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韶貴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轉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建立全程、全員、全方位的“三全”大思政教育格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實現“三全育人”,以期保障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職業院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期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及為為誰培養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與其他課程形成協同效應,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因此,高職院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根本任務,轉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建立全程、全員、全方位的“三全”大思政教育格局,開拓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三全育人”的內涵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高職院校首先應準確把握三全育人的內涵,才能保障三全育人教育體系的順利實施。
首先,三全育人是黨和政府基于整體教育體系視角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的全方位分析,旨在協調各方教育力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從整體而言,三全育人是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職業生涯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融合后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強調教育實踐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其次,高職院校實施三全育人能夠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現實困境,通過“全員”施教者的密切溝通與協作,形成協調一致的育人團隊,構建全員參與、全員實施、全員負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有助于加強師生互動,促進高職院校教職員工與學生的良性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高職院校教學質量。
最后,在高職院校中實施三全育人,能夠改善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知,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表現形式,消除和化解學生的抵觸情緒。通過教學活動、實踐活動、學生管理等全方位育人實施途徑,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與隱性教育結合,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未能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錯誤的觀點及模糊的認識,例如,部分教師認為教學任務完成后,育人任務也隨之結束;部分教師認為專業課堂只需要講授專業知識即可,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級領導、政工及教輔人員的工作內容,與自己沒有關系,從而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層次,導致德育效果不佳。同時,部分高職行政管理人員未能落實自身育人責任,甚至對校園文化建設造成了負面影響。除高職院校教職工外,家庭因素也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高職院校與家庭的聯系力度不足,只有在學生出現嚴重問題時才聯系家長,限制了學生家長育人作用的發揮。此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擴大,社會不良因素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產生不利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巨大的考驗,甚至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無效化。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銜接不足
高職院校不僅要實現理論知識的傳遞,還應當強化育人功能,實現兩者關系的協調發展,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實現高職教育全程育人。然而,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連續性、計劃性不足,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不顯著,具體表現為:首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未能及時關注剛入學的學生,高中教育環境相對嚴苛,而高職院校學習壓力相對輕松,學生容易“放飛自我”,沉溺于吃、喝、玩、樂之中,缺乏學習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甚至導致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扭曲,偏離正常的人生軌道;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高職院校課程相對輕松,學生的課余時間約為課堂教學時間的3倍,而大量的課余時間沒有得到開發與利用,浪費了寶貴的教育時機;再者,高職院校寒暑假較長,約為3個月,該段時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盡管部分院校開設了社會實踐活動,但缺乏有效的計劃和組織保障,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難題;最后,高職院校對畢業時期的學生關注度不足,未能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導致學生在步入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時出現不適應的現象,難以快速實現學生身份向工作者的轉化。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方法滯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學生,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實施途徑。然而,多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單一、陳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講授為主,教師沒有進行理論知識與時事案例關聯起來,更未實現深層次的解讀和剖析,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必然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同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導致理論教育與實踐脫節,甚至產生巨大的反差。此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應變性和針對性,未能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興趣、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觸情緒不斷增加,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有效發揮,難以適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勢的要求。
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剖析,不難發現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需要通過整體視角深入研究和解決。
三、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實施路徑
三全育人,強調全員育人,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只有協調發揮學校、社會和家長等多方面施教主體的作用,才能構建全員育人的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空間與時間的有效銜接。
(一)發揮育人主體作用,實現全員育人
三全育人體系的實施,應以完善的組織和制度保障為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應統一育人主體思想,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發揮各育人主體的協調作用,構建三全育人長效機制。首先,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組織保障。專業教師和輔導員作為育人體系的關鍵主體,應立足于崗位職責,找準本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契合點,發揮本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協同效應,構建一體化的高職育人體系。為確保院校教職員工的全員參與,高職院校應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組”,建立院校黨委和校長直接負責、分管校長主抓落實、各級組織分層落實、教職員工全員參與的全員育人新格局,明確各級組織職責范圍,強化專業教師與輔導員責任意識,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發揮學生家庭育人作用。借助信息化工具,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渠道,廣泛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及時了解和溝通學生家庭情況和溝通學生在校表現情況,以家校合作方式形成育人合力,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變性和有效性;再者,發揮社會主體育人作用。高職院校應發揮社會主體育人作用,通過協調政府主管部門,加強與當地企業的聯系,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參觀、學習的機會,不斷拓展思想政治育人主體。例如,高職院??山M織學生到高新技術企業參觀,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前景,組織學生進社區,幫助、慰問困難群眾,以此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在社會實踐中國熏陶和影響學生。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積極邀請社會知名人士、企業家、專家、學者到校演講,以其成功、成長經歷促進學生奮發圖強,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感,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效果,為三全育人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此外,規范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實現三全育人機制的長效化,高職院校必須建立健全制度建設,完善考核與獎懲機制,制定可行的考核方案,將其列入院校日常管理的范圍,定期開展優秀集體和個人評選活動,針對落實不力、責任意識不強的教師給予一定的處罰,強化全員責任意識與危機意識,從而確保三全育人機制的長效化、規范化。
(二)因材施教,實現全過程育人
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時而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和發展,強調針對不同層次、需求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工作策略,因此,在高職院校中落實三全育人體系,應扭轉“課堂教學結束即教學任務完成”的錯誤觀念,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特點,實現三全育人理念、內容與方法的有機融入,并結合學生個性化需求靈活調整教育實施策略,著眼于學生成長與教育實施全過程的緊密銜接,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為實現該目標,高職院校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群體特點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首先,針對剛入學的新生,高職院校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將學生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針對剛入學學生對周圍環境不熟悉、需要適應的過程的現實情況,高職院校教職員工應適時給予心理指導和幫助;其次,針對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高職院校應全面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教育資源,重點加強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引導和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層次,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職業生涯教育、愛崗敬業教育等,培養學生公共道德意識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有助于學生快速融入社會,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針對高年級學生開展育人工作,應將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形勢、就業形勢及崗位需求等,通過與企業實習對接,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就業方面,明確自身就業定位及目標,進而勇于承擔起自身責任與使命。因此,高職院校育人工作,應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尊重學生成長規律與教育規律,實現各階段育人工作的有效銜接,進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依托優勢資源,強化全方位育人
高職院校打造三全育人體系,應積極協調全方位育人主體作用,借助家庭、企業、社會的育人作用,共同構建全方位育人的空間與時間維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與創新性,情境教育學環境的設置,增加實踐環節內容,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價值。首先,高職院校應始終堅持“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不斷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理論與實踐內容的有機結合,避免教育內容過于抽象和空洞,將單一的課堂講授轉變為“擺事實講道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為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和針對性,扭轉傳統教育方法單一、陳舊的現狀,高職院校應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教育內容、表現形式和載體多樣化,并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再次,為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在高職院校育人工作中,應圍繞學生成長規律,廣泛開展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強化文化育人效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路徑,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積極協調合作企業、單位在寒暑假期間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崗位,關注并跟蹤學生實踐情況,及時對有不良習慣傾向的學生加以指導和教育,促進學生言行合一;最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與學生興趣愛好相結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分析,梳理和歸納受教育群體特征,以此制定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結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關乎高職教育體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及為誰培養的根本性問題。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諸多的問題,亟待發現和解決。高職院校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為指導,逐步構建全程、全員、全方位的“三全”大思政教育格局,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方法,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吳子貴.“三全育人”體系下高校部門協同機制的建立[J].法制與社會,2015(05):201+206.
[2] 潘麗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職學生目標教育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05):92-95.
[3] 周建松.高等職業教育“三全育人”機制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8):51-52.
[4] 蔡迎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體系中的構建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