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
【摘 要】在聲樂教學當中,語言是作為在歌唱藝術當中最為的核心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國聲樂的學習過程當中,語言的重要性常常會被教師給忽視掉,所以就會得不到比較好的教學訓練效果,這樣就會影響到在學生唱歌的時候當中的實際演唱上的效果,所以,在學習的聲樂者就必須要對歌唱當中的語言以及咬字上訓練的方法來進行相關的研究。
【關鍵詞】唱歌技巧;語言訓練;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184-01
在我國,很早之前就出現了聲樂這門科目。同時人們還一直用語言以及文字去記錄相關的歷史,所以,對于我國文化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文字的記錄。同時在我國有的學者就會說,在我國的聲樂是要比語言出現還要早就產生了,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有很高的可信度。也就再說最開始的文化當中最先出現的就是聲音。
一、根據歌詞定位情感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歌曲的旋律以及對于歌詞的表達,在歌曲當中一句帶著感情的歌詞在根本上是用一個個的文字組成起來的,其中每一支的歌曲都會包含著不同類型文化以及情感的蘊藏。在作為歌曲的演唱者,如果想要讓臺下的聽眾感受到自己所要傳達的情感,就要在聲樂的教學當中,必須準確解讀其中歌詞蘊含的文化以及內涵。作為歌曲的歌詞并不單單是單純的一些文字拼湊出來的,更是在歌詞本身是有事實的一幅幅的畫面來構建出來的。比如在學習《滿江紅》這首歌曲,演唱者就要將坦蕩蕩的英雄形象的氣節給表達得淋漓盡致,《唱支山歌給黨聽》就是體現著藏族人民對于中國的共產黨人員的感謝之情。與此同時,在用其歡快的語言展現這不同的旋律,讓聽眾來帶來一種不同的感受,在學生去學習聲樂的基本素養時就要進行準確的對歌詞進行相對的解讀,同還要去表達同樣的感情以及文化的內涵中的基礎上,來不斷運用自己其中的想象力以及自身上對歌曲來產生一定的解讀,這樣身臨其境的去抒發到自己在歌曲中的感情,使的唱歌更加的流利以及自然。
二、演唱的過程中要有層次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知道,在美術的藝術上,會有一種畫的種類是山水畫,那么這樣的山水畫他要表達的層次就顯得非常的鮮明,在這樣的層次感去創造的畫面是可以用來到聲樂的教學當中。那是因為美術當中的水墨畫通常都用一種的顏色來進行創作的,但是其中很多的事物都會展現出遠近高低等這樣的層次,其表達出來的效果就非常的好,這些比較層次鮮明的表現在畫筆上就可以來用濃描又或者是淡寫來進行表示。同時這樣的理論是可以用在音樂的表演上,在對于那些比較容易把握的歌曲就可以想想水墨畫的繪畫原理,讓表演者能夠更加的去來分清楚歌曲的層次,在學生進行分析歌曲的過程中,就要面對語言來作為對人類情感上交流最為直接性的工具,其中這樣的過程就會顯得特別的重要,同時還要面對聲樂的訓練上的時候,就必須要去注意到唱詞當中的語言上表達的需要。
三、歌唱上的整體性
在歌唱上的技術,并不單單依靠嗓子以及學生的發音和氣息來去進行的,同時歌唱在整體上是作為人和樂器來一起進行表演的。當中除了可以對身體上的參加之外,其中對于人的心靈和靈魂上也會去參加到表演上去,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歌唱是需要全身心都了可以參與上的一種藝術,所以,在學習歌唱上必須對自己和歌曲有整體上的觀念。所以,在面對聲樂演唱方面就要不斷的去對歌曲進行一定的了解。讓演唱者能更好地去演示歌曲的整體性。
四、歌唱語言上要注意語氣的調解
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在面對歌唱上的技巧、吐字的清晰上準確度很重要,其中更重要的還是在注意當唱歌時上的語氣以及感情。以不同的歌曲類型,和不同感情上的基調,所要唱歌的時候呈現的語氣也會截然不同。比如在比較苦悶一點的歌曲情緒上,歌唱要去展現的感情就是應該比較的哀怨,然而在一些演唱上比較歡快明朗的歌曲上,就要去來對歌唱者中所用的語氣就應該是比較的輕松和舒服的。所以,在教師進行指導上,學生去進行聲樂的學習的時候,就要時刻的提醒學生如何去正確的來把握主歌曲中的情感,在面對不同旋律以及歌曲要會運用不同的語氣上的變化來不斷的表達各種各樣的感情。在很多的時候,我們拿到一首歌曲當中就會有很多種的情感上的表達,所以在這些的轉折上的細節的處理上就會顯得的格外的重要。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中的就是技能性比較強的一門藝術上的學科中的門類,其最主要的就是來用技能上的訓練來為最主要的,也可以這樣說,在教師在對于聲音上的訓練和歌唱者上的呼吸和共鳴以及發聲吐字上來協同其他運動上的動作,這樣就會需要發揮到其作用上肌肉的積極行動,與此同時還要去不斷排除掉這些相對來說的阻礙上,干擾運動的整體上的肌肉活動。
參考文獻:
[1]婁佳.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06):161+160.
[2]呂韻.聲樂教學中的基礎語言訓練[J].大舞臺,2016,(01):84-85.
[3]齊建立,李珊.歌唱語言訓練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7):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