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江 編輯/長歌

冬令進補的時節要到了,在門診上經常會有一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腹瀉、便秘等疾病的患者來詢問諸如“我是否需要服用膏方?”“我是否可以服用膏方?”這樣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首先需要了解膏方的作用是什么,其次是綜合患者的需求和當前的狀況,進行評估。
我國著名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秦伯未先生在其著作《膏方大全》中對于膏方的功效做了如下敘述:“膏方非單純補劑,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笔紫?,秦老開明宗義地肯定了膏方的補益作用,認為膏方是一種具有補虛扶正作用的藥物。其次,秦老認為膏方不僅僅具有補益的作用,還具有“救偏卻病”的作用。什么是“救偏卻病”呢?“偏”就是偏失、不平衡,偏離正常軌道。中醫認為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前提條件。人之所以會生病,就是由于內在或者外在的各種致病因素使人體的陰陽失去平衡。在陰陽輕度失衡的狀況下,人體所具有的自我穩定或者糾偏功能還能使機體保持總體相對健康或亞健康的狀態。但是當陰陽之間的失衡達到一定程度,導致一方明顯偏勝或一方明顯偏弱,超出了人體的自我穩定或糾偏功能的限度,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卻病”的“卻”是不接受的意思,不接受疾病,就是預防疾病發生或發作的意思。因此“救偏卻病”的意思就是糾正人體陰陽的偏失,預防疾病的發生或發作??偠灾?,膏方具有補虛救偏的作用,對于未患的疾病具有預防其發生的功效,對于已患的慢性疾病則具有預防或減少其發作的功效。
慢性消化道疾病大多具有發作和緩解交替的特點。因此,如果患者目前正好處于疾病的發作階段,則不適宜服用膏方;如果患者目前正好處于疾病的緩解階段,則可以通過服用膏方來預防或減少疾病的復發?;颊卟粦斢型ㄟ^服用膏方來治療疾病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中三個臟腑對人體健康而言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
腎中的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是遺傳于父母。父母身體健康,子女身體也強健。腎中精氣強弱在出生之前是取決于父母,但在出生之后就取決于脾胃功能。因為腎中精氣在生命活動中會不斷被消耗,需要后天不斷地充養補給。腎中精氣后天的補給是有賴于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能將每天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來充養腎中精氣,使腎中精氣旺盛,保證機體健康運作。如果脾胃功能減弱,中醫稱為“脾失健運”,不能很好地將所攝入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來充養腎中精氣,會導致腎中精氣不足,進而影響到各個臟腑的功能。脾胃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窺一斑,所以說脾胃為后天之本。

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大多存在脾胃虛弱的情況,如多食容易飽脹、大便溏薄或容易腹瀉、膚色萎黃、消瘦、齒痕舌等。因此,應用膏方調理脾胃對于這些患者而言具有積極的意義。
雖然膏方有較好調理脾胃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一位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都適用膏方。對于那些疾病正處于發作活動階段,或者食欲低下,或者飽脹明顯,或者口氣重濁,或者舌苔厚膩者,均不適宜盲目服用膏方,否則會適得其反,反而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引發或加重消化不良癥狀。因此,服用膏方不能盲目跟風、擅自服用,而需要由專業醫師評估后,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服用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