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與式教學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參與,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整個的教學中,全面地評價(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參與式教學在中職古詩教學中的應用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參與式教學運用到中職古詩教學中有深遠地意義。
關鍵詞:參與式;中職;學生主體
中國古代的文化輝煌燦爛、博大精深,而將這些文化流傳至今,古詩就是其中的載體之一。古詩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愛美情趣的重要教材。但是學生們對于古詩難以理解,與古詩所要表達的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教育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根基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倡導參與式教學。而參與式教學是在中職古詩教學中非??尚械姆椒?。將參與式運用到中職古詩的教學中去,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由此,在中職古詩教學中把參與式教學運用到其中,教學的重心就從教師如何“教”學生,轉變為學生如何從教師那里“學”,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中,把參與式教學靈活地運用到古詩教學中去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的概述
參與式教學是指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參與式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愿望,以主體性為內核,以自覺性選擇性為特征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做主人,充分應有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真正樂趣和與老師、同學共同探求知識的幸福,是對以往“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徹底顛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二、在中職古詩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的意義
參與式教學在中職古詩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這樣學生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就能夠更加認真對待,發揮主動性,提高古詩學習的效率。而且,在古詩中實施參與式教學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之間進行必要的協作和交流,在課堂的小組學習和預習、復習以及思考的過程中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展示自身的才華,也是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參與式教學在中職古詩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為確保參與式教學在中職古詩教學中的有效地應用實施,教師必須采用一些與傳統的古詩教學不一樣的方法。
(一)合理地設計目標
教師在設計的時候,甚至可以運用現在先進的網絡,通過電子郵件等信息手段提前把課堂教學內容發布出來,引導學生關注“希望通過該古詩的學習來了解什么內容”,搜集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調整預設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確保在教學設計上既不偏離教學大綱,又充分參考學生意見;將學生的興趣點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學習能達到什么目標,怎么達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前與教材發生聯系,把對目標的設計從“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從課前就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積極地參與實踐
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就有足夠多的資源。教學的組織形式多樣,課堂可在教室、機房、圖書館、室外等任何地方開展學習,這樣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大信息量。熱身活動的選擇和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有所不同,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可以在多次課堂教學中反復使用,而這類的熱身活動則必須根據每一次課堂教學的不同情況進行設計,那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活力使學生很想參與到接下來的古詩教學中去。
(三)全面地反饋評價
科學的評價機制,不但能夠對讓學生對整節古詩課的學習效果有直觀和明晰的認識,同時也能夠為下一步的古詩的學習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具體分為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1)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是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一部分。在古詩教學中,根據上面所提到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整個課堂中需要自我參與的地方比較多,在學生參與之后如果能及時的加上自我的評價就能更加深刻地記憶。
(2)學生互評。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就需要引導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評價之中,互相評價,取長補短。
(3)教師評價。教師對于課堂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評價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對學生的所作所為給予包含教師自己看法的“指指點點”,而是可以參與到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反過來學生了解教師的評分標準后,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教學重點,諸如分組討論等教學形式。教師對于學生評分不僅更客觀細致,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自主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 李海英,李建軍.“參與式教學”的實踐與問題透視[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2-14.
[2] 陳時見.參與式教學的內涵特征[J].教師教育學報, 2014,1(04):108-110.
[3] 陳時見,冉源懋.參與式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05):76-79.
作者簡介:蔣瑤瑤(1992- ),女,漢族,廣西桂林人,教學類本科,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