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蝌蚪五線譜(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信息中心) 編輯/丙丁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及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洗完牙覺得牙縫變大了、牙齒松了、喝冷水或熱水也感覺酸了,肯定是醫生把牙洗壞了。
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而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結石、色素等。
牙齦與牙根面之間不是緊密貼合的,而是存在一條0.5—2毫米的淺溝,稱為齦溝。齦溝內易積存食物碎屑、附著菌斑,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適宜區域。這些菌斑不斷堆積,久而久之就成了牙結石。牙結石會不斷“吃掉”牙齦,造成牙齦發炎萎縮,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鈣化而變硬。也就是說,牙結石其實就是一坨硬邦邦的細菌。它們“幫助”我們填滿了牙縫、“固定”了牙齒、遮住了暴露的牙根。
當我們通過洗牙清除掉這些牙結石后,牙根重新暴露了出來,牙齒也就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熱水會覺得酸。至于牙縫變大、牙齒松動,那說明牙齒本來就有問題,很可能牙齦已經開始萎縮,并不是洗牙導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時清除牙結石,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在臺風來襲時,我們在窗戶上貼“米”字形膠帶,這樣可以防止窗戶被打碎。

玻璃上貼膠帶這個做法由來已久,在二戰時,人們就習慣于在窗戶上貼膠帶,用來防止炸彈波把玻璃打碎。但是當時使用的玻璃面積都比較小,而且也很薄。現在的玻璃面積更大,而且質量也更好。臺灣地區有一檔節目《流言追追追》,在風洞實驗室專門對比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貼“米”字形膠帶和“井”字形膠帶,反而會使玻璃的承壓能力變差。“口”字形膠帶相比前兩種稍好,但是與不貼膠帶相比承壓能力也沒有明顯提升。
這個節目甚至做了一個終極實驗:把整個玻璃貼滿膠帶。結果顯示,貼滿膠帶的玻璃的承壓能力也沒有比不貼膠帶的好。
貼膠帶沒用這個結論還有許多權威機構支持。例如美國大氣與海洋局也曾發布警示:不要在臺風天在玻璃上貼膠帶。因為一來這樣會浪費膠帶,清除膠帶也很費力氣;二來這種做法對玻璃的承壓能力并沒有多少幫助,也無助于防止碎玻璃飛濺。最重要的是,這會在玻璃破碎時本來可以小塊散落的玻璃變成大塊,增大對人的傷害。
早餐麥片中發現了普遍應用的農藥草甘膦,因此吃麥片會增加兒童患癌的風險。
草甘膦其實非常出名,它是全球銷量最大的農藥。與其他廣泛使用的除草劑相比,草甘膦毒性非常低。因為草甘膦干預的是植物的蛋白質合成過程,干擾的是植物的生長代謝,作用部位和機理是植物所特有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另外,草甘膦易降解,無殘留,對土質友好。草甘膦一旦進入土壤,易被土壤的微生物分解,一般使用6一7天后,大部分草甘膦就會被代謝、分解掉了。

麥片中為什么會有草甘膦?因為麥片是由燕麥、大麥、小麥等原料農作物加工而成,原料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使用除草劑除雜草,雖然大部分草甘膦會在生物降解、光解、化學氧化及植物代謝等作用下去除,但還是會有一些殘留,導致最終制成的麥片中也含有草甘膦。
草甘膦真的會致癌嗎?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發育、繁殖和內分泌系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在正常使用范圍內,草甘膦對農田中的動物也沒有慢性毒害和神經毒害。2017年3月,歐洲化學品管理局風險評估委員會明確表示,現有的科學證據不足以將草甘膦歸為致癌物、致突變物或具有生殖毒性的物質,因而草甘膦是“非致癌、非致突變、非生殖毒性、非遺傳毒性、無特定靶標生物毒性的物質”。
電子煙健康環保,還能排毒清肺,是一種戒煙利器。
人抽煙之所以會上癮,是尼古丁這種物質在作祟。尼古丁俗名煙堿,是難聞、味苦、無色透明的油狀液態物質,對人體外周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發揮作用,臨床上無任何應用價值。科學研究認為,尼古丁是人類目前最難戒掉的成癮物質之一。
對比普通香煙,電子煙成分當中沒有焦油、醛類、酸類、酚類等致癌成分。其煙油的成分是丙二醇、蔬菜甘油和尼古丁,其中尼古丁的主要作用就是滿足人的煙癮。
雖然科學研究表明,香煙當中的焦油是主要致癌物質,一氧化碳對人體危害最大,但這不能代表尼古丁對人體無害。尼古丁除了是讓人成癮的主要元兇外,不斷重復使用還會導致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的內皮細胞損害,也會增加心臟工作速度和升高血壓,因此是誘發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大劑量的尼古丁會引起嘔吐以及惡心,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使用電子煙,不僅不能幫助戒煙,往往還會造成吸煙的惡性循環。由于電子煙內含有尼古丁,長期吸食以后不僅不能戒煙,還會讓人更加依賴;但電子煙的口感和真實香煙又有一定差距,而且往往價格不菲,結果就是不少吸煙者最終還是要轉回到吸食焦油香煙,不僅沒有達到戒煙目的,反而起到了一個“反推動”的作用。

