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真
一、引言
工匠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時代影響,是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強國夢的理想實現,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也需要千千萬萬能工巧匠。在當前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創業者有了更多的機會與資源。將工匠精神應用于創業創新中,能夠有效促進創業發展。同時,整合工匠資源,有利于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有利于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打造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打造城市品牌帶動就業創業。
重塑工匠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發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匠人在“有中生新”轉型和 “無中生有”創新中的作用,能夠讓產品有匠魂、工人有匠心,發展有匠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運用現代設計改進傳統工藝,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帶動就業,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二、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工匠是一個傳統的稱呼,指機械地重復勞動的工作者。在流水線生產盛行之前,工匠需要完整地掌握整個工作流程和每一道工序,非常繁瑣。想要技藝嫻熟必須反復操練,久而久之,熟能生巧。由此可見,傳統的工匠精神的載體是生產的工匠,關注的是他們的技藝水平,是實實在在能看得見的存在。隨著“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興起,在謀求最高勞動生產率的根本目的下,復雜的工藝流程被分解成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由幾個簡單地動作組成,再將工序分給不同的工人負責。此時的工人工作內容更單一,更容易掌握;二是工作方式更枯燥。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有些工人忠于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勤于思考和鉆研、勇于革新、改良生產工藝和技術,在簡單的工作中創造不簡單,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這是此時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因此,此時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毅力、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的精神,上升到了精神層面。
工匠精神要求的是精益求精和刻苦的精神,同時包含了對工人嫻熟技術的要求。工匠精神一方面引導工人不斷改善自身的技術操作水平,引導他們用更加認真刻苦的態度面對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加強對工人的培訓和管理。工匠精神從基本的職業道德、技術水平以及管理方法等各個方面,為新時代的行業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基礎。
三、工匠精神與創新創業的關系
1.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的基礎
創新創業需要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以及高超的技術水平,而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因此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的基礎。所有的創業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改革和創新。只有依靠工匠精神,不斷發掘原有工藝上的不足,并不斷經過摸索和打磨,經過多次的試驗和測試,基于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要求,才能真正對原有的工藝進行不斷的改進,從而作為創新創業的基礎。因此,嫻熟的技藝,耐心、毅力和追求極致的精神成為創新的基石。
2.創新創業是工匠精神的延續
創新創業同時也是工匠精神的延續。只要創業者擁有了工匠精神,那么他們就能夠以更加專業和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因此也會更加容易察覺到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積極尋找新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工匠精神的指導下,工作者將更加精益求精不斷磨煉自己的工藝水平。當員工對技藝或管理方式日益熟練之后,輕而易舉便能發現所從事的工作技藝、流程或方法的不適之處,并能提出自己獨有的見解和解決方法。當這些工作者將改良的方法不斷進行實踐和糾正,那么創新的工作技術和方法也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因此,創新創業是工匠精神的延續,只要廣大工作者具備了良好的工匠精神,那么他們必將在工匠精神的指導下,完成創新創業。
四、當前工匠創業存在的問題
1.民間傳統工藝企業規模偏小,生存困難
