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亮,徐碧晗,于天傲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對社會學前教育師資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學前教師的需求量顯著提高,對學前教師的質量、專業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但學前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與實踐不能更好地結合,實習時間短,經驗不足,不能適應目前社會對學前教師的要求。虛擬現實技術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1.我國國家政策。近年來,由于我國人口形勢發生轉變,人口總量增長趨勢減緩,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勞動人口減少,社會負擔加重。基于此,國家出臺相關政策,2013年施行“單獨二孩”政策,2015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1]。允許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使新生兒數量大幅增加,相應的學前兒童數量大幅增加,幼兒園數量明顯增多,對學前教師的需求量增多。隨著學前兒童的增多,國家對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更加重視。2017年5月,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將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健全投資機制,建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針對國家日益重視學前教育質量的現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培養問題就成為我們師范院校重點解決的問題。
2.國際上的師資培養方法。在了解我國國內政策的同時,對國際上的方法與要求也應有所了解并吸收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更強調對學前專業學生實踐素質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并把它作為教育改革培養的重點,加強教育機構與合作實習學校的良性互動,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和水平。他們更重視教育機構與合作實習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為以后的工作積累更多有效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師資的能力和水平[2]。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前教育專業在美國排名第四,它的課程安排更注重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每學期都會安排實習課程,同時采取由學生、指導教師、大學導師構成的三角培養模式,在每學期實習開始之前進行三方研討制定明確目標[3]。英國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多以模塊式結構培養,將理論與實踐分成四個模塊,并在此基礎上增設專題性研究課程,同時格外重視對學前師資職業技能和心理素質培養,拓展教育實踐進而強化學生的教學技能和實踐經驗[4]。國外的師資培養方法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但也有不適用于我國的地方,應該在結合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目前學前專業教育實習出現的問題。我國學前專業教育實習時間短暫且集中,多集中于大學的最后一到兩個學期,導致學生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學前教育的工作,積累的實踐經驗較少。實習的內容與書本上的知識脫節,學生不能更好地運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操作和處理能力。教育實習的目的窄化、形式固化、要求不具體、目標不明確、管理大同小異等,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5]。同時在實習過程中,由于指導教師自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工作繁忙,對實習學生的幫助和指導也有限[6]。這就導致學生只是盲目聽課,沒有頭緒,沒有形成自己對課堂設計的想法,只是盲目學習指導教師的課程安排。這樣下去學生的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提高,教育實習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教育實習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相較于國外更重視實踐來說,我國更重視理論知識,更重視書本上的內容,所以花費大量的時間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留給實踐的時間就相對較少,通常只集中在最后一到兩個學期,更傾向于是畢業前的一次突擊訓練,時間短,任務重,留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和時間少,學生也就不能在實習的過程中充分地將學校的知識與實際的實習融會貫通,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同時,我國的教育更多還屬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更重視考試的分數,對科研也不夠重視,對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也不夠重視,這點在實習上也有著充分的體現。實習的內容與形式過于固化,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中去,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學教師聽課,單純地模仿教學教師的授課方式,沒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新,這樣的教學實習顯然對學前教育師資素質的培養作用有限。
面對在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如,教育實習時間短,學生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等,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通過模擬現實環境來一一解決。
1.虛擬現實技術簡介。虛擬現實技術是可以模擬和感受虛擬世界的一種計算機仿真系統。它是通過計算機創建一種模擬的虛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同時能夠使體驗者沉浸在這種環境中。更通俗點講,就是通過在兩只眼睛上的不同成像產生視差,從而讓人們產生立體感,來模擬現實環境,使人好像是身臨其境,同時體驗者看到的景象是通過眼睛與頭部的運動來定位的,模擬環境中的景象也是隨頭部的運動而變化的,使體驗者的感受更加逼真。
2.虛擬現實技術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方法及效果。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通過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虛擬的學習環境來加速和鞏固學生掌握和學習知識的過程,為學生創建逼真的學習和實踐環境,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切實有效的實踐經驗,來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師資的能力和水平。如,虛擬現實技術在學前衛生學方面可以創建虛擬的急救場景和病兒,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在虛擬場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對病兒進行急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急救方法并且記憶深刻。在實踐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幼兒園場景,讓學生能夠盡早的體驗到幼兒教育,通過模擬場景使自己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模擬場景中的幼兒身上,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這就避免了由于教育實習時間短且集中使學生不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學生不必只依靠最后一學年的集中且短暫的教育實習時間來獲得實踐經驗,而是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大學學習開始以后就逐步將所學與實踐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授課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現實課堂,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所需教具在虛擬場景中生成,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讓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同時將知識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上課的積極主動性。
靈活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對提高學前專業師資培養的能力和水平起著積極的作用。它能夠通過模擬現實環境使學生在虛擬世界不斷鍛煉自己,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強化自己職業技能,使學生不再只局限于畢業前的最后一次突擊訓練,而是能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所學與實踐融會貫通。因此,筆者認為,在學前專業師資培養上,應該盡早地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盡快發揮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