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艷,吳浩楠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2)
在當前經濟市場競爭極強的形勢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利潤最大化一直是所有企業在不斷追求的目標。但是,全國經濟發展意味著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社會的利潤率不斷下滑,這也使企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從內部來看,企業自身的監督和管理、專業人才的缺乏以及對稅收籌劃工作的不重視;從外部來看,大數據時代下的各項財政稅收政策并不能與不同規模及行業的企業完全適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降低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提高利潤率及市場競爭力,盡快實現利益最大化就成為了企業當前最迫切的發展目標。由于稅收的基本特性之一——無償性會導致企業的凈利潤減少,所以合理地降低稅負是有一定必要的。現如今,我國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對于不同地區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使他們能夠分別享受適合地區形勢的優惠政策,這也正是稅收籌劃的作用所在。
稅收籌劃是降低稅收負擔的一個重要政策,雖然看起來貌似和偷稅漏稅會產生相同的結果,但二者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它是一項合法的稅收政策。隨著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稅收籌劃在更多的領域展現了它的積極影響:大中型企業在經濟市場中應用了稅收籌劃政策之后,不僅大幅降低了偷稅漏稅出現的頻率,更加保護了企業的既得利益,從而使企業在合法承擔稅負的情況下獲得了更多的利潤。一方面,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時必須要確保與稅收法律法規相適應,不能出現與其相悖的工作制度,因為其不僅不會削弱稅法在國家法律中的地位,還能夠進一步加強稅法的職能;另一方面,企業實行了稅收籌劃可以在投資初期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和成本并相應地提高企業的收入,從而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也使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完善。所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我國實行稅收籌劃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果企業的管理層無法理解稅收籌劃對企業今后發展的意義或者完全不認同稅收籌劃工作,那么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很多企業的投資者及管理者認為稅收優惠是由稅務機關和國家決策制定的,并不需要企業自身進行籌劃,只需搞好與決策機關之間的人際關系就能夠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也有部分企業的管理者認為稅收籌劃和偷稅漏稅的本質是相同的,應該按照稅法制定的相關規定來進行繳稅,而不是通過企業自身的籌劃來改變應納稅額,這種做法是違法行為,而且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兩種想法從很大程度上曲解了稅收籌劃的概念,也使企業的稅收負擔居高不下。而且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加快開展稅收籌劃工作,這樣不僅能夠減少偷稅漏稅情況的發生,還能夠為國家的資金運作提供大量的資金。但一方面,企業無法完全認同稅收籌劃工作,而稅務機關想要通過完善法規或者立法的形式來讓納稅人接受稅收籌劃,這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調整。在我國很多納稅人沒有自主納稅的意識,認為“你不催我交稅那我就沒必要交稅了”,這種對于稅收完全不重視的想法和對稅收籌劃的錯誤理解,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由于薪資或者對整體企業規劃的一些原因,在招聘財務人員時并沒有制定十分嚴謹的人員要求,再加上可能自身的專業差異,無法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的教育培訓,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暴露出專業素質較低,缺乏專業的知識技能。在工作中,只能在事后對整個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處理,無法顧及到整個企業的全部業務流程,甚至在對賬或者相對煩瑣的業務處理時只能依靠自己曾經擁有的經驗而進行操作。正常來說,財務工作人員在計算應納稅額時,要以現行的各項稅率為基準進行計算,并在通過企業管理層及稅務機關核實準確無誤后進行繳稅,但由于財務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較弱,企業也無法提供更多專業的培訓課程。再加上為了能夠與國際市場共同發展,國家不斷對我國已經實行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和完善,總是會有新的優惠政策或者新的稅率出現。這就需要財務人員不斷地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才能使企業內部的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從而使企業的自身效益為整個經濟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企業稅收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稅收籌劃的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雖然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新聞和報刊來了解稅收籌劃,但也只是了解,無法完全掌握它的內涵和作用;而且對于不同企業所需要的籌劃體系也是大同小異,整體的規劃無法做到適用于每一個企業,也就不會使稅收籌劃完全發揮出它的積極作用。甚至在一些已出版的教材中,對于稅收籌劃的定義都是偷換概念的。由此可見,我國對于稅收籌劃方面的工作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對于一些想要嘗試稅收籌劃工作的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阻礙。
