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廣西科技大學財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由于世界經濟低速增長、需求萎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和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我國勞動力成本增加,近些年我國外貿出口形勢嚴峻。2015年與2016年我國商品出口總值更是出現連年負增長。與此同時,出口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出口交易規模高速增長。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1]。由于信息網絡的高覆蓋以及國民對電子商務的普遍接受,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的主要市場集中于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歐美國家,但市場逐步趨近飽和,東盟等新興市場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
東盟擁有6.5億人口,并且人口結構以消費能力強的青年為主,移動網絡用戶不斷增長,中產階級日益壯大,目前電商零售僅占總體零售的1%左右,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成熟的電商購物習慣不同,東盟市場落后的物流水平、關務問題與支付習慣是開展跨境電商的賣家面臨的最大痛點。廣西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銜接門戶,對東盟貿易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雖然受益于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廣西對東盟出口增速較快,2016年同比增長達409.86%[2],但從貿易結構來看邊境小額貿易占到了近一半,貿易結構亟待優化。廣西應依托其對東盟的地理位置優勢,抓住東盟電商發展的有利契機,發展面對東盟物流服務產業,這將有利于帶動廣西物流業升級發展、貿易結構優化調整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加強。
郵政網絡覆蓋全球,是跨境電商尤其是B2C模式采用最多的物流形式,郵政渠道包括,郵政小包、郵政大包、E郵寶和EMS國際快遞。郵政小包針對重量2KG以內的貨物;郵政大包針對2KG以上貨物,不計拋重,價格低于EMS。E郵寶是郵政速遞物流為適應跨境電商輕小件物品寄遞需要推出的經濟型國際速遞業務,單件限重2KG。EMS是郵政快遞產品,高價快速,不超過30KG。
廣西跨境電商企業普遍使用郵政小包,原因為郵政小包具備價格低、郵路廣、清關能力強、包裹退回無需額外費用等優點。目前,由于可追蹤,速度與價格相對有優勢,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賣家開始使用E郵寶,這一郵政創新產品。但東盟市場開通的E郵寶線路只有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家。
國際商業快快遞主要由DHL、Fedex、UPS、TNT幾大巨頭壟斷,是跨境物流渠道價格最高的,一般貨值與時效高的2KG以上的重貨可以選擇此種物流模式。Fedex、UPS的優勢航線是美洲地區,TNT、DHL的優勢航線為歐洲、中東、非洲,四大快遞在亞太地區的服務差異不大,基本隔日送達。
廣西跨境電商選擇的國際商業快遞,由于目前廣西境內無貨機直飛東盟國家,一般要經過廣州、深圳或者香港中轉,極大影響了時效與客戶體驗。
國際專線物流在國內倉庫進行集貨,是以專門設計的國際路線定期發往特定國家或者地區的運輸路線。由于發往的是路線通常是需求量比較大的熱門路線,國際專線物流具有時效性強、分攤成本的優點。專線物流頭程一般采用全貨包機形式,大包DDP清關,清關之后拆包配送;由于配送地點分散,會受到目的國當地配送時效的影響。
廣西與越南陸路接壤,廣西的國際物流專線采用公路運輸的集貨物流形式,主要針對越南,小部分貨代公司可直達泰國,有一定的時效、價格優勢,時效和價格介于郵政小包與國際商業快遞之間。
跨境電商物流周期長、成本高是由其貿易形勢所造成的。跨境電商物流要經過通關、報檢、退稅、運輸、配送等一系列環節,必然導致整個物流過程成本高、耗時長、風險高。就廣西跨境電商物流而言,跨境電商物流周期長、成本高更是影響跨境電商賣家收益的嚴重問題。首先,郵政小包價格雖然是所有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中最便宜的,但到達東盟各國大多數國家首重100G需25元,續重的價格為每100G需23元。郵政小包雖然便宜,但存在投遞慢、不可追蹤、不提供賠償等問題,具有買家體驗不良、賣家回款風險高等缺點。其次,廣西跨境電商賣家若采用國際商業快遞物流模式,不但成本較高,且該渠道對于運輸產品要求較高,中轉運輸增加國內段運輸時長,大大影響了國際商業快遞的時效性。最后,廣西國際專線物流由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便利化程度不高、運輸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通關效率低、通關成本高,限制了廣西地理位置優勢。目前,廣西所有對外開放的公路口岸,中越跨境運輸方式為口岸換裝貨物為主,即車輛只能在中越雙方口岸限定區內貨場換裝貨物,直達運輸車輛數占比不足1%[3]。
表1 東盟各國2018年度物流發展LPI指數
如表1世界銀行發布的《連接以競爭2018-全球經濟的貿易物流指數》[4]所示,東盟各國2018年度物流發展LPI指數(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以下簡稱LPI),東盟國家物流績效水平參差不齊,該LPI指數由六大指標得分構成。東盟各國中除新加坡和少數較大城市外,大部分國家的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物流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后,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只覆蓋了部分一、二線城市,物流網絡及效率均受到很大的影響與制約。
