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摘 要】《動物莊園》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經典政治小說,它以簡練、諷刺的敘事方展現(xiàn)了極權統(tǒng)治下的話語生態(tài)。本文擬從《動物莊園》的文本視角出發(fā),探討語言與權力之間所存在的共生關系,試圖揭示作為權力的話語,是如何構建現(xiàn)實的力量,進而成為操控社會關系的工具。
【關鍵詞】語言;權力;《動物莊園》;意識形態(tài)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7-0227-02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被評論界譽為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作家。可以說在奧威爾眼里,語言是掩蓋真實的幕布,粉飾現(xiàn)實的工具,蠱惑民心的藝術,將政治與文學予以巧妙結合正是奧威爾的藝術特點,小說《動物莊園》便是政治寓言的典范。小說講述了曼納莊園的一群動物造反的故事。曼納莊園里的動物因不忍主人的奴役,在豬的領導下,發(fā)起了一場革命,并建立了一個“所有動物一律平等”的動物莊園。在革命剛取得成功的時候,動物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并品嘗到了所謂的“自由”,他們團結一致為了集體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給莊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收獲。隨著豬通過高壓手段鞏固了自己的領導地位之后,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豬們?yōu)樽非蟾嗟奶貦嗌睿麄冞x擇了比莊園主更加殘暴的方式來奴役、壓迫其他動物,回到了農場原先那種“沒有動物是平等的”悲慘境遇。本文將結合《動物莊園》里所凸顯出的語言功能,通過探討語言與權力之間的共生關系,試圖揭示語言與權力的結合是如何構建出現(xiàn)實的力量,進而成為操控社會關系的工具,以達到維護、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目的。
一、語言的基本特點與功能
“語言(中世紀拉丁文為linguaticum,意思是‘舌頭--器官)是用符號來交流的方式。情感、觀念、思想和愿望都有說話者進行編碼,再以句法將它組織起來然后傳遞出去。聽者則進行解碼。”①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人們的交往離不開語言。語言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tǒng),這種符號化的感知、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文化活動和社會交往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能活動,以及交往信號的根本所在。其獨有的特點與功能主要表現(xiàn)如下。
一是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含義描述可以指向對應的事物。二是語言具備描述性是語言能夠交流的重要體現(xiàn)。三是語言的邏輯性表明語言是一種有結構、有規(guī)則的指令系統(tǒng)。四是語言的傳播性說明語言的溝通需要采用一套具有統(tǒng)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或圖像指令。而具有統(tǒng)一編碼解碼標準的聲音或圖像指令需要人類通過學習獲得,而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語言傳播的過程。五是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表明語言使用者能理解并產生其陌生的聲音或圖像指令
正是以上這些語言的特點造就了語言的特殊功能。一般來說,可以將語言的基礎功能劃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交流信息與感情。語言是社會成員相互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是人們用來交流感情和傳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第二,認知與描述世界。一方面語言自身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另一方面,人們又需要通過語言來認識世界,即人們用語言進行思維,又用語言調節(jié)行為。
第三,承載與傳遞文化。語言作為承載與傳遞文化的載體,是人類保存、傳遞、領會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藝術成就的手段。
總的來說,語言問題的實質其實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這是因為語言作為人類的一種觀念的創(chuàng)造物,又是進一步從事觀念創(chuàng)造的工具,它的發(fā)展與人的進化和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遷具有一種“共變”關系。因此,考察語言問題的演變就不能脫離對社會發(fā)展的研究。
二、作為權力的語言
傳統(tǒng)上看,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語言作為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其發(fā)展顯然是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息息相關。然而自“語言的轉向”提出以來,西方語言哲學家們不再把語言看作是單純的、理性的交際工具,而是看成語言與存在、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更多地強調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共生關系,以及語言對社會過程和個人生活的介入作用。恰如亞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學》中提出人是唯一會使用語言的動物,更強調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重新審視時下的話語理論,不難發(fā)現(xiàn)語言與權力的共謀乃是理解當前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米歇爾·福柯犀利地指出,“一切統(tǒng)治歸根結底都是語言的統(tǒng)治。”②語言通過本身蘊含邏輯與隱喻的力量展現(xiàn)了事物的實質意義與象征意義。我們知道,由于政治權力的普遍性和整體性,所有的權力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因此作為權力的語言,當然脫離不了政治性。實際上,政治話語的實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統(tǒng)治階級占主導的話語,統(tǒng)治階級通過壟斷語言的解釋權,將語言的實質意義與象征意義任意切換,利用語言的鼓動功能、強制功能、誤導功能和塑造功能建立起有利于自身的語言霸權。小說《動物莊園》巧妙地展現(xiàn)了這種語言與權力共生的關系。
首先,在革命成功之初,動物們通過“七誡”來謳歌他們對平等與自由的向往。作為領導集團的豬利用語言的鼓動功能來許諾革命后的美好生活。豬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感染其他動物,不僅鼓動動物們緊密地聯(lián)合在一起為革命而奮斗,同時也為豬們樹立了一個正面的領導形象。正是這種充滿激情的語言,使得話語對于聽者在情感上產生了非理性與非邏輯判斷的效果。
其次,語言的強制功能體現(xiàn)在用一種權威的語言強制公眾服從某種意志,因而得以維護對社會的控制權力。對“七誡”的任意修改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強制動物們按照豬的意志來思考問題,與豬的意志保持一致。文中無不生動地敘述了動物們的“敵人”不斷變換,而豬的“命令”也是一再朝令夕改,令動物們無所適從。
