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河南省兒童醫院 鄭州兒童醫院(450000)祝壯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于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較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低[1]。本文作者探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經語言訓練聯合經絡導平儀治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分為對照組(54例)和觀察組(54例),對照組患兒男30例,女24例,年齡1.5~4.5歲,平均(3.00±0.55)歲,觀察組患兒男32例,女22例,年齡為1~4.5歲,平均(2.00±0.85)歲,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語言訓練,根據患兒的具體語言階段,對患兒語言水平進行測試,并引導患兒發音、擴寬詞匯量,與患兒交流時要有耐心,態度要溫和,每天一節課,每節課最佳30分鐘,連續開課五天為一個療程[2]。連續4個療程。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經絡導平儀進行治療,所選取數碼經絡導平治療儀為SMD-C型,治療穴位主要為智力區、語言區,配穴主要為內觀穴、外觀穴,每次2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具體方法表現為:對患兒的治療穴位進行確定,之后將電極片粘貼在選定的穴位上,并將電極片進行固定;將各項參數調整正確,再將電源連接起來進行治療;在給患兒治療的同時,要給予相應語言鼓勵和心理安慰,使患兒積極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語言發育評分;療效判定標準:以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研制的漢語版S-S語言發育遲緩評定法進行評估。治愈:患兒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患兒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水平提高一個階段。有效:患兒感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水平改善在一個階段之內。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語言發育評分判定標準:在患兒治療前,對其語言水平進行評分;治療兩個療程、四個療程后對患兒語言水平進行評分。分值為0~100分,分數越高患兒語言能力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分析數據,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6.30%(52/54)顯著高于對照組85.19%(46/54),兩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語言發育評分治療前,觀察組患兒語言發育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語言發育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附表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語言發育評分
臨床上治療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常采用語言訓練法,近年來,經絡導平儀治療法不斷得到好評。經絡導平儀采用電子技術、微電腦技術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將中醫上的針灸、按摩、推拿等在治療儀中得以實施。經絡導平儀的顯著特點是微電腦控制參數設定,治療參數通過數碼顯示,同時顯示二組輸出,使治療操作更清晰地顯示出來。根據治療、康復、保健等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功能模式,從而可顯著達到方便、快捷、高效、針對性強等特點。在對患兒進行語言訓練的基礎上給予經絡導平儀,可更加顯著地改善患兒治療效果,提高語言發育水平,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6.30%)顯著高于對照組(85.19%),兩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4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語言發育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語言訓練結合經絡導平儀治療語言發育遲緩患兒的療效顯著,治療后,語言發育水平提高,臨床應用價值比較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