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NBC網站12月5日報道,原題:在中國,數據隱私問題越來越受重視 接二連三爆出的安全漏洞令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更加關心保護個人信息。即使在普遍接受創新移動服務從而生成大量數據的中國,也是如此。
在中國,把玩裝有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智能手機已無所不在,微信已成個人和商務即時通信App的不二選擇。結果是,科技巨頭們獲得大量用戶信息。有人擔心這些信息被濫用。
大多數中國人似乎愿意為了方便而放棄他們的財務、個人和工作生活的細節信息,但隨著中國消費者日益意識到安全問題、一些公司努力改善信息收集做法,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本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報告稱,測評的100款App中有91款存在過度收集信息的問題。世界經濟論壇的數字貿易主管說,去年以來,由于臉書爆出這個問題,數據隱私問題也引起中國消費者和中國政府的注意。百度公司負責人早前說中國人不關心數據隱私的言論也引發民眾反對。
對于臉書、谷歌、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巨頭及各國政府可能使用個人數據的擔心正在上升,而一些規模較小的中國企業已開始主動保護數據。星創視界創始人王智民說:“在中國的醫療和科技行業,科技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和大量數據,我們有份共同協議,就是有關癥狀的數據可收集用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訓練,但涉及個人的信息必須分離、脫敏。”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其他企業也遵循此類高標準。
盡管數據隱私標準和立法存在,但問題是缺乏執行,特別是在中國。一些人還認為放寬監管有助于促進創新。▲
(作者EvelynCheng,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