再次,語言的誤導功能體現(xiàn)在偷換概念,顛倒黑白,通過粉飾與篡改達到控制思想的目的。文中斯奎拉的角色可謂是將語言誤導的功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不斷通過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為拿破侖的各種“破誡”行為予以辯解。比如,面對豬們對牛奶與蘋果的特權,斯奎拉卻向動物們解釋為豬們是為了大家的利益才委屈吃那些他們不喜歡的東西。
最后,語言的塑造功能旨在將語言塑造成為操縱大眾的工具。作為動物莊園的律法“七誡”為廣大動物提供了一個客觀和可操作的認知基礎,也為動物們提供了一致的價值規(guī)范。然而在作為立法者的豬們不斷任意修改和重新塑造后,“七誡”早已違背了革命的初衷,儼然成為了動物們記憶中的歷史。
綜上可知,一方面語言可以成為統(tǒng)治階級實用的工具,在不知不覺中控制普通大眾的思想;另一方面,語言不僅有著自身內在的權力邏輯,還能通過其自身的功能特性與外在的權力予以結合,而正是這種結合衍生了話語權。
三、話語權與意識形態(tài)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交往工具,話語則是指人們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語言,是特定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按照福柯的觀點: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通過話語而獲得的,任何脫離話語的事物都不存在。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一種話語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某種歷史條件下被某種制度所支撐組織起來的陳述群,即由某個權威主體發(fā)出的,被認為是具有真理性的陳述。話語權雖然是以話語為載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但其之所以能夠派生出權力,除了話語自身的內在權力外,更多的是借助話語背后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tài)因素。
那么何為意識形態(tài)呢?自1797年特拉西在其《意識形態(tài)原理》中明確將意識形態(tài)表示為“思想的科學”以來,意識形態(tài)的內涵也發(fā)生了深刻演變。馬克思與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序言中明確指出,意識形態(tài)為“虛假的觀念體系”,他們揭示其虛假性源于它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現(xiàn)實與思想意識的關系,即它不是直接從物質生產和現(xiàn)實交往出發(fā),而是從幻想的觀念體系出發(fā)。在馬克思那里,他所謂的意識形態(tài)更多是強調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并認為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和混淆階級地位的不平等與現(xiàn)實的不公平。
作為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一旦與國家權力相結合,必然會通過建構自己話語體系的方式對其他文化形式實施侵入、滲透和影響,來確立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要想充分地理解話語權,就不能脫離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反之亦然。所以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存在緊密的共生關系。
在小說《動物莊園》中,作者希冀通過分析表面的語言形式,來揭露意識形態(tài)與話語之間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例如,小說里的斯奎拉為了維護豬的統(tǒng)治地位,通過語言和術語來表達維護統(tǒng)治階級權威的意識形態(tài),反過來,又通過意識形態(tài)來增強話語的權威性。在小說里,話語權與意識形態(tài)的結合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通過話語生成意識形態(tài)。“七誡”與革命歌曲《英格蘭生靈》無疑是影響深遠的意識形態(tài)核心。動物們通過“七誡”與革命歌曲的洗禮,團結一致并劃清了與敵人的界限。“七誡”一經提出,動物們無論理解與否都爭相背誦。通過意識形態(tài)的說服功能來促進動物們的支持,使得“七誡”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得以確認。
二是通過話語強化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存在于人們之間的交流并主導著人們的日常行動。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隨意修飾“七誡”中的語言,使簡單的語言復雜化,復雜的語言簡單化,以便更好地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為了突出強調人類的危險,讓其他動物更好地理解動物主義,斯諾鮑把“七戒”縮減成八字箴言,即“四條腿好,兩條腿壞”。這種膾炙人口又簡單易懂的口號性語言很快便將莊園里的動物們團結在一起。正是基于這種話語表達強化了意識形態(tài)效果。
三是通過話語整合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需要通過話語將其合法地位予以闡釋,即需要通過想象與幻想把現(xiàn)在和過去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實現(xiàn)把所有成員整合起來。斯奎拉通過對比現(xiàn)在豬的統(tǒng)治與過去人的統(tǒng)治,迫使動物們接受當下的現(xiàn)實,甘心忍受豬們的剝削奴役。
因此,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體現(xiàn)階級利益關系的“權力”,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利益群體將其思想與權力相結合的產物,其目的是要成為實現(xiàn)統(tǒng)治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通過操縱大眾思想、意識、感情、記憶、希望、欲求,從而實現(xiàn)對他們外在行為活動的全面控制。
四、結語
小說《動物莊園》揭示了統(tǒng)治階級是如何通過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實現(xiàn)了對民眾的欺騙與操縱,進而維護與鞏固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它清晰地呈現(xiàn)了語言與權力共生的威力,話語權不僅建構了個體的身份,還建構了大眾的歷史,這種語言編織的關系網絡最終成為了社會建構性的力量。大眾與歷史在話語權下成為了可以被肆意處置的對象。這篇小說同樣也時刻警醒著我們不要低估了語言的作用和力量,因為這個長久以來被人們視為工具的語言,同樣也能把人們淪為語言的工具。
注釋:
①肯尼思·麥克利什.人類思想的主要觀點[M].查常平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804.
②米歇爾·福柯.知識的考掘[M].王德威譯.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3,88.
參考文獻:
[1]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M].隗靜秋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