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摘 要: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小學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暴露了一系列問題,如學生挑選書籍具有較大的盲目性,閱讀過程抱有較強的功利心里等。教師應當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與指導作用,如為學生提供閱讀環境,引入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只有通過教師正確的閱讀指導策略,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環境;閱讀效率;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后延伸與擴展,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文化思維能力。通過大量的課外書籍閱讀,學生才能夠不斷優化現有的語文知識,積累眾多的文化素材,更好的輔助語文學習。由于語文課堂的數量以及時間有限,許多學校僅僅在每一周為學生安排一次集體的閱讀課。因此,大部分的學生閱讀都需要在課后時間開展。盡管小學語文閱讀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在課外閱讀的學習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小學語文老師而言,需要根據課程的實際開展情況對進度與教案進行改進,激發學生對于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從而從小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掌握高效率的閱讀方法,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水平。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一)課外閱讀具有一定隨意性
當學生對課外書感興趣時,在讀物的選擇上也會具有隨機性等特點。他們往往喜歡新奇和娛樂性閱讀內容,譬如故事和漫畫。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沒有系統的規劃,在圖書館里我們發現很多小學生并沒有辦理圖書證,對于讀書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這說明部分學生是沒有目的地閱讀課外書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興致勃勃讀了不少書,但收獲并不大。
(二)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不夠
部分學生對讀書具有盲目性不知道看什么書,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這表明部分教師受固有思想限制,對課后閱讀不夠重視,并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認為課堂閱讀比課后閱讀更重要。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讀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其自覺地去讀書,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增強其閱讀欲望。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樹立“閱讀榜樣”。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一顆“好勝心”,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大到名人偉人,講解他們的勵志故事,小到班級學生,在學生中培養優秀學生,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不斷鼓勵學生進步。
例如:筆者會定期在班級組織閱讀課,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書本介紹給大家,并且說出自己的讀書心得。對于讀書較為廣泛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發放小紅花,推選出學生中的榜樣,這樣更能激勵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其次要聯系生活實際。小學生生活閱歷較少,但是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都渴望去了解。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認識、思考,獲取相關信息。當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他們想知道的內容時,就會對課外閱讀產生濃郁的興趣。再次開展閱讀活動激趣。
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閱讀和學習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筆者曾經組織了一次“讀書的意義”主題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演講和準備的過程中體會讀書的意義;或者定期組織學生去圖書館進行閱讀活動,學生可以一起讀書一起分享相互鼓勵相互促進。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看見成效,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加強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小學生在開始階段都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但是在后續的學習中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不同。
(三)積極開展多樣化閱讀活動
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從而減少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枯燥感與孤獨感。閱讀活動的形式可以涵蓋分享心得,演講比賽,課外知識競賽等。一方面,教師可以在開展2個月的課外閱讀后,鼓勵學生將積累的素材與同學分享,并積極上臺展示自己最喜歡的書籍,從而帶動閱讀氣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仔細閱讀,不僅能夠考察學生在閱讀時的記憶能力,也能夠督促學生閱讀更多高價值的名著書籍。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積極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開展“親子閱讀日”,“親子閱讀大比拼”等特色活動,從而將課外閱讀從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提課外閱讀的連貫性,也能夠加強家長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加科學的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
(四)轉變閱讀觀念應試教育的發展
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漸僵化,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學生的額外閱讀興趣較低,不能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綜合分析課程大綱標準與學生實際能力,判斷課外書籍的難度以及內容的知識量,逐漸改變傳統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權威性,霸權式的教學理念,由結果導向式轉變為過程導向式,提倡在興趣中開展課外閱讀。從而打破填鴨式教學的束縛,將課外閱讀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積極引入話劇,演講,辯論等多樣化的教學環節,提升學生課外閱讀參與度。
三、結論
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個體素質均建立在廣泛的閱讀學習與思考上。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也能夠鞏固語言學習能力。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教師應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優勢,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春鳳.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誤區分析及科學指導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4,(39):111.
[2]李卉.淺議小學語文有效課外閱讀教學的指導策[J].魅力中國,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