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憶蒙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教育公平發展已經引起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在我國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國教育公平發展面臨各種嚴峻的挑戰,應當重視教育公平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控制教育不公平情況的進一步惡化,有針對性的解決我國教育不公平現象,推動我國教育發展的步伐,促使不同人群都能擁有公平教育的權利。
關鍵詞:教育公平 挑戰 趨勢
隨著現在民主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公平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點關注內容。教育公平發展直接影響社會及國家發展的趨勢,國外主要先進國家早十幾年前就已經針對教育公平發展的問題進行專題探討與研究,而在我國目前教育資源有限的局面下,想要實現教育公平發展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需要面臨各種嚴峻的考驗。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應當不斷探索與研究順利實施教育公平發展的方法,重視教育公平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教育公平發展加大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前進的步伐[1]。
一、教育公平發展的意義
教育公平是指受教育者無論出身高低,不分性別及地域影響,在教育過程中都能夠受到公平的待遇。早年教育理念存在教育不公平現象,導致部分階層人群失去公平受教育權利,比較偏僻地域產生文盲較多,導致我國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教育公平發展可以大幅度提升國民教育水平,使各個階層人群都能受到公平教育,有效減少文盲的產生,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在教育公平發展過程中整合國家教育資源,促使國家加大對教育人員及教育設施的完善,有效提升我國教育水平,推動我國全面發展的腳步。
二、教育公平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較大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城鄉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受到經濟制約,導致教育水平完全跟不上國家教育體制發展。由于鄉村地區生活環境比較惡劣,國家經濟補償不足,導致很多優秀教師不愿到鄉村進行教學,這就直接導致鄉村教育水平低下,有的地區甚至無法使學生順利完成義務教育,很多學生由于缺乏教育資源而被迫輟學。反觀城市教育師資力量比較豐厚,教育水平相比鄉村地區高出許多,由于城市生活環境優越,教師待遇比較豐厚,致使大部分優秀教師選擇在一線城市進行教學,這種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直接導致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較大[2]。
(二)各階層人群教育起點不公平
目前我國教育材料大多統一按照城市教學進度編寫,這就導致鄉鎮學生在教育起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鄉鎮學生認為教材過于困難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及動力,導致很多學生還沒成年就過早的步入社會。教育起點的不公平還體現在經濟社會地位上,許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可以送孩子進入重點學校進行教育,而經濟比較拮據的家庭往往只能選擇條件一般的學校,有些家庭甚至因為經濟原因而導致學生輟學[3]。一些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無法進入城市重點學校進行學習,而一些學生卻可以享受重點保送的待遇,這種種因素導致各階層人群教育起點的不公平對待,使我國教育公平發展受到阻礙。
(三)教育水平及設施不完善
我國教育存在優秀師資力量稀缺的尷尬問題,直接導致教育水平及設施不完善,城鄉教育水平及設施差距較大,相同城市教育水平及設施也存在一定差異。家長最關心的的就是學校的選擇問題,有的學校由于辦學條件較差,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公平教育,甚至存在部分學校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卻缺乏相關的教育設施,而有的學校設施齊全而教育水平卻不盡人意,師資力量的不均衡是導致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也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使得我國教育公平無法順利開展[4]。
(四)民族地區教育水平不高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教育方面也應面對各個民族的發展開展教育,才能達到公平教育的目標。而從現階段我國教育公平的發展現狀來分析,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不高,造成這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地處偏遠的民族地區教育投資較少、師資水平不高等,從而使得一些民族地區教育水平不高,沒有真正達到教育公平發展的目標。
三、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趨勢
(一)促使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基礎是促使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要重視鄉村學校教育,合理分配師資力量,使鄉村學生也能同城市學生一樣接受公平的教育。首先要完善鄉鎮學校師資力量,向鄉鎮教師提供經濟支持,改善鄉鎮教師生活環境水平,使更多優秀教師愿意到鄉鎮進行教學,組織安排鄉鎮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促使鄉鎮學生接受公平教育[5]。其次特別注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防止學生中途輟學過早的步入社會。要采取完善的防輟保學機制,加強學校社會及學生家長的教育統一性,對于輟學的學生進行勸學教育,注重關愛留守兒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及社會的關愛,保障鄉鎮學生受公平教育的權利,促使鄉鎮教育一體化發展。
(二)使各階層人群享有公平教育的權利
各個階層人群都擁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因為經濟條件或是社會地位等因素導致部分人群失去公平教育的機會。在完善鄉鎮學校教育水平的同時要根據學生特性安排采取不同教學內容及方法,促使城鄉教育起點公平化,使鄉鎮學生充分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防止學生對接受教育失去信心[6]。對于經濟困難的家庭應當給予適當的幫助,促使學生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接受教育,防止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在外,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及普通百姓子女應當同高知識分子子女享受相同教學待遇,公平劃分學校區域,使各個階層人群都能享有公平教育的權利,促使我國教育公平發展順利進行。
(三)提高教育水平及教學設施
要使我國教育公平發展順利開展就要確保教育水平及教學設施的完善,對師資力量進行合理分配,確保偏遠地區教學水平及教學設施的完善。由于我國師資力量稀缺,應當著重培養優秀的教育力量,提高教學設施完善程度,開展免費師范生教學、特崗計劃、國培計劃等措施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對于教師力量及教學設施進行合理分配,達到使各級學校師資力量均衡的目的,對于城鄉辦學進行控制,優化辦學水平,辦學困難的學校應當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通過一系列有效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及教學設施,使學生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完善我國教育公平發展。
(四)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
經上分析,很多民族地區教育水平偏低是當前我國教育公平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此,應不斷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并解決地區之間教育質量的差距。首先,應提升民族地區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水平,例如,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等,從多個教育階段入手,一方面要提升入學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教育普及程度,這需要各類各級學校提高辦學水平,保證人人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為教育公平的發展提供基礎。其次,應結合地區的教育發展情況,不斷完善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保障機制,例如,通過多方引資投入,不斷加大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投入,特別是一些偏遠的民族地區,央級政府以及地方財政應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切實做好地方教育的投入。同時應鼓勵并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中,不斷擴寬民族地區教育資金投入渠道,促使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公平教育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道路還很漫長,在教育公平發展過程中要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在教育公平發展的道路中探索及追尋正確的發展路線,完善教育公平發展所必備的各項條件,促進城鄉教學一體化發展,完善教學質量及教學設施,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教育腐敗事件發生,使各個階層人群都能享有公平教育的權利。重視教育公平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斷探索與創新教育公平發展方法,要確保教育公平發展有賴于公平社會的發展進度,通過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有效開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推動我國全面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高曉娟.全納教育視角下我國特殊教育公平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09):9-12.
[2]李慧.優化農村教育資源 促進教育公平[J].新西部,2018,(24):142+146.
[3]劉利.談如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J].才智,2018,(24):82.
[4]周軍,黃秋霞.芻議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與優質均衡的區別和聯系[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08):53-57+127.
[5]褚昭偉.教育公平類別的精細劃分與義務教育公共服務的精準提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2):21-25.
[6]趙芮.科學主義教育在我國的成就與問題——基于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的分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04):1-7.
(作者單位:河北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