在稅收工作中,稅收風險是企業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因為管理者無法預知到每一個即將面對的問題,所以如果稅收籌劃工作開展得并不順利,那么對于風險所帶來的影響和后果——經濟利益大量損失,甚至破產倒閉,這都是管理者無法承擔的。如果企業的管理者不能完全掌握稅收政策或者不能夠完全認同稅收籌劃工作,那么只會讓偷稅漏稅行為更加猖獗,從而影響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所以對于企業預期會出現的經濟風險,管理者必須更加重視,將更多信息化的技術應用到稅收籌劃工作中去,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能夠預防經濟風險和解決事后問題的信息系統,對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并盡快控制。將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大量減少稅收風險的出現,為企業整體的發展以及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技術保障。
財務工作人員是稅收籌劃工作的主要實施者,過硬的專業技術是保障稅收籌劃工作順利、有效進行下去的關鍵,而這些專業技術不僅包括對于現行稅收法律法規掌握的情況,還包括個人對于稅收籌劃工作的理解和態度以及自身工作的嚴謹性和細節化程度。所以,企業管理者在招納財務人員時必須要有明確的人才條件,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還要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確保每一個財務人員對于稅收法律法規都能夠明確掌握,對于不斷調整的法規條例能夠及時地了解和更新,從而能夠制定出符合自身企業所需要的稅收籌劃工作體系,并能夠遵守執行。同時,對于財務部門的管理者,更加需要十分嚴謹和專業的技能培訓,讓他們在掌握稅收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對稅收工作開展的管理,將稅收籌劃工作能夠完全應用到企業現階段的發展體系中,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稅收籌劃工作需要將與稅收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十分嚴謹和有效的規劃,負責該項工作的財務人員必須要根據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明確每一筆收入和支出,對于不同的金融資產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進行計量,如通過權益法核算金融資產的價值,通過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明確每一項資產的價值和折舊,從而保證在核算企業凈利潤時準確無誤。一方面,必須要確保每一項工作的合理性,對于應予以減免的項目必須要做減免處理;而新開發的項目,則按要求分別納入各項費用。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項目采用不同的稅收籌劃方式,其中主要的方式有折舊方法和計價方法。折舊法主要針對能夠扣除成本的一些資產的籌劃工作,在使用初期將成本扣除;計價法則是能夠在銷售過程中將成本提高,使應納稅額降低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可以計算奇特資產的期末成本,降低了因市場經濟調整、物價波動而造成的應納稅額變動程度。
明確稅收籌劃工作的目標是保證稅收籌劃順利有效進行的基礎,其中主要包括在企業內部全面開展稅收籌劃工作,將稅收優惠政策盡可能地運用到整體的財務工作當中,合理有效地控制稅收處罰情況。而這三個方面也需要分階段進行實施:首先,企業要明確對于哪些違法行為需要進行稅收處罰,尤其是對于偷稅漏稅這種明令禁止的行為,是必須要大力處罰的,尤其像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較多,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勢必要通過這一步,在實施初期將違法行為盡量杜絕。其次,在實行優惠政策時,企業必修要明確享受稅收優惠的項目,明確什么情況下哪些稅額能夠被減免,從而使企業能夠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降低稅收負擔,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最后,稅收籌劃工作需要覆蓋到整個企業,將企業以后的發展規劃和稅收籌劃相結合,讓稅收籌劃能夠參與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并根據企業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發展規模調整稅收籌劃的工作體系,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綜上所述,稅收籌劃對于企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尤其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我國十分支持稅收籌劃工作的開展。所以,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地嘗試、尋求適合自身的稅收籌劃體系,響應國家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保障企業能夠穩步發展,既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又能讓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