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卿
【摘 要】美聲是源于歐洲的音樂演唱方式,對演唱中的發音和情感要求較高,本文對美聲概念及基本特征做出詳細的闡述,并探究美聲在中國音樂作品演唱中的作用,將我國音樂作品推向國際舞臺。
【關鍵詞】美聲;中國音樂;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057-01
美聲是音樂演唱形式之一,其最早起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我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引入美聲唱法,通過幾代音樂學家的努力,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音樂學習體系,但是美聲與中國音樂作品的結合發展進展卻不甚理想,為此本文著重從美聲演唱中國音樂作品的角度出發,通過研究美聲演唱特色,對如何實現美聲式中國音樂作品演唱風格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中國音樂作品美聲唱法發展現狀
美聲在我國音樂領域的發展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國音樂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國外美聲音樂學習中,很少對中國音樂作品美聲唱法進行探討,不利于我國音樂作品的國際化發展,下文對美聲的概念及中國音樂作品美聲演唱現狀進行詳細分析,為利用美聲唱好中國音樂作品提供相關依據。
(一)美聲基本概念及特征。美聲是西洋音樂傳統唱法,是“美好的歌唱”的縮寫,其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發祥地意大利,是集唱腔、發音、情感于一體的演唱方式,自美聲唱法誕生以來,就受到各國音樂學家的重視,經過不斷研究和發展,最終形成現代具有影響力的美聲唱法。通過研究相關資料,美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聲音流暢,能夠一氣呵成完成演唱;聲音圓潤,吐字清晰;雄厚有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渲染力;聲音明亮,能夠將音樂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二)美聲在中國音樂作品演唱中存在的問題。中國音樂作品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以漢語言文字為主,而美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無論是唱腔還是演奏技巧方法,都帶有濃厚的意大利語言風格,同時中國與國外在文化、情感表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導致美聲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運用存在大量問題。一方面在發音方面,美聲主要以意大利語言為主,而意大利語言和漢語在聲帶、發音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導致美聲無法在漢語音樂作品中靈活運用;另一方面過于重視美聲演唱技巧的運用,忽視音樂作品本身的特色,部分音樂演唱者過于重視美聲演唱技巧,忽視音樂情感表達,導致演唱出的作品缺乏感染力。
二、美聲唱法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運用
中國音樂作品凝聚了濃厚的民族意識和時代精神,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以漢語言為主的音樂作品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而美聲則是國外音樂演唱表達的主要形式,受語言發音位置的不同,美聲在中國音樂演唱中存在一定的阻礙,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指出如何實現美聲演唱出完美的中國音樂作品。
第一,加強美聲發音訓練。美聲唱法對發音和音色的要求較高,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需要美聲能夠靈活地轉變演唱風格,對聲音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進行美聲訓練時,需要注重發音訓練,尋找美聲發音與漢語發音的共同點,實現美聲與漢語的協調發展,一方面學習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調整自身說話的氣息,以便能夠流暢的演唱完一首歌曲,給聽眾帶來優質的聽覺享受;另一方面音樂演唱者還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做好發聲規劃練習,注重美聲基礎練習,為演唱者實現美聲與中國音樂作品的有效結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重視美聲演唱技巧訓練。意大利語言和中國漢語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如意大利語和漢語發音都依賴于元音與輔音的結合,意大利語言中的元音對應的是漢語中的韻母,而輔音則對應的是聲母,兩種語言的相似之處,為美聲在中國音樂作品中的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正確打開口腔,及時地將聲帶釋放出現,正確地利用美聲發音方法讀出漢語,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優秀的普通話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咬字能力,讓學生能夠精準地讀出漢字發音。
第三,樹立求同存異學習思想。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日加緊密,外來思想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形成劇烈的沖撞,為此想要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文化作品,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美聲與中國音樂作品的結合,是對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為我國音樂走向國際提供良好的舞臺。為此我國音樂演唱者、創造者要積極學習西方音樂藝術優秀理論和實踐成果,再結合我國音樂演唱形式,摒除其中落后的演唱技巧,繼承音樂的精髓和核心內容,將美聲完美地運用到中國音樂作品演唱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示,美聲作為國際性的音樂演唱形式,美聲和中國音樂作品唱法有效地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提高我國音樂水平,還能夠推動我國音樂的國際化發展,讓中國音樂登上國際舞臺,從而提高中國國際文化影響力,這就要求音樂演唱者要掌握美聲演唱的精髓和核心,對漢語音樂作品美聲唱法進行創新,實現美聲與中國音樂作品相融合,推動我國音樂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琦.借鑒美聲唱法演唱中國作品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6(08).
[2]孫志賢.借鑒美聲唱法演唱中國歌曲的幾點思考[J].四川戲劇,2011(03).
[3]張凱.淺談廖昌永的跨界演唱[J].大舞臺,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