跨境支付作為跨境物流的最后一個環節,涉及不同資金將的結售匯與收付匯。跨境支付牽扯到外匯兌換和資金流動、交易結算和銀行間結算及國與國的金融服務結合,其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及監管要求要更復雜[5]。目前,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跨國供應鏈,也沒有能夠覆蓋全部成員國的電商平臺,東盟市場不同國家對于在線支付、信用卡支付方式存在較大差異,跨境支付渠道不暢是跨境電商賣家進軍東盟市場面臨的又一大問題。例如,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亞消費者購物支付手段以轉賬、現金支付為主,信用卡持卡率較低。這無疑提升了物流配送運營管理難度,增加了當地物流配送的成本,延長了跨境電商賣家回款周期,減少其對合作物流伙伴的可選擇性。
從表1可以看出,東盟各國物流績效水平排名可分為三個梯隊,物流績效水平第一梯隊的國家為新加坡,基礎設施以及效率處于全球頂尖水準,但租金、人力等物流成本較高。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五國的物流績效水平位于第二梯隊,發展潛力巨大,其余四國處于第三梯隊。面向東盟的廣西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可以針對不同國家物流業發展狀況以及商品特點,以打造立體梯隊化跨境物流模式為主,輔以與第四方物流以及便利店合作,形成全方位、一體化的跨境電商貨物供應系統。
1.擴大國際專線輻射范圍。依托廣西與東盟陸路與海陸銜接的優勢地理位置,廣西跨境電商可延長其陸路專線形成多條穩定物流專線深入中南半島,以主要國家如越南、泰國的一、二線城市為運輸節點,與當地配送公司合作解決配送問題,輻射整個中南半島。這種陸路專線模式具有成本低、時效穩定的特點,適合大件重貨。廣西需利用其西南門戶的地理優勢,可在南寧與邊境口岸,建設具備信息化、高效率的集貨倉,利用成本優勢吸引西南乃至全國的大件重貨貨源,形成規模化、穩定的專線運作。
2.豐富國際專線運輸模式。目前,廣西至東盟專線物流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要在擴大公路專線的基礎上,針對出口貨物的不同,整合現有資源,豐富國際專線形式,形成海洋、航空、公路、鐵路全方位、立體化的多式聯運。針對時效性要求強的貨物,設計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的定期航班,彌補目前中轉廣東、香港的時效損失。同時,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布局東盟地區鐵路線路以及構建鐵路標準化。選擇主要的港口、口岸、航空樞紐打造國際化的具備存儲、配送、加工、轉口貿易的物流園區。
3.打造智慧海外倉。南洋群島與中南半島陸路沒有銜接,但南洋群島上的印尼擁有近3億人口,跨境電商市場潛力巨大,解決其物流問題除了上述的打造廣西航空貨物專線外,可以針對高值、品牌或者爆款、流量產品在新加坡建立海外倉,以提升客戶體驗以及客戶粘性。雖然新加坡物流成本較高,但其物流基礎設施、海關通關效率、國際貨運能力都大幅度領先于東盟其他國家,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新加坡的海運和空運連通性具有競爭優勢,比如寬體飛機至新加坡的成本要低于馬來新亞40%-50%。同時,可以利用新加坡的智能倉儲、盤點與分揀、無人配送技術布局智慧海外倉的建設,提升生產與運送效率,降低管理與跨境電商退貨成本。
第四方物流的首要提倡者美國安盛咨詢公司定義第四方物流為“一個調配和管理組織自身的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能力與技術,來提供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集成商”[6]。第四方物流強調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優化從而降低成本,對整個供應鏈提供規劃、監控、評價、信息化、咨詢等關鍵性工作,其他具體工作則外包給參與公司解決。例如,馬來西亞和泰國政府分別與阿里巴巴合作,建立了服務于南洋半島的數字自由貿易區(DFTZ)和服務于中南半島的東部經濟走廊(EEC),使得更多中小外貿企業可以走進東盟地區,構建超級物流樞紐,提供集中清關、倉儲、配送服務,解決物流痛點。菜鳥網絡目前已經聯合LAZADA、馬來西亞郵政、新加坡郵政等,構建起了連接整個東南亞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廣西跨境電商在優化東盟地區物流專線基礎上,可以依托菜鳥物流網絡優勢解決至東盟整體物流供應鏈優化、以及邊遠地區覆蓋以及配送問題。
東盟市場不同國家對于在線支付、信用卡支付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消費者購物支付手段以轉賬、現金支付為主,信用卡持卡率較低。東盟國家與傳統的電商發展路徑有所不同的是其移動終端覆蓋率較高,直接越過PC終端階段,正向“移動商務”方向發展。同時,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整個物流環節的最后一環,高度個性化,直接面對消費者,具有成本耗費較高,企業文化傳播、增值效應等特點,關乎賣家形象。廣西跨境電商物流可以與當地資源合作解決支付與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與當地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移動支付企業合作培養客戶移動支付習慣,與當地便利店合作代收包裹,例如新加坡的Park N Parcel與當地零售店與小區居民合作,代收包裹。這種合作可以降低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解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時間錯配、妥投率低、重復派送等問題,從而增加客戶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