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翔,黃來燕,周愛珍,黃舒晴
(廣西壯族自治區腫瘤防治研究所,南寧 530021)
根據新醫院財務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單位價值在1 000元及以上(其中: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具體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專業設備、一般設備、其他固定資產。在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中,固定資產具有數量巨大、品種門類多、金額總量大、使用人數多等特點,因此其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公立醫院積極推動互聯網化的管理模式構建,利用信息平臺生成固定資產管理數據,并結合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中的問題,根據醫療衛生服務要求對資產管理做出規劃,從而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維護醫院高效平穩運行。但是由于大數據的概念在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滲透較晚,其在互聯網化管理新模式構建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互聯網化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要想實現順利運行必然需要嚴格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數據分析的背景下,確保數據的規模,提高數據質量則是實現數據分析的基礎。但是目前,公立醫院對于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難以滿足數據分析的基本要求。
由于互聯網化管理流程尚未建立,公立醫院在固定資產決策中缺乏科學規范,對于固定資產取得、驗收、使用、維護、處置和轉移等環節的控制存在漏洞,造成了會計核算、賬簿記錄和固定資產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影響了數據分析效果。
目前在公立醫院互聯網化固定資產管理平臺安全性不高,信息數據查詢、使用缺乏系統規范,平臺的安全性難以保證;傳統財會人員難以勝任數據分析要求,影響了數據利用效率。
大數據背景下,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也應該根據“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基本原則建立完善的運行體系,確保各環節的責任落實,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規模化,提高數據分析與利用價值。公立醫院應按照各科室的工作需要進行固定資產配置,在傳統管理模式中,盲目配置資產的問題比較突出,缺乏數據支持的固定資產管理不僅造成了資產損失或資源浪費,更影響了各科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對此,根據大數據管理的需要,公立醫院應結合國家管理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規定,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推動下,確保固定資產管理數據的生成,并針對各環節中管理責任缺失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將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不當和管理不善問題在數據中變得更加精準,從而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大數據背景下,公立醫院互聯網化固定資產管理應該不斷規范管理流程,將固定資產取得、驗收、使用、維護、處置和轉移等環節在管理流程的規范下形成清晰而準確的數據,并在財務會計工作中得以體現,確保手續全面、賬實相符,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利用互聯網化管理平臺技術,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嚴格控制,提高安全意識,對財務審核人員、各科室的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管理人員的權限變動等形成數據,并上傳云端,確保資料完整的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失誤操作或惡意攻擊造成的數據損毀、丟失等問題。此外,還應注重各科室的信息分享,確保固定資產管理數據能夠支持各科室之間的工作交流,在固定資產數據的收集、傳遞、處理、儲存、檢索、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中,提高資產管理的互聯網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數據背景下,公立醫院互聯網化固定資產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系統管理平臺的支持,以及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才的數據分析。因此,醫院一方面應加強對網絡管理平臺的構建,注重結合醫院固定資產的類型以及各科室的實際使用情況選擇管理軟件,確保數據信息能夠全面收集、獲取與利用;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培養,提高其數據分析水平,引入專業的統計人才,結合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數據及時發現資產管理不善等問題,維護固定資產的安全與合理使用。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公立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資產作為公立醫院順利運行的基礎,其必須要根據當前的互聯網化管理環境做出重新調整。即在固定資產清查核實的基礎上,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在各種規章制度的指導下,建立互聯網化管理平臺,將固定資產的購置、領用、狀態變更、報廢、折舊、借用、使用部門變更、維修保養、資產調換、管理員權限設定等數據及時上傳,并在財務環節的購入、入賬、投入使用、設備維修、折舊情況、報廢等不同科目中加以反映。這樣才能建立以大數據為依托的流程,提高資產管理的精準性,推動公立醫院更好地履行社會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