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芳
邁入21世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特色小鎮,在國家政策紅利的引導下,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傳統文化和特色旅游資源優勢,打造出一個美麗宜居、產業特色鮮明的新型示范性小鎮,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實現當地居民充分就業、提升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表現均較為突出。江灣鎮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有了良好起點,但這并不意味著特色小鎮的培育工作到此為止。在小鎮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難題亟待破解,因此,對江灣特色小鎮建設現狀進行研究意義重大。
以往學者關于特色小鎮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從整體或區域出發,對特色小鎮進行定性分析,描述特色小鎮建設的功能及發展路徑,如蘇斯彬、張旭亮(2016)針對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唐步龍(2017)提出,由于特色小鎮的特色存在差異,其功能定位存在不同,在此基礎上,他提出特色小鎮建設的八種不同路徑。第二,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特色小鎮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如吳一洲(2016)選取合適指標建立特色小鎮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對小鎮發展績效進行評價。以往學者在對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發展水平評價上均有一定成就,然而,大部分學者研究的關注點在于浙江特色小鎮,對于其他區域尤其是婺源縣江灣特色小鎮的關注明顯不夠。基于此,文章從江灣特色小鎮建設的基礎出發,研究該地發展特色小鎮的機遇與難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江灣鎮始終把旅游產業作為發展核心,利用自身比較優勢著力發展特色旅游產業,致力于打造中國旅游第一鎮。同時加快創新旅游的開發模式,大力開發生態觀光游和民俗文化游,出現篁嶺民俗文化村等項目。此外,充分發揮旅游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開發旅游業配套產品,形成“旅游+農業”等新型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及周邊居民的就業問題,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江灣位于具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婺源縣,是我國5A級風景區和國家級文化與生態旅游景區。在旅游業發展迅速的時代浪潮下,婺源縣江灣鎮緊跟時代腳步,抓住發展契機,在其原有的自然景觀基礎上,開發別具特色的田園面貌,挖掘該地深厚的文化內涵,創造和諧宜居的美好環境,成功打造出一個集生態、美麗、特色、和諧為一體的美麗宜居小鎮,從而在全國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全國8個美麗宜居示范小鎮,為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江灣的文化底蘊厚重,曾獲得國家特色旅游景觀名鎮、中國傳統村落(汪口、江灣)、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榮譽。江灣鎮內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除了皇菊、油茶等特色產品外,江灣雪梨和綠茶也享譽國內。徽劇、民歌等傳統劇目為人稱道。同時,有“偉人故里”之稱的江灣鎮,也孕育出了許許多多名人偉士。如清代名人江永,民國教育家江謙,均來自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許多古老的徽派建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深刻地體現了該地豐厚的徽州文化底蘊。婺源江灣鎮,是婺源書鄉的一個縮影。
江灣鎮處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匯的位置,與縣城距離僅為20多公里,與安徽著名旅游景點黃山、瓷都景德鎮也相距較近。尤其是景婺黃高速公路的竣工和合福高鐵的建成,更是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突出的區位優勢成為江灣鎮旅游業發展的新一輪契機。自住建部宣布在全國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后,江灣鎮政府高度重視小鎮的發展,在對江灣鎮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拓寬融資渠道,大力支持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培育特色小鎮工作的契機下,江灣鎮的城鎮建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愈加完善,經濟發展進程逐漸加快。
隨著旅游市場的逐漸發展與成熟,旅游消費者對于旅游質量的要求從觀賞到了休閑。婺源縣江灣鎮作為一個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旅游特色小鎮,在傳統旅游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形成集文化體驗、娛樂休閑等多種旅游功能為一體的新型旅游小鎮,較好地滿足了當前人們對于旅游質量的高要求。
新常態下,國家工作重點逐漸從以往的城市、鄉村轉移到小城鎮,小城鎮在城鄉二元結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快鄉村發展和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關鍵。2016年,國家發布關于在全國范圍內培育特色小鎮的通知。由此,旅游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逐漸成為各地旅游發展戰略重點,特色小鎮的相關建設成為各地投資熱點。婺源縣江灣鎮政府在特色小鎮的創建與培育上給予了較大的獎勵性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資金、人才和土地指標等方面,在該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該地區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推進當地城鎮化進程。
當前,江灣特色小鎮項目建設仍然處在初始階段,在發展主體、體制機制和具體落實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可供借鑒的經驗較少,實際進展較為緩慢,與市場上其他特色小鎮如浙江省特色小鎮相比,尚有許多方面仍需改善。因此,文章將通過對江灣鎮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幾點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希望在明晰問題的基礎上實現對難題的破解。
