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南石醫院(473000)宋鵬延 王麗 黃露
留置導尿管是護士對患者病情觀察、確保會陰部清潔、干燥的重要護理方法,具有較高實用價值[1]。本研究選取在我科留置導尿管的2568例患者,分析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在我科留置導尿管的2568例患者,經分析45例患者出現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齡5~76歲,平均(53.24±3.15)歲;住院時間5~46d,平均(14.32±2.60)d。
1.2 方法 ①導尿管留置與感染情況分析:以無菌密閉式引流裝置、氣囊導尿管導尿。導尿管留置前,先以引流袋與導尿管連接為無菌密閉引流系統,之后根據相應操作規程展開無菌操作。在留置導尿管后1~10d,隔2d采集中段尿鏡檢,展開細菌培養與鑒定,分析尿路感染情況。②危險因素分析:收集患者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留置導尿管時間、住院時間等,展開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以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附表 危險因素分析
2568例患者中,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者45例,非感染者2523例。經對比,發生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及未發生感染者在性別、行膀胱沖洗、應用抗菌藥物、接受手術等方面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感染者年齡明顯高于非感染者(P<0.05),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長于非感染者(P<0.05)。見附表。
3.1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分析 本研究對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展開對比,發現高齡、導尿管留置時間長、住院時間長等是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高齡患者機體抵抗力差,更易發生感染;導尿管留置時間長,細菌定植及增生的幾率越高;住院時間延長意味著機體恢復較慢,感染風險較高。
3.2 護理對策 ①留置尿管前:對導尿管留置的適應癥嚴格把握,若無必要盡量不要留置。留置導尿管后展開健康宣教,說明配合要點、留置目的、置管期間的注意事項。結合患者尿道情況、性別及年齡等選取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導尿管,盡可能減少給尿道造成的損傷[2]。②留置導尿管時:在留置過程中注意動作輕柔,避免造成尿道黏膜受損;鋪好無菌巾,在操作中避免無菌物品被污染。③留置導尿管后:對導尿管妥善固定,防止彎曲或打折,集尿袋應比膀胱低,以預防逆行感染。確保尿液引流裝置為密閉狀態,在搬運或活動時注意對引流管夾閉以防止逆流。及時將尿袋中的尿液清空,注意避免尿袋出口和收集容器接觸。采集小量的尿液標本時,注意對導尿管先消毒,之后以無菌注射器采集標本,并送檢。采集大量的標本時,可自尿袋下方采集,注意不可將集尿袋接口和導尿管口打開。④主動監測:責任護士每日對患者病情主動監測,發現疑似感染者時展開相關檢查。在留置尿管期間,詢問患者有無尿路刺激、膀胱刺激癥狀(如尿痛、尿急、尿頻),詢問排尿時有無燒灼感或疼痛感。查看導尿管中尿液有無絮狀物或渾濁。⑤重視導尿管留置期間的評估:在導尿管留置期間,對患者病情定期評估,在病情允許時盡可能縮短導尿管留置的時間。每周將導尿管更換1~2次。⑥高危患者重點護理:對合并本研究發現的危險因素的患者,加強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知識教育,說明預防措施,提高患者的重視程度。當患者發生感染后,給予心理護理、用藥指導,加強病情觀察,遵醫囑為患者提供相應治療與專業性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高齡、導尿管留置時間長、住院時間長等是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護理中應注意這些高危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以減少尿路感染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