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文
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必開課程之一,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學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升中學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效率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人文學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不像中學其他學科,需要大量的練習、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要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是否有素質上的提升,在面對重大問題時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既然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那么,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如何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備好課,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設計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用在課堂教學上的意思是:要想在40分鐘的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益、效果,必須備好課。所以,教師們要摒棄浮躁的心理,建立終身備課、時時備課的觀點,靜下心來,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進行認真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針對中學生的情況,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課堂設計要科學、要有針對性?!秾O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知己知彼”并采取相應的有效策略,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在農村初級中學,就必須針對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的特點來搞課堂設計,使課堂設計符合學生的情況。如在問題的設計,資源的運用、知識難易的選擇、知識容量的大小、教學方法的選用、作業、習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的設計都必須符合農村中學生的情況。
很多剛來中學教書的老師在備課時,往往對學生了解不夠深入,對教材內容吃不透等,有些問題難易度把握不準,自己認為很簡單的其實學生很難理解;有時設計的容量太大了,學生“吃”飽了撐著“消化”不了,等等,所以課堂效益、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積極研究備課,才能使得備課越來越科學、越有針對性,效果也越來越好,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備好課應該成為我們的另外一個追求,成為我們的一個習慣。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改以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傳統的以“應試教育”為特點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填鴨式”、“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更是嚴重地制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受教育者,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教育,得到關心、幫助和愛護。但是,學生是有著自覺能動性的個體,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見,對于給予自己的教育,時時都會產生接受或拒絕、認同或反對、積極或消極的反應,由此就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們必須真正的把學生當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動主體。教師與學生應相互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尊重學生的老師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和課堂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摒棄“師道尊嚴”,充分的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在教學中更應不斷摸索、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創建民主的氛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親切的與學生交流、探討、溝通?!坝H其師,信其道”,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對于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于研究性的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相關問題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遵循了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關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的接受式學習 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其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應當具有自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三、加強實踐活動,鞏固思想品德教學效果
如何讓學生做到知行統一,將良好的行為習慣認知付諸行動呢?我認為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課取得實效的最關鍵節。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有社會調查、參觀活動、主題班會設計、教育宣傳策劃、主題行動等,通過實踐,學生能在具體活動中提升思想品德,自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讓學生開展“感恩行動”的主題活動,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或父母生日等特別的日子開展各式各樣的感恩行動,并寫成書面心得體會,在教室黑板報中出版專欄,擴大宣傳教育,形成氛圍,相互督促,共同鑄造感恩之心。中學時期是學生個性形成的一段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教會他們生活、做人非常重要,通過進行感恩教育能引導學生反思、體會和感受父母師長之恩,表達感恩之情,思索報恩之舉,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開展報恩之行。讓學生從感恩開始,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關心周邊的世界,進而關心整個人類,并始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可以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也是最終極目標。
綜上所述,只有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在嚴于律己、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論聯系實際,找準教材與生活的結合點,以便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思想品德課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