改革,27%的學生認為不需要改革。問題3,請需要改革的學生提出改革的建議?有的學生認為思修、馬哲課程很重要,應該加強與專業課的聯系。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開設小語種的課程,如日語、韓語,會更加實用等等。問題4,你更傾向實踐類課程,還是理論性課程?89%的學生支持實踐類課程,只有11%的學生支持理論性課程。問題5,對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滿意嗎?36%的學生覺得滿意,64%的學生覺得不滿意。其中,很多學生指出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過于單一,不利于人才全面發展。問題6,對于你目前的就業狀態滿意嗎?35%的學生認為滿意,65%的學生認為不滿意,有辭職的打算。問題7,如果你還有機會,你會選擇空乘這份職業嗎?62%的學生表示仍然會選擇,38%的學生表示不會選擇。問題8,針對自身存在的就業問題,你認為其根源是?14%的學生選擇自身原因,52%的學生選擇學校培養和課程設置原因,26%的學生選擇社會原因,8%的學生認為家庭原因。
通過電子問卷的調查,我們可以清晰看出,學校的課程設置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安徽師范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單一,專業設置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期望,學生對于課程改革的呼聲強烈。從學生目前的滿意程度看,部分航空公司雇員想選擇跳槽或者辭職,從事其他行業,但是自身能力有限,生怕面臨失業風險。一方面,學校在強化專業課教學,提升就業率。另一方面,學生進入社會后,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規劃,覺得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就業面太窄,兩者存在嚴重矛盾。調整現有的課程結構,對于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解決就業面臨問題具有指導意義。接下來,分析南昌航空大學和海口經濟學院的課程設置的優勢,從而指導安徽師范大學空乘專業的課程改革。
1.南昌航空大學的課程設置。南昌航空大學的表演專業(空中乘務方向)已與韓國仁荷工業專門大學、多家航空等單位開展密切合作,依托航空背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全面發展,能在各大航空公司從事空乘服務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南昌航空大學空乘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分方向的專業培養為主,主要分為航空服務管理、民航旅游管理、民航商務信息管理、國際航空四個方向。
2.海口經濟學院的課程設置。2002年該校空乘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高職高專改革試點專業,2007年在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學科評估中,空乘專業人才培養設計、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和實操訓練等,受到專家組的一致肯定和好評,主要包括通識課、專業基礎、專業技能、選修課四個模塊的課程。
兩所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有其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通識類課程方面,都開設兩課、大學語文、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等課程,但在具體專業學科設置上有自身特色。南昌航空大學,在專業課設置上,下設四個方向,供學生進行專業性選擇,更加具有針對性。旅游方向側重于旅游相關的心理、地理、經濟、導游等各個方面。國際航空方向,側重語言的學習,如雅思培訓、韓語、日語(選修)航概論、中外文化差異等知識。使得學生在專才方面能夠在所在領域發揮一技之長,更具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海口經濟學院的課程設置合理調整各個領域的課程比例,以培養綜合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重視通識類學習,同時開設民航運輸實務、機場運營管理、報關、航空客運營銷、安全技術檢查、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技能課程,使得人才發展不再局限于空中乘務方向,而是可以向報關員、人力資源師、安檢、地勤等多個方向發展。同時,也開設公共關系、演講與口才、中國歷史文化、秘書理論與實務等課程,既有利于拓展空乘學生知識面,又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1.安徽師范大學目前的課程設置。安徽師范大學目前的課程設置包括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選修課。通識類課程主要包括兩課、語文、英語等。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有中國民航發展史、形體與體能訓練、民航服務禮儀、民航服務英語、民航客艙設備與運用、民航客艙服務與管理等。專業實踐課包括畢業論文設計與大四專業實習。選修課包括餐飲服務與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
2.探索空乘專業“2+2”的人才培養模式。空乘專業教育內容體系構建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空乘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合理配置,構架融合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專業基礎、專業技能等方面全面合理的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體系[2]。
“2+2”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學習的是河海大學大禹、元培計劃,吸取南昌航天大學與海口經濟學院的課程設置的辦學經驗。在學生進校的前兩年主要學習通識類課程和空乘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比如民航發展史、民航基礎教程、民航英語、民航安全管理、民航客艙設備、民航服務禮儀。第三年主要進行專業方向的培養,比如國內空乘、地勤人員(安檢、辦理客票方向)、國際空乘、高鐵乘務。第四年進行校企合作基地的專業實習,其中基地的選擇權在學生手中,但是基地的籌建權在企業,監督權在學校,合理完善實習的模式。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學校到底是培養通才還是培養專才的現實矛盾。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定位自己選擇的職業,在學生完成大一、大二課程的暑假,可以組織學生觀摩學習各個航空公司的上機飛行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沿用導師負責制的模式,以一名教師負責10—20名學生為宜,教師綜合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并且給予輔導與幫助,幫助學生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發展方向。
安徽師范大學在專業實踐課上存在明顯的不足,由于是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學生理論的學習,殊不知空乘專業的實操性課程開設對于學生的專業修養意義也是重大的。安徽師范大學應該增加應急處置訓練、應急撤離訓練、滅火訓練、機上急救、航線實習、地勤服務實訓、空乘溝通技巧等實操性較強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安徽師范大學雖然有模擬艙,但在模擬飛行環境、水上救生筏、各種應急設備等實操設備方面還是缺乏的,這種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符合市場需要。
又是一年畢業季,2013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800萬人之多,可以想象人才競爭是如此激烈。所以,本科空乘專業要明確市場需求,選擇合理的“2+2”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不僅要培養專才,也要培養通才,才能使得安徽師范大學空乘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能夠處于優勢地位[3]。除去上文提到的一些課程改革的策略,還可以改革現有的就業指導課,充分利用就業指導課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簡歷,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然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并未從這個角度分析該課程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改革,這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分析和總結。
[1]汪霞.高校課程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李冬穎,路紫.我國本科空乘專業課程設置問題——以國內21所開設本科空乘專業的高校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4):48-52.
[3]李文川,楊坤.空中乘務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1,(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