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琴
摘 要: 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新技術和新的組織方式,大數據正成為決定未來的核心要素。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在高教領域,大學生教育管理開始從傳統模式逐漸轉變為大數據管理模式。然而,轉型中面臨管理者數據素養有待提高、教育管理數據平臺不完善和數據安全風險等問題。為此,高校應在提升教育管理人員的數據素養、搭建教育管理數據平臺和數據安全等方面做出相應努力。
關鍵詞: 大數據 大學生教育管理 數據安全
隨著移動通信、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快速發展及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持續推進,教育領域邁入校園智能化管理與服務新模式。在整個教育系統中,作為思想最活躍、信息技術應用最充分、知識最密集的前沿陣地,大學受到大數據的影響更為全面和深遠,大數據已成為促進大學生教育管理現代化轉型的強大技術力量和新工具。然而,大學生教育管理長期以來沿襲以往的經驗管理模式,與現代管理的網絡化、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和個性化要求還有一些距離。因此,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如何通過大數據技術力量實現向現代化管理的轉型,就成為一個重要且緊迫的時代議題。
一、大數據與大學生教育管理概述
(一)大數據的概述。
事實上,“大數據”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80年世界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將大數據稱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但是,直到2009年,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普及,“大數據”的概念才開始流行。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在其研究報告《大數據:下一個前沿、競爭力、創新力和生產力》中首次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指出大數據研究的地位及將給社會帶來的價值。
大數據是指以體量大、類型多、更新速度快、準確性高,應用價值大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具有“5V”特征:Volume(體量大)、Variety(多樣性)、Velocity(變化快)、Veracity(準確性)、Value(價值大)。
(二)大數據與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關系。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高教領域積累了大量教育管理數據,需要運用現代大數據技術快速處理,提高管理效率。同時,教育管理過程本身也在創造數據,進一步推動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因此,大數據與大學生教育管理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對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改進,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搭建數據平臺,創新教育管理方法。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例如通過圖書館管理中心后臺調取學生借閱書刊大數據及進出圖書館次數大數據,了解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和參與課外活動情況(以貴州醫科大學為例,輔導員可通過“今日校園”APP掌握“輔導貓”大數據,了解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情況)等,全方位地了解大學生的動態,制定出針對大學生個人的培養方案,使教育資源達到最優分配。另外,在獎學金、助學金、優團優干等評優評選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參與學生的多元化評價。例如為了保證評定結果的公平公正,在評定國家助學金時,除了參考學生的成績、道德品質和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貧困生數據庫以外,還可以通過校園卡管理中心后臺調取學生消費大數據,了解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及消費軌跡,從而判斷學生貧困程度,借此應用于學生國家助學金等的評定。
二、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及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應用,對大學生教育管理意義重大。對于大學生教育管理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當下,大學生教育管理者需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搞清楚大數據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分別是什么,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水平。
(一)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面臨的機遇。
大數據有助于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轉化。通過大數據,學校可以根據個體差異,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法。個性化教育將從不可能變成可能,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標準化的學習內容將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由原來教學者逐漸轉變為助學者,使教育更趨于科學性。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教育與學校以往的面對面教育將逐漸分離,更多的學習模式、接受知識的途徑和靈活的學習機制將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獲得新的生機。借此,學校就能讓學生自由發展,為國家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優秀人才。
大數據有利于創新大學生教育管理途徑。傳統管理模式下的教育管理問題突出,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原因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偏低,不能高效完成上級分派下來的任務,甚至出現延時、工作失誤等情況。其次是管理方法的單一。以往的教育管理大部分是人工完成,而人對數據的處理是有限的,人工處理數據易出錯,在管理中會造成環節上的失誤,以至于重新進行處理,這樣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教育工作人員的精力。人工處理往往是一級一級分管任務,效率很低,不能科學地完成教育工作。工作分級過于繁雜,一件事情需要很多部門參與,但是不能同時處理,影響高校管理工作效率,而大數據時代則使我們的生活趨于簡潔化。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可以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管理,通過從學校教務處、組織部、學工部和宿舍管理中心等各個部門數據庫調取大數據,搭建多種教育管理平臺和教育管理數據庫,高效地進行管理,以使效率最大化。有了數據庫,才能有效地利用數據庫,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