在江灣鎮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由于政府在總體規劃和管理上存在欠缺以及市場運作功能尚不完善,存在著許多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江灣鎮的人口數量較多,可供開發土地有限,缺乏合理規劃與管理的土地資源開發和浪費勢必會造成一系列問題,從而阻礙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的推進。
特色小鎮項目存在投入大、建設進程較慢等特點,江灣鎮政府作為鎮一級組織,特色小鎮項目的投資資金較為緊張,項目規模較小,導致該地特色小鎮發展存在困難。此外,政府在融資渠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沒有與當地銀行和企業形成良好有效的溝通,制約了項目進程的推進。
作為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江灣鎮的人口數量名列前茅。江灣鎮的總人口數量為30350人,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鎮,農業人口較多,分布范圍較廣,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同時,人口分散且數量較大也意味著在環境治理方面難度較大。此外,近年來,前來江灣鎮旅游的人數激增,游客的頻繁出行以及旅游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較以前明顯增多,這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一是要改變以往依賴政府發展的傳統做法,以市場為主體,按照政企分離的原則,共同作用于特色小鎮的建設。政府應當找準工作重心,積極探索合理積極的政策,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加快完善當地公務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政府應選擇符合發展定位且具備一定投資實力和項目建設能力的投資公司,由投資公司具體承擔小鎮項目的開發、建設、融資、管理及服務等工作。
在不同的機遇下,每個地區選擇的發展道路可能存在差異,但無論如何,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支柱產業的支持。江灣鎮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發展旅游業上擁有獨特的優勢。因此,該地應當把旅游產業作為核心,同時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通過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旅游+農業”等新型特色產業的形成,構造系統化的產業鏈條,擴大產業規模,同時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從而加快該地區特色小鎮項目建設進程。
穩定持續的資金來源是江灣鎮開展旅游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小鎮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及人才引進與培育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支持。然而江灣鎮屬于鎮一級地區,作為一個山區鎮,該地原先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人口數量較大且大部分為農業人口,因此當地政府財政資金實力較弱,項目資金投入規模較小。而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往往具有投入資金規模較大、周期較長的特點。因此,政府應當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引入整合有關方面資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加快特色小鎮建設進程。
如何實現小鎮的可持續化發展一直是我國各地區特色小鎮的集中關注點。首先,政府應當對小鎮的發展進行合理的整體規劃,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依托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旅游產業,通過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小鎮應當加快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住宿等其他與旅游接待相關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第三,提高景區承載能力,嚴格控制游客人數,加大對于景區管理人員及當地居民的生態教育。
特色小鎮的培育是加快鄉村發展、破解城市難題、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關鍵,是我國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需要。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依賴自身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在當地政府合理有效的規劃下,成功實現了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當地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江灣鎮以旅游業為核心的特色小鎮的建設,對于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及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我國目前的特色小鎮項目建設仍然處在初級階段,江灣鎮在這項復雜繁瑣的工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諸如土地、資金、環境等難題。小鎮在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更要思考如何進行合理規劃和擴大產業規模,明確政府、企業以及當地居民在這項工程中所處的地位,凸顯特色小鎮特色,從而實現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步龍.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與發展路徑[J].人民論壇,2017,(31):79-80.
[2]蘇斯彬,張旭亮.浙江特色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的實踐模式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6.(10):73-75.
[3]吳一洲,陳前虎,鄭曉虹.特色小鎮發展水平指標體系與評估方法[J].規劃師,2016,(3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