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已進入教育教學領域,《形勢與政策》課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運用信息化先進的教學手段特別是網絡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現代教育的現實要求。網絡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中雖有優勢,但同時又隨之出現了一系列需要探討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教學;《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而新時代,隨著21世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受到了沖擊,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習慣。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中,一系列的問題也在陸續呈現,《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作為高校思政課改革的一部分,也在積極的嘗試探索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勢來獲得突破。
一、新時代網絡教學應用于高校思政課的必然性
網絡教學是“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網絡因其特有的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以及實時性給教學方法注入了新鮮“血液”,越來越被高校思政課所關注,因此,將網絡教學應用于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開設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師資力量不足以及重視程度不高等問題,那么《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如何通過網絡教學來達到教學效果,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這將是思政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網絡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優勢
(一)豐富教學資源
傳統的《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中,一方面,由于受課堂時空、教師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學生所能獲得的專題教學資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教師無論怎樣都無法滿足全部學生對不同資源的要求,也無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面面俱到。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近期自己比較關注的社會問題、國際國內熱點、知名專家學者的評析等等無法通過教師精準獲得。而在網絡環境,幾乎所有的已經授權的教育資源都可以共享,資源的傳遞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就大大地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庫和學生的學習資源庫。
網絡教學中教學信息的實時更新也是可以滿足所教授的知識與時代并進的要求,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多元化,學生能夠根據現有的知識水平加上在網絡上了解的相關知識,就某個問題或者觀點和教師在課堂上共同討論,通過討論逐漸獲得觀點認同。
(二)改善教學方法
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和專題選擇不一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設定完成時間,這個時代的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操作流暢,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興趣自主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所收獲。和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教學環境,學生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獨立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學生通過網絡突破時空的限制,可以一起探討學習的內容,通過網絡進行交流性的合作學習。就某一具體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對該部分知識進行學習,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上網搜索該部分知識不同方面的內容;各小組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對資料進行搜集與分類;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將通過協作的方式分工合作,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緩解教學師資不足,提高師資水平
一個課程體系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水平是影響該課程在學校或者在社會正常發展的因素之一。傳統課堂教學中,思政教師是一對上百的教學規模。由于教師精力的有限,教師只能在一定的師生比的課堂上進行教學。但各個大學的現實是,《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師數量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影響學生的學習以及課程的發展前途。而網絡教學優勢是教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共享的,況且在實際教學中,通常優秀教師都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但是因為教學場所的限制等現實原因,他們所能接觸的學生是有限的。因為網絡的連接,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給越來越多的學生授課,從而緩解了師資不足的問題。同時,網絡教學卻可以讓優秀的教師成為學校內、區域內甚至全互聯網上的共享教師,通過網絡的連接,更多的師生關聯在一起,越來越多的師生從優秀教師的授課中收益匪淺。
(四)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形勢與政策》課堂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網絡教學的引進可以優化課堂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1)在學習活動的安排上,學生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資源和便捷的交流平臺,教師可以鼓勵和指導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網絡學習。網絡教學不單單是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學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再根據不足查找相關知識點進行鞏固學習。(2)在教師的作用發揮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協作者。網絡教學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師生之間更多的是平等民主的合作關系,師生之間更容易形成“同學”或“共學”的關系。教師同樣也可以向學生學習,把學生當成親密的合作伙伴。(3)在學習內容的組織上,網絡教學可以兼顧該課程的課內外知識。在網絡教學環境下進行教學,教師利用網絡上的豐富教學資源,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鏈接到課本背后的知識點,讓學生完整地掌握知識體系。(4)在技術支撐教學過程上,網絡教學集資源共享、交流協作功能于一體。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教學資源可以充分共享,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知識點,師生之間可以相互探討,學生之間可以建立小組進行協作學習。
三、網絡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中應用的實效性
通過一年兩個學期的網絡教學實踐,我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取得了大的改善,這種教學方式迎合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緩解了《形勢與政策》課的師資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但網絡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實際教學中,我們又發現了諸多的新問題。
(一)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否完全支持網絡教學
教師的技術水平能否支撐其能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組織教學,學生的技術水平能否支撐其順利完成網絡學習,這是網絡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問題也是影響網絡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需要對教師與學生進行技術培訓,但是培訓效果如何還需實踐來檢驗。
(二)硬件設備是否能滿足網絡教學的需求
網絡教學需要的硬件設備主要是可以入網的電腦或者入網的智能手機,網絡教學最佳狀態是每個學生有屬于自己的設備進行學習。然而,因為經濟原因或者其他實際情況,不是每名學生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電腦。學校的基礎硬件設施是否能夠支持網絡教學,如校園各個角落是否均可聯網,或者學校機房設備數量是否滿足現實的學生學習需求。
(三)學生是否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網絡課程的學習
網絡教學是在沒有教師面對面監督下的自主學習,離開教師的視野,學生的學習行為可能就會脫離預期,教學管理相對比較弱化。學生是如何完成網絡課程的學習的,教師完全不知道;再加上現在信息技術手段如此強大,學生是利用技術手段完成學習還是按教師要求完成學習就不得而知了。這樣就偏離了網絡教學的預期教學目的和教學設想。
(四)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否有情感
雖說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諸多功能實現互動交流,可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面對的是冷冰冰的機器,這樣的交流是否有感情。網絡教學的引入直接縮減了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上課的時間,在與一線教師的交談中,任課教師也隱隱擔心:“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否直達心靈?是否有利于學生社交能力的表達?”
(五)課時的延伸是否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網絡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大大提升,這有利于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但與此同時,正是因為學習時間的拉長,加上學生其他學業任務的壓力,學生會不會出現對網絡教學的逆反心理。這同樣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慢慢摸索解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 李新房,李靜,劉名卓. 新興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分析與深度融合策略思考——基于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04-2016)內容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2).
[3] 董奇.“翻轉課堂”是解放學生學習力的革命[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
[4] 池云.高職院校網絡教學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15(04).
作者簡介:李曉華(1980- ),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