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瓊 趙梓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是數學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獲取、鞏固、檢驗所學的課堂知識,相當于數學教學的第二課堂;課后作業也是學生所學知識好壞的直接反饋,課后作業的有效跟進能進一步達到知識遷移、激發學生自學的效果。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素質,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每次布置的作業,我都將口算作為重點。每晚我會布置100道口算題,要求學生十分鐘之內必須做完,開學一個月內,每晚作業都是如此內容。我以為在這種強化訓練之下,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但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口算比賽中我們班的口算成績嚴重打擊了我的自信,每晚的強化練習并沒有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口算能力差的部分學生沒有什么明顯進步,而本來口算成績還不錯的同學,正確率卻有所下滑,有些學生甚至流露出厭倦練習口算的情緒。由此看來,數學教育教學中如果不講究教育教法,豐滿的理想就會變為骨感的現實,紙上談兵終究代替不了戰場實戰操練。
“閑暇時你可以看看魏書生老師的這本書,里邊有許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你可以邊學邊用,會有新發現的。”說著王老師隨手遞給我一本書。打開這本《樂在民主育人中》,我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對于課后作業的布置,魏老師真是開了先河,讓我讀來耳目一新。魏老師總是在每學期學生一入學就經全體同學討論定下了每晚的定量作業。所謂定量作業就是每個人每天必須寫出個人心得筆記。筆記的內容每晚根據自己每天的學習情況自定,但是字數卻是新學期伊始便自己定好寫下“軍令狀”的,每個人把自己定量的字數想好后存檔在班級公示欄里張貼公示,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鞭策和監督。筆記的內容每人根據自己的個人實際情況而自定,自己選擇認為合適的內容,可以是課堂筆記,也可以是課后練習。有的學生積極性比較高,在學校就已經完成了筆記,回家后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補充點其他的知識;有的同學完成了一部分,剩余的筆記回家后必須完成。逐漸地學生把每天的幾百字作業量當成一個常態,整個學期始終按照這個量不增不減,一年365天,就會形成一個驚人的數量。魏老師說,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和習慣,每個學生都了解這個作業量,并在大腦中每天都保持下去,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必然會有收獲,這種收獲也一定是獲益匪淺的,是別人無法比擬的。
對于這種方法我覺得新奇,但是又不知效果是不是真的如魏老師說得那般神奇,于是我決定摸著石頭過河,在班里大膽嘗試,小試牛角。
首先我利用班會公布了新的課后作業布置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定下可行的作業量。至于作業的內容,因為教學對象是低年級小學生,我倒不拘于筆記形式,我班是多種作業呈現方式,可謂百花齊放了。孩子們躍躍欲試,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自己每天的學習內容,那節課課堂氣氛空前高漲。
新方法推行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近一個星期集中力量突破概念、定義,每天的500字,都在反復默寫概念、定義。也有的同學計算能力較差,就用半個月的時間練習口算。還有部分同學,對學習數學當中的應用題有困惑,就在家長協助下專門進行應用題的練習,鞏固了課堂上學習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還有一些不知道寫些什么內容的同學,我引導他們要根據數學知識和教材內容分析,將知識分層次、分類別、分模塊排隊,將那些個人認為簡單的內容稍加練習即可,重點將時間放在那些個人不會的,多加一些時間練習又可以將那些未知的知識變成已知的,這樣時間長了,已知的內容量會越來越多,而且未知的內容量會隨著時間的改變逐漸減少,這樣時間長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知識的儲備量也會越來越大。
檢查的時候,我班以學生自查為主,靠個人的自覺性和個人約束力,互相檢查為輔,我不定期地進行抽檢。本來擔心孩子們自覺性不夠會松懈,幾次抽查下來,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全班同學無一例外,全部按時完成自己定量。原來順應學生身心發展和思維發展的規律,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自主留作業,真正做起學習的主人,會如此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時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布置作業不能只追求形式,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能真正完成。而且也要對學生的完成情況作出及時的評價,并適當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在家訪中,許多家長興奮地告訴我,現在孩子寫數學作業的積極性可高了,能用心分析自己在今天學習中的不足,把白天在學校沒有解決的問題全部處理。他還發現原來每晚都需要自己督促寫數學作業的孩子,現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翻開數學書,孩子會告訴他,書里各種顏色做標記的內容是今天還沒有學透徹的知識,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們通過這樣的作業嘗到了甜頭,從每次的測驗中也看出,我班的數學成績在一點一點地提升。期末考試中,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
向老教師學習,向名師學習,制定適合孩子們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樂趣,讓學生愛上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