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文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元 628017)
2014年財政部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新時期管理會計的發展和推廣指明方向,也為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提出新要求。各企事業單位應清晰認識到管理會計信息化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同步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更需要人才的培養和支撐。沒有專業人才就沒有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構建,也不能很好地推進管理會計發展和應用。
管理會計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相關的要求,也是企事業單位的內在需求,是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切實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工作的總體水平,需理解管理會計內涵及重要性。
《指導意見》中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工作貫穿在單位整個業務和管理流程中,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改進運營流程、精細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單位效益,使得會計工作上新的臺階。
根據《指導意見》及系列解讀之五,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管理會計信息化賦予新的含義,不再單一會計信息化或者財務軟件的應用,要實現從核算向綜合管理轉變,從單位整體信息化建設規劃著手,整合單位內外部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加強業務信息與會計信息的融合,優化流程與配置,利用大數據與云計算等相關技術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提供清晰、快捷、高效的信息資源需要,有效推動管理會計建設和應用。
在加強管理會計的建設和推進中,必須同步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而這些建設最核心的就是人才,沒有人才將導致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會計兩條線,缺乏整體規劃,不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島。過于依賴信息化服務商,不能適應自己需求的建立和應用,投入產出比低,效益不高,導致導致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停滯不前。人才的匱乏,用人單位的需求,是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的更新和推廣引用,助推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也培養了一批會計信息化應用專業人才,推動會計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許多財務軟件應運而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各單位實際應用中,會計人才和信息化人才各自從自身專業技術、業務需求出發思考會計信息化建設,按照自己理解自行規劃、設計信息化建設方案,制定管理和實施辦法,形成懂信息化的不一定熟悉會計業務流程,懂會計的不一定懂信息化設計模式,兩種人才難以溝通、統一、協調。最終領導層、決策層不理解,支持力度不一、建設重點不同、業務流程設計不規范,使得單位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數據冗余、效益低下,這也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需求。
同時,各高校的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比較欠缺,更多的側重培養信息化使用人員,而會計專業信息化規劃、設計人員匱乏,培養模式不能滿足新形勢需求,不能有效實現單位管理業務與會計業務的融合,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適應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需求。
因此,為了適應指導意見需求以及現實需求,根據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加快思考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改變現行人才培養模式,切實轉變觀念,多形式、多層次培養培養滿足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人才的需求。
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和應用,對其人才需求和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必須培養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管理會計、系統工程等多學科、多專業的復合人才,采取依托高校培養為主、繼續教育為輔的遞進式培養模式。
在新時期,各高校根據現行專業設置與開展情況,進行分段交叉培養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從重新設計信息技術類專業培養體系,融入管理會計理論和應用體系,培養具有信息技術背景的管理會計人才或具有其他專業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改變學會計的人不懂信息技術開發、應用,學信息技術的人不懂會計業務處理流程現狀,主動適應管理會計推進和信息化需求。
1.選擇培養主體專業。根據各單位財務信息化建設需求和市場人才需求來分析,為了更好地推動信息化建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前期,人才培養主體專業可以軟件工程或軟件技術、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等信息系統開發類為主,選擇具有理工類背景學生,利于管理會計信息化復合人才培養。
2.分階段明確培養目標。根據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特點和需求,結合學生掌握知識規律,可以將人才培養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培養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為主,會進行簡單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維護等,具有一定信息系統開發和設計能力,明確規劃的重要性,理解信息世界數據庫與現實世界業務管理數據的關系和管理,能較好地轉化信息數據。第二階段,以培養財務知識、技能為主,理解會計核算基本流程,掌握常見企業管理業務流程,會一種財務軟件使用,知曉財務業務信息化處理基本流程。第三階段,培養如何從信息系統有關知識、能力應用中看財務核算、管理、財務軟件,包括數據規劃、數據采集、系統規劃、分析、設計,如何從管理會計應用中找到信息技術的融入點,改進單位所有業務流程、設計規程,包括管理體質變革,實現整體規劃,解決信息孤島,最終兩學科體系融合。