國內食鹽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堪比毒藥“氰化鉀”,也就是俗稱的砒霜。因此,吃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務委員鐘凱表示,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它是低毒物質,按照我國國家標準的規定,食鹽中的抗結劑以亞鐵氰根計含量不得超過每千克10毫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專家委員會的評估數據,亞鐵氰化鉀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負面效應,至少每天成年人要攝入1.5毫克。如果按照我們國家標準規定的量來推算的話,相當于一個人每天要吃3兩左右的食鹽,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正常人一天吃的食鹽能到20克就已經非常咸了。
氰化鉀確實是一種劇毒物質,但是它和食鹽中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完全不同。氰化鉀里面的氰根可以游離出來產生毒性,在亞鐵氰化鉀里面,氰根跟鐵離子緊密結合,所以化學性質很穩定。以做菜為例,大概需要400℃的溫度氰根才會釋放,遠遠超過在家里做飯做菜煎炸烤的溫度。即使真的在超高溫下分解出了氰化鉀,想要達到讓人中毒的劑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千克的鹽,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芹菜吃多了“殺精”,所以男人不能多吃。
芹菜中含有一種叫芹菜素的東西,又叫芹黃素,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科學家用芹菜素做試驗,發現它似乎對小鼠的睪丸有一定毒性,對雌性小鼠的生殖能力也有負面影響。但是從目前能看到的一些其他動物實驗來看,芹菜殺精的結果并不一致。
另外,有些研究表明,生芹菜汁會降低小白鼠的精子密度,并導致精子活力下降。但另一些研究卻發現,小鼠的精子密度并沒有明顯影響,而精子的活力甚至變得更好了。因此研究的結論也并不趨于唯一。
最重要的是,劑量決定毒性,芹菜中芹菜素的含量通常低于千分之一。對小鼠有毒的芹菜素劑量如果換算成芹菜,相當于成年人每天至少吃10千克芹菜,誰會這樣吃呢?
出生缺陷是先天遺傳因素導致,與母親孕期營養沒有關系,屬于“天注定”。
其實預防出生缺陷,全程營養干預非常有必要。正常情況下,人類的胚胎神經管在受孕后第21天開始閉合,至第28天完成閉合。在此期間,如果母親體內葉酸水平不足,胎兒神經管閉合就可能會出現障礙,從而導致神經管畸形。因而,在圍孕期補充含葉酸的復合維生素對預防神經管缺陷具有重要意義。


女性的全面營養也會降低出生缺陷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楊慧霞說,營養均衡有助于青春期和年輕女性達到好的健康狀態,利于未來孕產健康;營養失衡可面臨雙重營養負擔,比如營養過剩會出現胎兒供能物質增加、妊娠期胰島素抵抗、妊娠期肥胖癥、巨大兒等問題,營養缺乏則會對子代出生前后及遠期生長發育有不良影響。
多項研究表明,備孕期、孕期、哺乳期均需要充足且均衡的多元營養素,以確保孕婦和胎兒健康及產后嬰兒的生長發育。不僅如此,營養素還影響著女性整個生命周期,圍孕期的營養會影響子代遠期健康,對子代終生疾病風險有重要影響。
家用甲醛檢測儀(盒)方便小巧,顯示直觀,能夠準確檢測室內甲醛的含量。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專業檢測結果顯示,市售的8款甲醛檢測儀(盒)在相同實驗條件下,與專業的分光光度法檢測結果均有明顯差異,并不能準確顯示室內甲醛含量。