傳統民間工藝制作多以家庭為主,即使近年在市場的推動下,有的集中了某些民間工藝品制作,但其生產方式依然很難形成規模,并以品牌占領市場。由于缺乏必要的組織和支持,他們的創業規模一般比較小,以個人為單位的自主創業很難做出較大的創業成果。很多匠人普遍收入比較低,僅僅依靠手藝吃飯,生存現狀并不穩定。經濟效益差的結果更加劇了許多傳統工藝企業的生存困難。同樣,個體的民間手工藝人更是困難重重。民間傳統工藝品不僅生產耗費時間,而且流通渠道不暢。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政府的扶持對于民間工匠的發展與壯大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從民間匠人的物質與資金支持,以及對工匠的教育和精神引導方面來看,當前政府對于匠人的支持力度仍然十分不足。對民間手工藝的產業規模、從業人員、投入產出以及不同類型民間手工藝文化的經濟運作方式和效益沒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合理開發利用。有的民間匠人的公司、加工廠開辦多年,卻得不到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支持。
3.缺少展示銷售平臺
由于缺少必要的宣傳窗口、展示平臺和銷售渠道,“養在深閨無人識”,是眾多的優秀民間手工藝品目前最真實的寫照。由于缺乏展示的平臺,即使工作者有了創新化的創業思想,然而卻無法得到有效的市場。如果這種境況長期得不到改變,沒有了知名度和市場的支撐,則很難保證工作者的創新創業的成功。
4.發展無組織,市場無序發展
在集體企業改制之后,許多匠人失去了組織,從集體之中流失,大多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匠人們推著走,干著看,缺乏長遠目標,市場混亂無序,政府部門對民間匠人的創業活動缺乏有效引導,沒有形成合力。政府對民間匠人的關注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民間匠人的積極性,使匠人發展處于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
五、依托工匠精神的創新創業支持手段
1.民間匠人認證與表彰
為了更加彰顯與弘揚民間匠人的工匠精神,帶動所有工作者積極學習工匠精神,各地政府應合理組織民間匠人的普查工作,對各不同行業的匠人生存狀態以及工作現狀進行調查。并成立專家評審組,分批次認定優秀民間匠人,并頒發證書。同時也需要加強職業資格的認證,真正將匠人精神社會化、具體化。此外,還應該針對各類不同匠人的工作特點和要求,編纂專業的特色教材,讓廣大匠人工作者進行學習,從而讓各類工匠的技術更好更快地傳播,并激發各行各業民間匠人的創業創新活動。
2.民間匠人展銷平臺
民間匠人很多都是個體,他們缺乏有效的展示平臺,因此也很難與市場對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創新創業發展。因此,各地應積極舉辦各類展現會和民間匠人交流平臺。充分展示匠人才藝,進一步拓寬手工產品市場,充分挖掘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產品檔次,組織多種形式的現場推廣會、產品展示展銷會,實現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有機結合。總結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匠人先進事跡,在電視臺進行“匠人才藝系列展示”,擴大社會影響,更好地為民間匠人的發展拓寬市場渠道。在某些傳統產品產地、傳統技藝發源地,結合當地旅游宣傳當地特有的物產文化,不是單純一味地推銷產品,而是要弘揚地域傳統文化和物產生態文化。其次,為增加工匠對于其作品產品其次,也應該加強匠人對其工藝作品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通過二維碼等方式,對每位匠人的手工作品等進行標記。一方面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更好地介紹匠人與作品,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對產品實行責任追究,強化工匠職業倫理精神建設。
3.出臺幫扶政策
很多民間匠人缺乏合理的組織,個體化的操作模式讓很多匠人無法形成規模化作業,收入比較低。因此各地應結合實際,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出臺鼓勵匠人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推動 “弘揚工匠精神,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健康開展。通過建立專門的匠人創業創新網絡平臺,促進不同匠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組織線下的匠人工作交流會與培訓會,更好地為民間匠人構建溝通的渠道,從而讓匠人能夠有效的進行學習與配合。同時,定期為不同的匠人組織培訓,注重匠人手工藝的傳承與深化,同時也不斷地為匠人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指導。
六、結語
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的基礎,而創新創業也是工匠精神的延伸。當前很多民間匠人雖然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然而卻仍然面臨著企業規模偏小,生存困難,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缺少展示銷售平臺以及發展無組織,市場無序發展等問題。政府應積極對民間匠人進行引導,通過表彰以及各類幫扶政策,更好地輔助民間匠人進行創業創新,不斷推廣與弘揚工匠精神,促進我國各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勁.創新創業亟待工匠精神回歸[N].中國交通報,2016(004).
[2]李林嬌,李浩野,仲憶雯.工匠精神視域下人才就業競爭力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