3.分階段設置理實結合的主體課程。第一階段主要可設置計算機基礎應用課(以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主,重點培養計算機操作、文檔編輯處理、電子數據計算處理、網絡信息搜集及處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數據庫基礎及應用課(掌握常用的信息系統開發數據庫軟件,如SQLSERVER、ORACLE等,重點培養現實數據向信息世界數據的轉換、用戶需求信息分析、數據庫建立與維護、數據統計分析與處理、數據安全等基本能力)、管理基礎課(重點培養管理學原理和企業常見業務管理相結合的管理,熟悉企業管理基本流程及技能)、軟件基礎開發應用課(選擇一種現代流行開發語言,以易理解真實管理業務開發設計為例,重點培養現實世界如何轉化信息世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等。第二階段主要設置會計基礎及實務課(以常用制造業的經濟業務為主,重點掌握會計核算流程,熟悉賬戶及科目設置、會計憑證填制與審核、會計賬薄登記、會計報表編制等業務)、會計電算化應用軟件課(選擇現行市場與企業應用面的財務軟件,如用友或者金蝶財務軟件,以真實企業經濟業務為主,重點培養財務軟件核算流程,知曉日常業務轉換電子數據的流程)等。第三階段主要設置管理會計實務課(重點培養理解管理會計的內涵,掌握管理會計在企業單位的具體應用作用等)、財務軟件開發案例課(根據數據庫、軟件開發流程、財務軟件使用反思軟件設計、實施流程及相關性等,以優化、二次開發案例為主,重點培養財務軟件基本功能流程開發)、管理會計信息化實務課(綜合前面所學課程和所掌握的技能,重點培養對中小企業、學校進行管理會計信息化規劃、設計、分析,找到信息技術與管理會計的融合點,形成信息共享,提高效益)、系統安全防范基礎應用課(重點培養應用系統的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和保密等措施,防止數據丟失與損壞)等。當然,各學??梢愿鶕囵B對象的基礎,實時對培養目標進行整合、調整課程名稱,最終目的是實現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到管理會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4.改進教學方法。所有重點課程以是實際工作案例為主,盡量實現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引用企業真實經濟業務及管理業務,讓學習者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體會到真實的管理業務中,實現“學練思做”結合,杜絕純理論和原理講解,在各階段要根據管理常識結合信息技術有關知識思考、研究、討論如何實現工作業務和管理業務信息化,不管改進管理流程和信息化管理方式。不同階段都要求教學中及實訓操作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從信息化覺度如何改進,如何實現管理、控制、分析、決策等業務。
5.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和維護使用。人才培養的課程、案例需要大量教學資源豐富,需要充分調研人才需求者、培養者等積極性,組織力量,要求高校要建立統一平臺資源庫,各任課教師牽頭建立和維護資源。同時,要選取財務軟件公司、有關研究機構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共建,包括教材選用與編寫、案例設計與引入、課件制作、學習空間交流等,根據日常工作實際與應用,不斷豐富、更新教學資源,逐步實現數字化資源“互聯網+”,便于學習者學習、實踐、應用。資源庫建立后需要建立考核引導機制,實施動態管理,防止資源庫一勞永逸、資源滯后、維護不到位等現象,要讓教師管理動起來,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并善于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學習、研討,豐富學習內容。
6.改革考核方式。管理信息化人才培養重點以應用考核為主,知識理解為輔??己藢W習者的會思考、會分析、會設計、會規劃、會改進等能力,強調項目考核為主,必須獨立開發兩個以上實用系統(其中,一個以具體管理業務為主,熟悉管理業務與信息管理相結合;另一個為現行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的對接、改進系統),具備管理會計基礎應用背景的信息化人才。
7.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實施人才培養的關鍵,必須建立一批擁有豐富經驗、熟悉企業管理、具有財務信息化開發經歷的師資隊伍??梢宰屝畔⒒_發和應用的教師應用財務知識,融入會計信息化,也可以從財務信息化服務商選擇有經驗的工程師,還可以聘請科研院所的專家等參與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建立等,構建學科、知識、實踐與一體的教學團隊,更好地為人才培養的服務。
管理會計的推進是長久過程,管理會計信息化也要不斷適應管理會計需求和發展需要,需要輔以非學歷教育,通過短期培訓、專題培養、學術研究等模式彌補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1.加強人才需求調研,確立短期培養目標和內容。各單位需要對現行從事管理會計信息化的人員進行分析,根據工作實際和需求,摸清現行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結構,找出不足之處,確定培養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課題或項目培養體系。在培養內容中,必須注重管理會計和信息化的融合,充分利用兩種人才優勢,彌補不足之處,從而突破理念、思維不統一,實現互補,信息共享,建立企業大數據中心。培養時間以短期培養為主,對于軟件開發能力較強,而會計和管理會計知識、技能欠缺者,應加強管理基礎及實務、會計基礎及實務、管理會計實務等課程、專題培訓,重在培養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的應用。對于會計應用能力較強者,而軟件開發能力、信息化應用能力欠缺者,應加強數據庫基礎及應用、軟件開發基礎及應用等課程、專題培訓,重在管理會計如何借助信息化技術凸顯管理會計應用效果。對于信息化規范不強、手段落后的,要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標準規范、新技術等培養,重在凸顯管理會計信息化先進性、適用性。
2.長期堅持專題培訓、專項訓練,緊跟管理會計發展需求。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訓不是階段的,需要結合管理、會計、信息化領域的發展新動態、新趨勢,長期做好新技術、新理念培訓,利用專題培訓、專項訓練、專題講座加強新技術、新觀念的培養,改進信息化規范設計,適應大數據、云計算的需求,使得能參與具體工程項目建設和開發中,不落后信息技術的發展??砷_設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專題培訓,突出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結合點、應用點。
3.建立非學歷學習平臺,共建共享繼續教育資源庫。為了給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需要企業、學校、專業團體共同建立管理會計信息化資源庫,給非學歷教育提供更多滿足學習者的資源。需要建立有關聯動機制和管理機制,可由專業團體協會或者高校繼續教育中心主導,建立學習平臺,充分吸納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較好的個人、機構、企業共同參與,實現專題、內容、項目、資料、討論等共建共享,充實資源庫,適時建立翻轉課堂和慕課,提供更多的學習輔導導師(導師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答疑),滿足不同學習者需要。
4.日常工作和短期培養中,要加強對會計業務熟練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培養,轉變傳統觀念,主動適應管理會計信息化需求,對推行管理會計信息化具有很好的說服力。不斷強化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應用、開發、維護培養,培訓用人單位對管理信息化人才的不同需求,推動管理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相融合,充分展示信息化應用的最大效果。
與此同時,除了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外,還需要加強單位管理者、軟件服務商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基本知識培訓,防止管理會計與信息化“兩張皮”,從而有力推動管理會計信息化。
總之,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結合今后時期信息技術發展的未來、管理會計的推進和發展,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更新培養內容,適應管理會計信息化復合人才培養的需求。
[1]楊國友.多維復合式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研究[J].商業會計,2012,(7):110-112.
[2]王振武.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7):95-98.
[3]王鑫.從信息化視角透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