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天蘅
和傳統經濟相對的,便是新經濟。目前,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經濟的定義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中,在本文中,所謂的新經濟,就是指互聯網技術出現以來,相關商品經濟的形態。在當前新經濟環境中,基于信息互聯技術的“互聯網+”,可以說能夠取代全球經濟引擎的代名詞。在當前工業市場中,在對國際地位領先權進行爭奪過程中,比較搶眼和突出的角色定位有中國制造2025、德國工業4.0、互聯網工業等。而在整個商業領域的傳統行業中,早已開始發展互聯網電商,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產生以后,出現很多共享經濟的產品模式。
在我國,隨著移動支付方式的不斷普及,使得傳統花錢方式得到極大的變化,即便人們身上沒有足夠的現金,也是可以外出逛街的。只要人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通過掃碼,就能夠支付全部的消費。在進行停車時,只要用手機一點,便能夠將共享停車位找到;當手機沒電時,只要通過掃碼,便能夠實現對充電寶的借用;當在逛街時,如果突然下雨,只要通過掃碼,便可以進行借傘。
根據相關報道,在我國將融資消息進行對外公布的共享單車企業不少于10家。其中在各種共享單車企業中,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就是ofo和摩拜,這兩個企業在資本和數量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在2017年5月,ofo企業進行了D輪融資,其中融資總額為4.5億美元,和摩拜保持齊平。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我國多個城市,如杭州、南京、北京等,在出現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以后,不斷出現了很多其他性形態的共享經濟,如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充電寶等。與此同時,便出現很多風投資本,例如,共享充電寶,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便得到11筆融資,介入其中的機構約有36家,獲取高約13億人民幣的融資金額。
到底共享經濟這塊蛋糕有多大呢?我國有關研究機構對2017年的共享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在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約為43450億元,增長率約為75.1%。我國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通過深入預測后指出,在今后幾年中,共享經濟的增長速度將會保持40%,而到2020年,在我國GDP中,共享經濟的交易金額比重不低于10%。
當前共享模式,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滴滴、Uber等。例如,在吃方面,有共享廚房,包括蹭飯、媽媽的菜等;在出行方忙,具有私家車租賃、旅游拼車、順風車等;在住宿方面,具有小豬短租、螞蟻短租等。另外,社會群眾也越來越關注共享經濟和共享知識,共享正在由實物逐漸轉向為服務。
在眾多資本擁護下,共享單車盡管能夠有效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獲取一定的效果,不過,由于各大公司均選用燒錢圈市場這種方法,導致行業發展方向出現嚴重偏離。租金是單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為能夠在市場上立足,這些公司便不再對基本盈利點進行考慮,僅僅能夠通過依靠融資、收押金來進行生存。而對于一些經營者,他們仍然選用燒錢摧毀方式,在市場中和其他同行進行競爭,最后使得自己處于發展困境之中。例如,一輛單車的押金為200元,假如平臺企業將100萬輛單車投入整個中國,最保守有5000萬用戶,便能夠獲得100億元的押金。面對如此好的集資機會和龐大規模的吸金誘,平臺公司便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人來進行體驗。通過采用這種方法,對消費群體體驗周期、平臺生存周期不斷進行延續。但是,這卻存在著非常大的危險。對于共享單車,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評價到,本來一些行業都是非常好的,不過就是因為錢過多,便最終走向滅亡之路。很多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錢,實際這就是一種犯罪行為。在當前,因為平臺公司不斷向社會進行共享單車的投放,對人們的日常正常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嚴重占用了城市空間,對此,我國社會和各大媒體均對共享單車給予了高度關注。