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彩云,胡 娜
隨著2011年美國大使館持續報道PM2.5以來,霧霾才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為了應對霧霾天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部門先后出臺政策法規來監測和預警空氣質量并發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研究、治理和防范霧霾。然而,空氣質量不斷惡化,霧霾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霧霾防治問題亟需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為了實現城市長久持續的發展,必須加強環境治理,控制霧霾天氣發生的頻率,發展低碳經濟,將城市打造成為低碳城市。
霧和霾從外觀來看近似均為能見度低,但他們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最初的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空氣濕度飽和條件下,靠近地面的水汽凝結成微小的水滴懸浮在空氣中,導致空氣的能見度下降,但隨著太陽光的照射或者風力加大,霧一般至當日的中午前后就慢慢消散。而霾是一種環境概念,是空氣中大量的微小顆粒物,如灰塵、煙粒等,在城區靜風狀態下,容易集聚使濃度提高并懸浮在空中,空氣的能見度下降。
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有害物質被排放到空氣中,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的濃度超出了空氣自我凈化的能力,從而使得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不能被疏散,尤其是在風力不足或者冬天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充分的情況,更容易發生霧霾現象。有毒有害顆粒物主要的來源包括:機動車尾氣,工業廢氣,垃圾焚燒,燃煤煙氣,建筑工地揚塵,以及家裝粉塵等。
霧霾中細小的顆粒物在人體呼吸時,就會被吸入肺泡,長期吸入積累后肺部發炎,產生瘤、癌等各種肺病。此外霧霾能見度低,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和事故頻發。霧霾空氣中含有硫酸、硝酸等多種化學物質,暴露在空氣中的電力設備容易被腐蝕損害,導致電線、變電器等設施絕緣性能下降。同時霧霾天氣造成光照不足,影響農作物正常的生長周期,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首次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出現,是指城市建設的經濟發展以低碳為模式,人民的生活以低碳為理念,構建低碳社會為目標。隨后國內在2007年開始出現“低碳城市”的提法。低碳城市的建設主要包括:一是面對能源危機,在節約能源的同時研究和開發新能源和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等;二是實行清潔生產,在產品的采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三是發展循環經濟,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和能源,并通過工藝改進技術革新將資源和能源二次循環反復使用;四是城市發展科學規劃,將低碳環保、綠色經濟結合到城市發展中。由此可見,建設低碳城市是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趨勢也是國家發展趨勢,在建設過程中可以將環境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將霧霾的治理納入其中。
無錫市是長三角經濟帶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華東地區主要的交通樞紐,已形成海陸空立體的交通網絡。無錫市作為現代化的工業化城市,工業是無錫地區國民經濟的主體,涵蓋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近幾年來雖然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無錫涌現出一大批新興產業,如物聯網、集成電路等,但無錫地區經濟增長仍以傳統產業為主,如機械制造、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制造等。傳統產業普遍存在設備過時,能耗大,成本高,污染排放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環保意識的增長,無錫這座城市要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也必須走低碳城市的模式。
無錫市政府從2013年起就聯合環保部和氣象部等部門,針對碳排放和霧霾治理等相關的環境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氣象部門增加了各地區環境監測報告,環保部加大了抽查的力度,太湖流域周邊的企業偷排現象得到遏制。但是霧霾的天氣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需政府和市民的協同努力。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宣傳碳排放和霧霾的危害,防治的措施,鼓勵全市人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加大舉報獎勵的力度并保護舉報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政府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改進現有的污染處理,立法嚴懲違規行為。
無錫地理優勢明顯、自然風景優美,如靈山大佛、太湖、黿頭渚、馬山、梅園等,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將無錫的產業結構由現有的二三一模式向三二一產業結構方式轉變,用第三產業帶動無錫經濟的發展并在未來的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使無錫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在推動無錫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一些高污染行業,如冶金、印染、化工、造紙等要加大對企業的技術革新的投入,花大力氣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能讓企業內部能源和資源循環使用,提高再利用率。
目前碳排放和霧霾已經發展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同樣也需要全民的參與共同來解決。無錫要想成為低碳城市,并減少霧霾天氣發生的頻率,不僅需要無錫市政府聯合環保局,氣象局等部門不斷出臺政策法規控制污染源,還要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動員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梢酝ㄟ^曝光的方式將對環保有影響的企業和個人通過公開方式曝光于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接受全市人民的檢驗。還可以社會各界志愿者,進行廣泛的宣傳,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通過多渠道多通道的方式,即使不能一蹴而就,但是長期堅持堅信可以得到解決,最后的成功指日可待。
為了建成低碳城市,城市建設科學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城市發展規劃要緊緊圍繞“綠色”為中心和目標。主要包括城市產業規劃時要從源頭上加以控制,新進產業必須符合無錫地區行業碳排放要求,嚴控產業落后、污染大、碳排放高等的企業;對現有的高污染企業要么淘汰,要么改進技術達到地區碳排放標準;鼓勵和政策扶持輕工業來無錫發展。另外在城市交通運輸方面,大力宣傳市民綠色出行,減少私家車出行的頻率,加大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投入,控制燃油車的數量。
機動車尾氣、工業廢氣、垃圾焚燒、能源過度利用、以重工業為主的不合理產業結構等造成了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產生霧霾和高碳排放的根源,因此治理霧霾污染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目的一致、方法相通。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健康、農業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工作生活等造成很大的影響,政府和地方可以通過頒布法律、調整產業結構、企業技術革新、動員全民參與等措施來治理霧霾。低碳城市建設通過建立低碳產業結構;研究和開發新能源和綠色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改變出行方式,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樹立低碳意識,倡導綠色消費,在城市建設綠色規劃中有效地防治霧霾。
參考文獻:
[1]馬瑩.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
[2]林云華,沈萃.淺析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J].時代金融,2016,(04).
[3]王麗霞,繆文賢,孫景如,錢樂.霧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治理對策——基于無錫地區的探索養[J].市場周刊,2016,(06).
[4]萬玉山,陳艷秋,黃利,張平.霧霾治理與低碳城市建設研究——以江蘇常州為例[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07).
[5]王晶晶.低碳城市建設視角下的霧霾防治問題研究[D].東南大學,2017,(03).
[6]董勤.江蘇治霾可借全球之力[J].智庫報告,2017,(04).
[7]辛章平,張銀.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J].城市發展研究,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