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茹
摘要: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及大國工匠為主要目標,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至關重要,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高校教師,日常中有非常多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師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學生的現狀研究,折射出師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影響因子,敦促高職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師德的幾方面影響因子,取長補短,爭取從正面積極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師德 高職學生 職業道德 影響
隨著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智造業大國”邁進的腳步越來越堅實與篤定,對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培養也逐漸成為國家的重要目標,作為以培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及大國工匠為主要目標的主陣地--高職院校,責任十分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將伴隨學生走出校園,邁向社會,伴其終老。鑒于此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的影響至關重要,高校教師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對象之一,師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意義深遠,不容小覷。
一、師德
(一)師德的涵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作為禮儀之邦,至圣先師孔子老師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著中國歷朝歷代的學者。師德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顧明遠,石中英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一書中指出:“師德是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某種思想、態度和作風去教書育人,關心學生,處理問題,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其職業道德首先應包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就是教師的天職,傳道授業解惑乃教師的職責所在,應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次,教師職業道德應包括嚴謹治學,刻苦鉆研,要有扎實的學術底蘊。對工作刻苦鉆研,吃苦耐勞,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最生動直接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更豐富廣袤的知識;最后,教師的職業道德還應包括仁愛友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客體,每個客體都千差萬別各具特性,作為教師應關注到每個客體的個性,除了灌輸式的教育更應注意到各種方式的引導,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的特長。
(二)高職院校師德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高度重視,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問題也日益凸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愛崗敬業、刻苦鉆研、認真負責、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的優良品德。然而亦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存在各種敗壞師德名聲的問題,有些教師以教師地位為由威脅壓迫學生完成一己私利,致使學生忽略對學業的精進。有些教師將學生以各種規則分為三六九等,不同對待,使學生身心受到打擊。有些教師對學生缺乏仁愛之心,對學生態度得過且過。也有一些教師不能堅守自己的本職工作,以教師職業為踏板,并未存真心去教學,多數心思放在自己的職位提升上;有些教師過度重視科研比賽,忽略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天奔走于各種培訓和賽場;有些教師獨來獨往,下課回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由此可見并未將教師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來完成,缺乏忘我無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文中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而培養學生職業道德位于三個培養目標之首,足見職業道德的地位之重。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內容。
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處于知識的吸收階段,對未來的工作崗位涉及到的職業道德都處于懵懂模糊的概念,并未形成固定的標準和目標。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就讀高職院校,大部分原因在于想要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能以此立足于社會。大多重視對知識和技能的追逐忽略對職業道德的領悟。這個時期職業道德在學生的人生中屬于空白階段,可能被引導到正確高尚的道路,也可能會誤入歧途。做好職業道德教育對此階段的學生影響意義深遠。
三、師德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人師表是教師教書育人過程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必然要求,教師的師德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和教化作用,作為高校教師,一定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個人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一)教師的工作態度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大多是技能型人才,自李克強總理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注重“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以來,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隨之提高。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我國成功走向制造業強國的核心要素。作為一名匠人,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是首要的。我國自古對老師就有“教書匠”之稱,可見,教師是不折不扣的匠人,教師的工作態度必是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得過且過,對學生要求不能達到完全規范,凡事差不多就行,必會培養出很多“差不多學生”。對于技術人才,凡事差不多,到最后必然差很多,與目標結果大相徑庭。教師的工作態度必須是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做事情必須一板一眼,不走捷徑,才能保證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一絲不茍、嚴謹認真。
(二)教師的學識能力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緊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科技不斷進步,高校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將適應時代變化的最新、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雖以為人師,依然保持不斷學習進步、勤勞奮斗的精神狀態,會對學生傳播出“活到老學到老”的標榜效果,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做一個像老師一樣刻苦鉆研,不斷進步的人,即使將來到了工作崗位上也要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滿于現狀,不著眼于當前,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勤勤懇懇將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加出色,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三)教師的行為規范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據調查,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最為深遠,學生作為一個有機的能動客體,會跟隨主體的狀態來調整自己的對策,他們的柔韌度很高,適應能力隨機應變。如果一位老師懶懶散散,那么他的課堂一定是毫無生機,如果一位老師不修邊幅,拖鞋配短褲,那么他的學生也不會正式端莊。相反,如果老師能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穿著打扮,那學生肯定會對老師尊敬愛戴,稱贊有加,也相對嚴格的提高自己的著裝整潔度,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至少不會懶散拖沓,背道而馳。一個嚴于律己的人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中也一定會對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注重細節,不會應付了事。教師的行為規范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意義深遠,如若學生能將教師的優良習慣內化于自身,將使其在職業生涯中受益終身!
(四)教師的理想信念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為本職,而傳道為先。只有教師先秉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將方向擺正,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航道,與此同時要深耕于授業解惑,扎實學識。將道德放于第一位,才華在道德的海洋中翱翔,做德才兼備的好教師,成為學生的榜樣和標桿。由此,學生在職業生涯中也會先樹立正確的三觀,融合自己的職業道德,以此約束自身言行,做事先做人,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奉獻他人,服務社會。
(五)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學生會不自覺的向教師看齊,以教師為標桿去衡量個人的各種觀念和是非曲直。一個自信、樂觀、活力、包容、睿智的教師將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反之,如果教師每天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歡毫無生機、抱怨社會、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學生將接收到很多負面能量,將其擴大,影響自身的發展。所以,正能量的老師會帶給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促進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待人,自身成為一個能量小宇宙,在職業生涯中也將事半功倍,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發射正能量,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和興趣。
四、結語
教師是高尚的職業,令人景仰的職業。要做到德高望重才能不至于誤人子弟,師德是不斷修煉的,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學生在校期間會遇到多個老師,如果每個老師都是嚴于修身,對學生將來的職業道德發展提高一定會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編委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顧明遠,石中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1]海南大學;[2]海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