大數據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預見性,學校通過收集與比對學生相關數據,提前預知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防患于未然。大數據有利于實現傳統知識轉移過程中的知識增值和傳播途徑,以往的知識大多數依賴紙質的傳播,而紙質的容量是有限的,且不易攜帶。但大數據時代知識存儲和傳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知識轉變成數據進行儲存,容量將遠超紙質媒體,而且知識的表現形式更多樣化,包括文檔、視頻、音頻和圖片等。
(二)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面對的挑戰。
目前,大學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發展緩慢,有三方面的原因:1.管理平臺方面,一些高校信息化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教育管理數據較為零散,沒有系統地進行分工處理,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2.一些教育管理者的大數據素養有待提高,一些教育管理決策主要依靠個人經驗,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管理,對數據分析能力有限,導致決策缺乏可靠性。大數據加大了高校教育管理者數據處理的難度,迫切需要提高教育管理者處理數據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而言,大數據技術帶來了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一些高校教育管理者對大數據的認識和對大數據應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部分教育管理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方式階段,還未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能力來提高教育管理效率。3.數據安全問題。高校管理學生的信息包括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生的個人信息,如果此信息被泄露出去,可能會被不良分子利用,需要防范杜絕。學校收集學生數據進行教育管理,但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學生的個人隱私等信息,在應用大數據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信息安全,加大數據監管力度,加強數據安全防范。應用數據分析應以尊重個人合法權利為前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應對其資源數據進行保密。
三、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的策略探索
(一)運用大數據,搭建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數據平臺。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數據平臺不完善,加強對數據平臺和產品的開發是基礎。只有多元化的數據平臺,才能使高校教育管理數據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有加強并完善數據平臺建設,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數據技術。作為大數據技術運用的基礎,教育管理數據信息平臺應由教育行政部門搭建,形成高校教育管理互聯互通平臺,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效率。
(二)加強培訓,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者對大數據運用的能力。
大數據技術給教育管理帶來了便利,讓教育管理體系趨于便捷化,科學化,合理化。但是沒有相應的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力的管理者,再好的技術也是無用的。就如同一個三歲孩童面前放了一把大刀,刀是利器,奈何使用不了。所以,教育管理者必須進行大數據應用培訓,才能運用大數據技術處理相關的問題,教育管理體系才會越來越完善。
(三)加強數據安全管理,規范大學生教育管理數據庫。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數據在采集、應用、存儲、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數據丟失、數據泄露、數據竊取等安全威脅,大學生教育管理數據庫急需構筑立體多維的數據安全防御體系。具體措施如下:1.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可靠水平。關鍵基礎設施一旦遭到破壞就會癱瘓,大學生教育管理運轉就會受到影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需要仿照現有安全保護管理等級的相關規定,通過綜合評估,劃定安全等級,實施分級管理。2.健全大數據環境下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防篡改預警系統。數據的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防篡改,必須建立源頭、環節和系統三個管理體系的加密機制,并建立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和操作系統安全三位一體的安全技術保障機制。3.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保密防護體系和重要部門、重要數據資源信息安全保護、保密防護體系。構建數據安全保密防護體系,應將技術手段與管理相結合。技術層面,數據安全保密防護可以依靠通信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技術和信息終端防護技術等;管理層面,數據安全保密防護包括制度管理、資產管理、技術管理和風險管理等。4.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者對大數據態勢感知能力、事件識別能力、安全防護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5.建立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加強對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為的管理和懲戒。
參考文獻:
[1]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塊數據: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標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塊數據2.0:大數據時代的范式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支振鋒.尊重國家網絡主權[N].人民日報,2016-02-17.
[4]周興芳.論數字網絡技術與人的全面發展[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
[5]夏杭.機器人上戰場:建立道德標準很重要[EB/OL].http://www.leiphone.com/robot-ethics.html,2014.4.16.
[6]中國信息通研究院.大數據白皮書(2016年)[R].2016.
[7]連玉明.開放數據與數據安全[J].大數據,2017(1).
[8]連玉明.重新定義大數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9]周淑敏.巧談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24-126.
[10]王克明.大數據戰略與文化價值創造[J].理論研究,2014(2):60.
[11]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