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婕妤
【摘 要】主旋律電影以弘揚“中國夢”和傳播主流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為主題,對構建國家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旋律電影致力于表現政治歷史、人生人性、文化價值、道德觀念,以積極向上的類型風格,正能量的敘事表達,成為了傳播“中國夢”、中國精神、中國信念和塑造國家形象的集中表達。隨著時代的發展,主旋律電影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核心,不斷地將視野國際化,旨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強全國人民的凝聚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中國夢;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107-01
當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在市場化環境中,主旋律電影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新,成為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途徑,成為傳播“中國夢”,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構建國家形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載體,提高了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的影響力。
一、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歷程
20世紀中后期,電影市場上涌現了大量的軍事革命和歷史題材的電影,此時的主旋律電影主要以宣傳作用為主,表現了我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弘揚了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
自“雙百方針”的提出后,主旋律電影更多的向現實靠攏,向人們群眾靠攏,“雙百方針”要求電影工作者要拍攝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要求創作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反映現實。因此,一系列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云水謠》中主人公的革命道路穿插了唯美的愛情;《戰爭子午線》將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民族豪情融為一體,使觀眾更容易接受;《黃河絕戀》以一段凄美絕倫的愛情故事突出了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這些電影都突出了個人魅力所在,使人物具有典型的平民色彩,讓觀眾接受起來更為親民、自然。主旋律電影在此突出了強烈的現實性和平民化,易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近年來,主旋律電影承載著傳播“中國夢”的作用。《湄公河行動》表明的我國反對霸權主義、恐怖主義,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國家原則;《紅海行動》體現了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民族精神的傳承。這些電影都以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力量、傳播中國智慧為主題,充滿了“正能量”,展現了我國自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來的輝煌成果和歷史進程,這一系列的主旋律電影與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相結合,具有獨特的魅力。
二、“中國夢”的時代價值
在當下中國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轉型階段,在此種社會背景和國情下,“中國夢”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提升了國民的凝聚力,使全體中國人能夠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為實現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中國夢”是一個理想,一種希冀,它要求每一個國民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國夢”是全社會的夢,在社會層面,“中國夢”是民族發展的要求、前進的方向,它要求全社會能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發展,留下了不朽的優秀傳統文化,它倡導愛國主義、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和而不同”的外交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信念,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夢的思想文化基礎,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不斷奮進,增強了國民的凝聚力和責任感。
三、主旋律電影對“中國夢”的傳播
主旋律電影能夠為“中國夢”的傳播和發展做出貢獻,《戰狼2》塑造了中國式的超級英雄,展示了我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電影主人公冷鋒也不再是以往“高大全”式的人物,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中國軍人,他保護兒童、保護婦女,保護傷殘人員,成為中國軍人勇敢、正義、堅強的代名詞。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始終遵行“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不干涉他國內政,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電影塑造了我國是一個有實力、有擔當、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有利于我國在國際上話語權的提升。
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將我國現代化道路中的歷史性成果展現得淋漓盡致,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基礎,以弘揚主旋律為創作理念,以彰顯時代精神為目的,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夢想,表明了每一個中國人都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決心和信念。
四、結語
近年來,許多的主旋律電影將中國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推至了一個新的高度。無論是對歷史革命的真實再現,還是對平民英雄的細節刻畫,亦或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歷史性成果的展示,主旋律電影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旋律電影憑借其特有的魅力,肩負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中國夢”,塑造國家形象,傳播主流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轉型路徑探索—以電影《狼2》為例[J].出版廣角,2017,(21):72-74.
[2]連那.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3]杜芳.中國題材電視劇主流意識形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