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熒
【摘 要】文章以人本主義教學理念下殘疾人音樂教學為分析對象,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接著闡述了殘疾人在人本主義音樂教育特點,分別從視障學生和聽障學生兩個角度進行了闡述,最后論述了殘疾人音樂教學的實踐設想,分別從課程教育和器樂教育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以便使得殘疾人可以更好感受音樂之美,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成長。
【關鍵詞】音樂教育;殘疾人;人文主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170-02
根據(jù)我國最新頒布的殘疾人健康狀況白皮書,有專家預測在老齡化急劇發(fā)展的今天,在未來幾年中我國殘疾人口很可能會超過1億人,成為全球殘疾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當前,我國殘疾人事業(yè)依舊在不斷發(fā)展,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對于音樂教育的向往非常強烈。對于殘疾人來說,音樂教育可以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可以使他們四肢更加協(xié)調,同時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音樂欣賞殘疾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進行智力開發(fā),而且可以使他們在相對寬松范圍下進行學習。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人本主義教育。人本主義主要是指從人本身出發(fā),強調人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主義教育主要是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主張以學習者作為中心,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可以創(chuàng)造性學習。
(二)人本主義音樂教育。人本主義音樂教育首先必須確定以學生為中心教育原則,同時必須將傳統(tǒng)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有效融合。在進行人本主義音樂教育時,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情感,美化學生生活,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之中,將音樂可以融入到學生生活之中,這是音樂最有個性的表達方式。在最近幾十年中,音樂教育人文理念得到不斷強化,其核心價值認為音樂是人類交流的一種基本形式,可以傳遞情感,激勵精神生活。與此同時,音樂也是人美感的發(fā)源地,可以更好的聯(lián)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助于激發(fā)人的想象力,為人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提供良好途徑。
(三)殘疾人的人本主義音樂教育。殘疾人的人本主義音樂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殘疾人整體素質。從純粹音樂教育出發(fā),在進行人本主義教育時,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是音樂的有形結果,而是可以喚起殘疾人對于生命的熱愛,使得殘疾人在欣賞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中獲得美的享受,幫助每一名殘疾人獲得幸福。可以說,人本主義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音樂,而是通過音樂培養(yǎng)殘疾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殘疾人的內在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克服在肢體或者認知等方面的心理障礙,更好融入到社會之中,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尋找屬于自身幸福。
二、殘疾人的人本主義音樂教育的特點
(一)視障學生的人本主義音樂教育的特點。視力殘疾又可以稱作為視野缺陷,是由于各種不同原因導致人們視力缺損或者視力完全消失,很難和正常人一樣從事學習或者其他的活動。他們由于出現(xiàn)視覺缺陷而使個體活動范圍非常受限制,原本由視力來感知的信息只好通過身體其他部位感知,聽覺和觸覺成為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但是他們缺乏視覺感,很多信息無法通過其他的感官去感知,這也大大影響了視障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體驗。因此,視障學生人本主義音樂教育應當站在他們角度進行思考,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彌補教育環(huán)境,使用代償感官發(fā)揮作用。
第一,聽覺訓練。對于視力障礙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眼睛看不見任何物品,但是他們聽覺常常比常人更加靈敏,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好于常人數(shù)倍。根據(jù)視力障礙學生特點,我們可以做好口傳心授傳承方法,將口傳心授的方法運用于教學中,將音樂基礎知識和音響的聽覺訓練進行結合,循序漸進,提高視力障礙學生的音樂素質。由于大部分視力障礙學生在入學之前并沒有受過任何正規(guī)聽覺訓練,所以大部分學生在聽覺上已經失去了開發(fā)潛力。在這樣背景之下,視力障礙學生只能以基礎理論學習來進行聽覺訓練,提高自身聽覺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組織視力障礙學生多聽交響音樂聲音,讓他們感受劇院音響效果。。
第二,觸覺訓練。視力障礙學生雖然沒有視力,但是他們觸覺非常靈敏,很多觸覺甚至優(yōu)于常人。在進行音樂學習時,我們可以充分運用視覺障礙學生這一特點進行教學。在進行鋼琴教學時,對視力障礙學生進行手型訓練,教師可以在鍵盤上首先做好手型,然后讓學生去觸碰、去感知,通過觸碰可以了解自己如何去做,在反復訓練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要領。由此可見,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充分挖掘視力障礙學生的優(yōu)點,將語言與肢體語言進行多項融合,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感受音樂真諦,促使他們的彈奏技巧不斷提升。
