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鵬
(黃河科技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鄭州 450000)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政治、文化和經濟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高等學校不斷為國家輸送高素質綜合人才,為社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現代的中國既要更好地應對西方文化思想的入侵,又要融入國際發展的大環境,所以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這也是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
在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下,我國產生一些社會階層的矛盾,這需要黨和政府用強有力的改革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去引領國家、民族的發展。高校是優秀青年學子的聚集地,承擔著培養人才、集聚人才、推動社會進步,使青年學生更好認識自身、認識外界的功能。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落實高等院校立德樹人的根本需要,同時也是高等院校廣大師生提升人格魅力的需求所在,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經濟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隨之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這既是發展中的問題,也是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市場經濟中的消極方面表現在其開放性、虛擬性容易使高校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之中,使其抗壓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所下降。上述這些不良因素都會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產生消極影響。我國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項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很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和解決,如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文化普及、道德建設、脫貧攻堅等問題;而且要看到,在這一時期,國際社會思潮涌動激烈,地區爭端不斷,宗教極端思想抬頭,部分地區恐怖主義抬頭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高校廣大青年學生,要自覺提升政治素養,不斷學習國家的大政方針,在實踐中提升自我,成為不斷引領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生力軍。
目前有些高校綜合運用教學方法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程度還稍顯不夠,比如,有些高校教育方法單一,不善于在理論宣傳和政策法規上進行引導;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沒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沒有用心發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涵聯系,致使教育活動缺乏文化的廣度與深度,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隨著我國社會深化改革的進行,高校教師應該在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中發揮強大的正能量作用。但是現實中,部分高校青年教師雖然有一腔熱忱,可是教育技能欠佳,將教書與育人分割開來。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授學生某一學科門類的專業知識,教師更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做一個有用的人,如何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高校教師就應該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教育引導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在專業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轉化、滲透到教育活動之中,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師入職培訓、培養和管理的全過程。對輔導員和思政教師要進行專題培訓,保證教師充分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可通過公開示范課、優秀課件展示、微黨課評比、教學能力大賽等形式,鼓勵教師根據大學生的成才規律和時代特性完善課程內容,調整教育方法,運用新興多媒體技術和多種教育資源宣傳時代主流思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收到實效[1]。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理論研究優勢,借助各級各類教學科研平臺,引導教師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要對優秀科研成果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將其推廣運用。要理論聯系實際,從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現狀出發,在繼續加強大學生政治意識教育的同時,注重他們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的培育。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育者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素養,才能擔負起教育別人的歷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不夠深入,不能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是部分教育者綜合素質偏低的主要表現。要有效提升教育者的理論素養,就必須加強培訓的針對性。通過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培訓,使得每位高校教師都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本質內涵和基本特征,深刻認識到自身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角色和功能,增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培訓要側重于教學技能、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對一線學生工作者的培訓要側重于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問題。要增強教育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促使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提高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能力。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本質要求,是高校存在和發展的根基所在。高校應積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3]。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貴在實踐、重在養成教育,需要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引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即要通過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從大學生日常生活著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的生活建立起密切聯系,使之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高校要注重在新形勢下運用新技術、新科技、新媒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校要開展對大學生的革命精神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通過舉辦緬懷先烈、舉辦中華傳統文化論壇等活動,充分發揮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教師工作隊伍中,青年教師占據著重要而特殊的位置,他們既是需要不斷成長的青年人,同時又是教育和引導青年大學生的“領路人”。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4]。高等學校首先應該嚴格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選聘要求,篩選出思想先進、工作認真的優秀教師去管理教育學生。只有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教育引導與培養工作,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更加牢固。
對青年教師的教育引導與培養工作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通過組織開展多種活動,通過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企業公司“掛職鍛煉”的方式,為青年教師走向社會,進行社會實踐創造條件、搭建平臺。要大力提倡并鼓勵青年教師將學術研究與服務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青年教師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適應了現階段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在理論、理想、精神和道德四個層面提供了指導思想、行動指向、動力來源和行動規則的價值引導[5]。高校應進一步完善師德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加強師風、師德建設,以德治教、廉潔從教,督促教師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路人。
高校雖是象牙塔,但是也存在著學術腐敗和其他一些不文明的現象。這些行為與現象,是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高校應該把師德考核情況納入到日常管理和評優評先、職稱晉升中,督促教師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科學,不斷學習,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為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凝煉,是中國文化的最新發展、最優秀的成果。高校作為文化文明的傳承傳播重要基地和人才培育的主陣地、人才聚集洼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意義重大而深遠,是關系到“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根本性問題。高校教師要善于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實際工作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把青年學子培養成符合社會需求的國家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