實際上,和對新車進行購買的成本相比,對共享單車進行管理和維修的成本更高,平臺企業領導寧愿對新車進行投放,也不愿意對損壞車輛進行維修和管理,最終城市各個角落堆積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對共享資源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費。到目前為止,共享單車平臺公司均未對盈利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均處于“燒錢”階段。在我國,好像電商老板進行市場的常態,就是燒錢,要想進入市場,對市場進行壟斷,必須要燒錢。這種燒錢模式,極大浪費社會資源,這和共享經濟對資源進行整合是違背的,對市場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嚴重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一些人為了能夠進行吸金,牟取暴利,便將共享標簽貼在常見物品上。通過對當前人們的各種盲目跟風、不靠譜行為進行分析,其惡劣程度是非常大的。例如,將一個維碼印在馬扎和雨傘上,便對其賦予共享經濟之名,不斷進行報道和宣傳,使其變為共享雨傘、共享馬扎。不過它們卻沒有較好的可運營性。盡管將微碼印上,但這形同虛設;無人看管,不上鎖,雨傘想拿就拿、馬扎想坐就坐。
自2017年年初以來,我國共享單車是非常火爆的,可以說,完全可以用“泛濫”這個單詞來進行形容。因為資本出現跟風現象,人為放大市場需求,繼而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在剛開始時,消費者對共享經濟感到非常新鮮,認為這是一種新事物,而現在一些共享產品、共享模式,卻對人們對共享經濟的認知態度造成了嚴重的擾亂,導致剛剛出現的新經濟關系,便遭受嚴重創傷,使得共享市場發展方向走偏,體系出現嚴重失衡現象,對共享經濟的未來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作為一種新型交通工具,共享單車對人們的日常出行問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因為共享單車和低碳出行理念是互相符合的,同時我國政府部門也對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觀察。根據相關統計數據資料,截止到2017年9月,我國共投放不少于1700萬輛共享單車,具有不低于1億人次用戶,國內大多數城市均已被共享單車所覆蓋。不過由于共享單車停放非常無序、投放過量,嚴重影響了城市人們的生活、市容環境、交通秩序。因此到目前為止,大約有13個城市已經對外宣布對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進行暫停。對于當前共享單車存在的問題,從表面上來說,好像是因為共享行業發展速度過快,相關平臺企業運營水平偏低導致的,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沒有深刻、科學認識共享經濟,沒有樹立統籌管理的思想,頂層設計質量差。企業雖然能夠對資本得到暫時融合,不過沒有責任感,產品的真正效益不一定能夠獲得。盡管用戶能夠從共享產品中獲得一定的便利,不過卻將財產人性異化的自我約束予以喪失。其主要原因就是,新經濟需求和人們的傳統思想、新時代互相脫節,收益分配方式、傳統商業模式、智能科技、信息互聯存在不兼容問題。
共享經濟形態,是一種后工業文明社會新形態,從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說,這是一場社會思想革命。對于當前的共享產品和共享模式,尚不夠成熟,存在著極大的系統性問題,例如燒錢圈地不盈利、共享單車投放沒有節制和約束等。通過對時代熱點進行緊扣,安徽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對一些共享產品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對共享經濟的實質進行了深入理解和認識,對共享經濟的重要脈搏進行了正確把握,進而研發出RD&ICL一系列產品,同時針對有關共享企業的發展問題,制訂出有效的解決對策,進而共享企業能夠在不選用燒錢模式情況下也能將市場做大,不但能獲取客觀的收益,而且消費者還能夠對所運用的共享產品進行有效愛護,通過實行靜態管理增值、動態管理保值,能夠保證共享產品的運營變得更為健康,能夠獲取更多的效益。共享經濟在今后還具有非常長的發展道路。針對共享經濟這種新型經濟形態,我們一定要從多方位、多角度來對共享經濟進行深入理解,能夠對共享經濟進行正確運用,以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銀昕.找不到商業模式的共享單車[J].中國經濟周刊,2018,(01).
[2]劉麗.單車押金難退還,卻給黃牛和騙子添商機[J].環球聚氨酯,2017,(11).
[3]徐晨曦.共享單車不能“共享”市場找到下家“接盤”不易[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47).
[4]黃意.共享單車:天下賭局,沒有不輸的 [J].大數據時代,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