其實,網絡上售賣的甲醛檢測盒基本都是比色法原理,利用特定液體吸收甲醛等物質后變色,將變色情況與標準比色卡比對得出檢測結果。這屬于半定量檢測,主觀性強,準確度較低。環境的光線、溫濕度和觀察者的操作方法、觀察角度、辨色敏感度等都會影響結果讀數,普通消費者利用甲醛測試盒在家中自測的結果可靠性較差。
家用甲醛檢測儀一般采用電化學法,儀器上有一個電化學傳感器,由兩根金屬電級以及電解質組成,甲醛氣體分子在電極電壓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一個大小和空氣中甲醛濃度成正比的電流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和數字處理電路而顯示出甲醛的濃度。目前這類市面上便攜式的檢測儀大致分兩種:半導體式檢測儀和電化學式檢測儀。但不管是哪一種,空氣的流速、濕度、溫度都會對數據的準確性產生極大影響。
一個飯店老板推心置腹地對我說:“我現在自從開飯店,自己都不敢吃烤牛肉、烤羊肉串了。因為這些肉都是用嫩肉粉做的,你想啊,能把牛肉腐蝕成這樣,吃到胃里面,你的胃不也給腐蝕了嗎?”

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食用標準的嫩肉粉,不會對人的任何器官造成損害,可以放心使用。
嫩肉粉又稱嫩肉晶,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對肉中的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進行部分水解,使肉類制品口感達到嫩而不韌、味美鮮香的效果。
據《食品添加劑手冊》介紹,肉類嫩化劑配方為2%木瓜蛋白酶、15%葡萄糖、2%味精及食鹽等。而且烹飪時的高溫會使蛋白酶失活,嫩肉粉“既然能嫩肉也會腐蝕胃”的說法純屬胡編亂造。
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安全標準的嫩肉粉安全、無毒、衛生。它實際上是將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水解作用提前進行,提高蛋白質轉化率及利用率,增加了營養價值。同時,不產生任何異味,并能提高肉類的色香味。
有篇流傳甚廣的文章《石化清潔劑是人類致命的殺手》,號稱清潔劑會誘發癌癥。
日常使用洗滌劑健康問題不必擔心。表面活性劑是洗滌劑洗凈能力的主要來源,其經口毒性屬于“低毒”和“實際無毒”等級。日常生活里,除非一口氣強行灌進大量洗滌劑,平時洗滌東西經皮膚攝入的量比起毒理實驗的口服攝入量,可以忽略不計。目前也沒有確切證據表明日常使用洗滌劑會致癌。
而洗滌劑中的磷酸鹽對人體相當安全,生物調節酸堿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體液中的磷酸根,臨床上也有非常多的注射劑采用磷酸鹽配方。
“熒光增白劑致癌”也是以訛傳訛,目前沒有找到證明其致癌的臨床研究文獻,歐盟2004年和日本2007年就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評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也未發現對人類有明顯的急、慢性毒性。
日常使用洗滌劑健康問題不必擔心,真正值得注意的問題在于,使用洗滌劑產生的污水存在污染環境風險,而嚴重的環境污染又可能反過來危害公眾健康。但對此,激進態度解決不了問題,避免濫用,治理污染,改進生產工藝才是該做的。
民間廣泛流傳著眾多辨識野生蘑菇的小竅門,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一般鮮艷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
白毒傘隸屬傘菌目鵝膏科鵝膏屬,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歐美國家以“毀滅天使”聞名,也是近年來國內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兇。白毒傘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顏色,還有微微的清香,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誤食。

然而,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種類是美貌與安全并重的。例如同樣來自鵝膏屬的橙蓋鵝膏,具有鮮橙黃色的菌蓋和菌柄,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有“雞蛋菌”的別稱,是夏天游歷川藏地區不可不嘗的美味。另外,如雞油菌、金頂側耳、雙色牛肝菌和正紅菇等,都是顏色鮮艷的食用菌。
全世界約有14 000種大型真菌,形態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樣性,辨別它們是否有毒需要專業知識,并非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所能勝任。因此對于不認識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辦法是絕對不要采食。
食用人類胎盤的做法在民間一直都非常流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人將胎盤視為“補品”,甚至是“良藥”。

胎盤中的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生長因子等都是蛋白質大分子,經過水煮或者焙干,原本的生物活性也就消失殆盡了。即使有一些大分子完好地被人吃到肚里,它們在胃腸里也幾乎都會被消化水解,變成普通的氨基酸。雌激素、孕激素這樣的小分子雖然相對容易幸存,但在健康狀況下,機體本身就可以維持激素水平的平衡,人也不需要額外補充它們。
還有一種說法稱,胎盤有益健康是因為其中富含鐵,具有改善貧血的作用。胎盤中的血紅素鐵確實含量不少,不過其他肉類食物如豬肉、羊肉、牛肉等均有豐富的鐵質,放著供應充足、衛生有保障的食物不吃而選胎盤補鐵,也實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人類胎盤屬于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我們并不能保證它符合食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如果是通過私人倒賣獲得的胎盤,其安全性更加缺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