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世恩(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 編輯/丙甲

宮頸癌僅次于乳腺癌,是婦科第二高發的癌癥,目前已經明確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病因。
HPV疫苗已在我國境內陸續投入使用,除了普及疫苗接種之外,我們更要繼續推廣宮頸癌的篩查,這樣才能大幅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從宮頸感染HPV到真正發生癌變,中間可能經歷宮頸低級別上皮內病變、高級別上皮內病變(癌前病變)、早期微小浸潤癌和浸潤性癌等過程,這個過程短的幾年,慢的可以十幾年,或者二十多年。
HPV疫苗可以在感染HPV之前就阻止后續病變,不過更多的人已經錯過這個時機了。那么,我們是等到發生宮頸癌后才發現再治療,還是在癌前病變階段就把病變阻斷了?
答案當然是越早發現越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只是,早期宮頸癌或者癌前病變,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癥狀的,如果你要等到出現不舒服才去檢查,很有可能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機會。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只有依靠規律的篩查才能做到。當我們的身體在拼命抵抗HPV致癌的時候,我們不能無視身體的努力,白白浪費早發現的黃金時間!
宮頸癌常規篩查目前推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和HPV的檢測。這兩種方法可以僅選其中一種,有條件的話兩者一起查就更好了。
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包括TCT和LCT等,使用特制的小刷子從宮頸上刷取細胞,經過處理后制片觀察。準確性和檢出率比較高,結果的評價系統也比較完善,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細胞學篩查手段。價格在150元左右,多數可用醫保支付。
HPV檢測的方法比較多,目前多數是通過檢測HPV上的L1蛋白,通常可以進行HPV分型,或者至少區分出16、18和其他高危亞型。HPV檢測的價格稍貴,300元左右,有些地方可以報銷,有的地方要自費。
還有一種是宮頸DNA倍體異常細胞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價值,但是不如前面兩種,所以各大指南未做推薦。
在常規宮頸癌篩查之后,如果有異常,可以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或者宮頸錐切,這些流程下來,大多數的宮頸癌無處可藏。
國際和中國的指南,推薦性活躍期女性每隔3 —5年做一次篩查,不同的年齡也有不同的建議。
不過,3 —5年的時間有點長,努力的話都可以生2個孩子了,宮頸癌細胞如果要長出來,時間也夠。畢竟常規篩查還是有一定的漏診率的。因此,臨床上更建議每年查一次,假如TCT和HPV一起查了都沒問題,最多可以每兩年查一次。只有當HPV疫苗真正普及所有適用人群后,我們才有膽量5年篩查一次。
價錢不是問題。很多單位的體檢項目已經包括TCT和HPV,如果自己去查也可以醫保報銷。再不濟可以去社區申請免費的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

▲ 美國指南

▲ 中國指南
年齡也不是主要問題,性生活才是關鍵。只要有過性生活史,就應該查。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年輕化趨勢很明顯,二三十歲患病的不少。我的患者中,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只有17歲。絕經后的女性也不能忽視,五六十歲是宮頸癌高發的另一個年齡群。
宮頸癌篩查時用的是一種小刷子,在宮頸上刷幾圈,檢查當時一般不會疼痛,少部分女性可能有一點不適,不過結束了就好。
還有一些女性做好檢查,會有一點出血,因為是用刷子刷出來的嘛。這種出血不會多,過幾天就好了。罕見的情況下,可能出血越來越多,或肚子痛持續好幾天,分泌物有臭味,這可能是出現感染了,需及時到醫院就診。
篩查后最重要的是及時取報告,及時解讀篩查結果。好多人拿著正常的報告過來找我們看,說有“腫瘤”。事實呢?她們沒有看到前面的幾個字,或者潛意識地忽略了前面的字“未見明顯”腫瘤細胞。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取到報告后找一下婦產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