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耘 編輯/長歌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強烈,對進補強身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有些市民在進補中存在不少誤區,本文就為大家進行一系列誤區糾正,教您科學進補膏方。
膏方確實是一個進補的好方法,但也并非每個人、任何時候都可以服用。首先,痰濕體質的人不適合,這類患者往往舌苔較厚,甚至胃口較差,如這類患者盲目進補會阻礙痰濕的運化,使上述癥狀更重。其次,健康的未成年人沒有必要進補,盲目進補可能會導致性早熟。最后,肝炎、結核等傳染病活動期,一些處于急性感染期的疾病如發熱、腹瀉、咽喉疼痛、感冒、咳嗽等,進補容易導致“閉門留寇”,延長病期,應當在病情緩解后服用膏方。
正如沒有兩個指紋完全相同的人一樣,每個人有不同的體質和感邪情況。即使臨床疾病相同,不同體質的人所用膏方可能也有區別。氣虛體質的人,表現為易患感冒、乏力、易出汗、飲食無味等,應選用人參、黃芪、茯苓、白術等制成膏方;血虛體質的人,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健忘、失眠等,應選用阿膠、熟地、當歸、白芍等制成膏方;陰虛體質的人,表現為口咽干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等,應選用生地、西洋參、沙參、麥冬等制成膏方;陽虛體質的人,表現為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等,應選用紅參、鹿角膠、附子、肉桂等制成膏方。何況以上證型可能合并存在,同時,可能再合并氣滯、血瘀、痰濁等不同的病邪,使證型錯綜復雜。
因此,膏方必須根據個人體質特點“量體裁衣”,才能起到補益效用,最怕“千人一方”。現成的膏方并不適合所有人,最好對證調補。一般來說,患者應先到醫院膏方門診預約,醫生根據患者身體情況,辨證論治后開出適合的膏方,有痰濕、容易過敏、疾病錯綜復雜的患者還需要在膏方前開具開路方進行調整和摸底。
有些患者盲目認為,吃得多療效才好,于是吃了過量、多種品種的滋補類藥物。其實不然,滋補類膏方一般多黏膩,而脾胃的消化功能有限,過多服用會加重脾胃的負擔。非但補不進去,還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甚至氣血滯留不通,即老百姓常說的“虛不受補”。

還有人認為價格越貴的藥材越補。很多人認為,加了野山參、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的膏方最補。其實,名貴藥材也可用普通中藥替代。如熟地、麥冬等都能起到冬蟲夏草“補肺、補腎”的功效。

有些人因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將開具好的膏方擱置過久,認為以后可以慢慢服用,這也會存在很多隱患。首先,一料膏方通常服用一個半月左右,膏方營養豐富,容易變質。如果不及時服用容易因保存不當造成浪費。其次,有些患者隔年的膏方還沒吃完,又不愿浪費,繼續服用。由于時隔過久,體質狀況可能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原先的膏方可能已經不合適了。因此,除非特殊情況,膏方要及時服用。如果有些小問題,可以通過咨詢醫生做些適當的調整,盡量堅持按時服用。
總之,膏方雖好,但是不要盲目追逐潮流,而應該謹遵醫囑,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