第三,記憶訓練。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我們也應當抓住社會上的學生記憶較強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理論、聲樂、器樂等方面采用口傳心授的模式進行教學。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把控,同時還可以做好教學的交流溝通,從而整體提升實力上的學生對音樂記憶能力,幫助他們更好的欣賞音樂,提高音樂演奏技巧。
(二)聽障學生的人本主義音樂教育的特點。對于聽覺障礙的學生來說,他們除了耳朵獲取聲音存在一定困難之外,他們身體的其他部位不會有任何缺陷。因此,對于聽力存在障礙學生,我們可以以聽覺為主的肢體活動進行教學。由于聽覺障礙的學生無法和其他學生一樣對聲音進行分辨,同時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也非常不靈,對于他們來說,學習音樂的困難在于與聽力有關的音樂學習。因此,聽力障礙的學生需要通過視覺來彌補,用眼睛去觀察老師和同學的拍打次數(shù),這樣往往也造成了聽力障礙的學生無法正確感受節(jié)奏。雖然聽力障礙學生無法用耳朵去分辨音樂節(jié)奏,但是任何制造聲音物體都會出現(xiàn)聲波,聽力障礙的學生可以借助聲波振動來對節(jié)奏進行把控。聽覺障礙的學生可以依靠肢體或者臉部來感受空氣的振動,這樣用身體去聽音樂常常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殘疾人音樂教學的實踐設想
(一)歌唱教學。人本主義教育者認為,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表現(xiàn)欲望,使學生可以產生良好情感,這有助于幫助殘疾人獲得幸福感,從而推動殘疾人樂觀生活態(tài)度。音樂不僅僅是聲音藝術,同時也是情感藝術。對于人類來說,情感是精神的源泉,也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是音樂的核心所在,情感也是音樂教育的靈魂所在。殘疾人音樂教學應當以歌唱教學為主,以舞蹈教學的運力為輔。
在進行長期音樂教學時,讓殘疾人學習音樂樂譜和樂理并不是教學重點,但是對音樂作品情感的理解非常重要。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教師不能局限于樂譜,呆板的對殘疾人進行音樂教學,而是根據(jù)自身知識經驗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思想,將這種思想傳遞給殘疾人。例如,在學習《月之故鄉(xiāng)》這首歌曲中,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嫦娥奔月以及中秋節(jié)故事背景,并以此為內容引入主題,從文學角度進行情感傳達,這樣可以加深殘疾學生對于作品理解。只有教師可以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思想情感才能夠使教學充滿激情,才能夠緊緊吸引殘疾學生的思想,達到情感教學的最終目的。
在音樂中來一首歌詞,每一首詞語都表達了作者思想情感,一首好的歌詞可以使聽眾在靈魂上產生共鳴。音樂是以各項教學為主,歌唱是把音樂用聲音進行傳達,把歌詞情感唱出來。這個殘疾人歌唱教學進行觀察時,理解歌唱技術是次要的內容,而用心去歌唱才是首要內容,在歌唱中可以更好抒發(fā)自身情感,這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要想正確傳達歌曲的情感,我們首先必須對每一個詞的內涵都進行正確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對作品可以準確講解,引導殘疾學生正確理解情感內容,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通過這些歌詞更好的幫助殘疾學生樹立正確情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人生。例如在《歌唱祖國》等等愛國歌曲中,我們可以讓殘疾人發(fā)揮自身的特長,抒發(fā)出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二)器樂教學。所有音樂器樂教學都需要通過規(guī)范樂曲進行練習。在進行殘疾人樂曲選擇時,我們既需要遵循樂曲客觀規(guī)律,同時也必須符合審美教育美感,注重培養(yǎng)殘疾人的趣味性和審美感覺,這樣可以不斷豐富器樂教學,使器樂教學中始終融合了情感教育進而達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使殘疾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對于殘疾人而言,器樂教學變得更加重要。由于殘疾人在文化程度和年齡性格等方面都與普通人不同,這就要求在進行教學時做到因材施教,加強殘疾人的審美感覺培養(yǎng),盡可能避免在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枯燥無味現(xiàn)象。我們可以殘疾人喜聞樂見音樂或者樂器作為練習材料,這些練習曲目必須流暢優(yōu)美,這樣才能使得殘疾人感受到美的享受,大大增添他們學習器樂技能信心。從音樂樂曲心理上看,樂曲美感和樂曲表現(xiàn)欲都是相輔相成的,優(yōu)美樂曲常常可以激發(fā)器樂者的表現(xiàn)欲望,低劣的樂曲常常會毀滅一個器樂者的表現(xiàn)興趣。
綜上所述,殘疾人由于在生理方面存在不同缺陷,而這些缺陷又可能會造成他們在心理上的自卑和孤獨感,使他們不善于與人進行交往。與此同時,在社會生活中,殘疾人由于生理缺陷也可能使他們在認知和知識范圍上受到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在人文主義思想下做好殘疾人的音樂教學,幫助殘疾人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了解到美的享受,培養(yǎng)他們戰(zhàn)勝困難、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tài),使他們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情緒。
參考文獻:
[1]韓潔.淺談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J].大陸橋視野,2016,(12):250.
[2]薛迎春.舞蹈訓練對殘疾人群體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J].北方音樂,2017,(24):238.
[3]練芳波.利用音樂課培養(yǎng)智障學生注意力[J].中國殘疾人,2013,(10):59.
[4]蒙靜敏,蒙愛珍.奧爾夫音樂游戲在學前智障兒童康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5(4).
[5]陳夏堯,李利君,唐樂群等.運用音樂游戲開展學齡前智障兒童主題課程教學的效果①[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86-90.
[6]樸力.綏化市北林區(qū)殘疾人器樂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藝術教育,2014,(8):75-76.
[7]李嬌.淺談幼兒音樂劇教學在聾兒康復中的運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3,(12):241-242.
[8]司麗亞.智障兒童康復訓練中音樂教育的積極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