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平(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太極拳指導教師) 編輯/易可

1952年6月,毛澤東主席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上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全民健身運動,并為此頒布了不少文件。其中,太極拳運動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武術項目,世界各國習練太極拳的有幾億人。中老年朋友在退休后有了更多的休閑時間,在準備參加太極拳運動前,應該先了解習練太極拳的基本常識,使自己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身體條件上都做好準備。
大多數中老年朋友都有強身健體、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心理需求,而選擇太極拳鍛煉,也有的是受到鄰居或者親朋好友的影響,還有受新聞宣傳信息的影響,當然有的是誤打誤撞參與太極拳鍛煉。不管你最初為何選擇了太極拳,當你確實準備學習太極拳后,就發現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面看,太極拳動作慢慢悠悠好像并不費力,而且動作也簡單。其實,如果按照規范要求去做,太極拳練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更不可能取得明顯效果。筆者在長期的教學經歷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學員,一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便知難而退了。有學員則要求不高,照葫蘆畫瓢跟著練,效果就比較差。也有很多既熱愛太極拳運動,又希望取得良好鍛煉效果的習練者,在太極拳練習中遇到困難,他們會想辦法克服,無論怎樣都會堅持不懈,不會半途而廢。武術運動歷來就是一項吃苦流汗的運動,它鍛練人的意志力。有的學員怕吃苦、怕累、怕疼,有的甚至怕曬黑、怕別人恥笑、怕別人說自己“笨”而感覺丟人等,這些因素都是習練太極拳出現的心理障礙。其實,太極拳運動不但能增強體質,也培養人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還起到修心養性、陶冶情操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太極拳屬于武術運動,它對人的身體條件有一定要求。作為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中老年朋友和業余愛好者,一般說來,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四肢運動基本自如,尤其是腰腿部的能力尚可,都可以選擇太極拳運動。如有慢性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的,只要能走動,眼力、聽力基本良好,也可以選擇太極拳作為健身運動項目。當然,有些膝關節患者不適合太極拳鍛煉,可待基本治愈后再作考慮。在練拳的過程中,很多姿勢、動作會讓關節處承受壓力,如果一些人本來膝關節處就有問題,那么在打太極拳之后,可能會誘發更嚴重的問題。專家解釋說,太極拳標志動作是馬步蹲襠,有資料顯示,人體屈膝30°,膝關節承受壓力和體重相等;屈膝60°,膝關節壓力為體重4倍;屈膝90°,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6倍。膝關節如長期處于緊張和負重狀態,可引起膝關節疼痛,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所以,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調養身體,不要選擇像爬樓梯、打太極拳等這類過分影響關節的運動。

目前習練太極拳的人很多,對于大多數業余愛好者來說,跟對太極拳老師很重要。除了專業院校教師、專業運動員外,經過多年習練太極拳,又參加過各種國家相關機構培訓獲得相應資質的老師,都可視為是正規的。
要選擇德藝雙馨的太極拳老師,而且老師的拳術水平和教拳水平都要較高。首先從老師的師承、拳齡、功夫、實際經驗、理論水平去考察,老師的拳術水平是重要的,如沒有較好的體悟身知,是無法教好學生的,因為太極拳的傳授重在言傳身教。老師自身拳術水平高,還要看其傳授和訓練方法好不好。曾經有一位姓秦的學員談了他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剛學拳時,當地有個啟蒙拳師,叫我拜他為師學拳,他教我練拳時,多次指出我練拳翹臀的毛病,卻沒有方法教我如何不翹臀,后來去正規的學校學練太極拳,知道了‘松腰塌胯’‘垂臀松肩’‘尾閭下垂’,糾正了錯誤動作。”
學什么流派的太極拳?原則上是選自己喜歡并適合自己的太極拳項目。太極拳傳承發展到今天,經過幾百年歷史,已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現分為多種流派。按照國家頒布的就有五大派,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還有民間認可的其他流派。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條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周邊群體情況、師資條件,靈活選擇學習內容。例如,年輕人身體素質好,可選學陳式太極拳;年齡較大、身體素質一般的可選學楊式太極拳。涉及具體套路,既可以學習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規定套路,也可以學習傳統套路。可以先學一種太極拳套路,待熟練后再學其他套路。總之不可操之過急,盲目跟風,或相互攀比,甚至爭強好勝,這樣會得不償失而走彎路。
1.場地要選擇平坦、通風、寬亮的地方,周邊有樹木花草,或有小河流水更佳。
2.夏季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注意防曬;冬季要避開大風,注意不要在風口上,或在穿堂風的地方習練。因為人在運動到一定程度時汗毛孔打開,氣血運行旺盛,如遇疾風、穿堂風容易使人受到涼氣、濕氣、寒氣的入侵,而造成風濕寒疾病危害人體。
3.秋冬季節氣溫變化幅度大,一定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防寒保暖。
4.最初的鍛煉控制在半小時左右,以后可逐步增加到一個小時。根據自身情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適度鍛煉的原則。
5.早上太陽升起后再出門鍛煉,不要空腹,帶上水杯。霧霾天、大風天最好在室內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