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王淑梅
(沈陽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近年來,我國企業發展面臨著新形勢。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此外,我國一直沒有停下“走出去”的步伐。在此新形勢下,我國企業并購不斷增加并在2016年達到了頂峰,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17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18年展望》,2017年中國企業年度并購數量達到了歷史第二的高度;其中,國內并購案例數上升了14%并創了歷史新高,大陸企業海外并購回歸理性。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并購的浪潮已然開始且從長遠來看已勢不可擋。
“互聯網+”戰略的興起給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平臺,也催生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近年來,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業務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互聯網企業成為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傳統經濟進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互聯網企業的并購,如圖1,2008年以來,我國互聯網企業并購數量穩步上升,到2005年達到了近幾年的峰值69起,2016年以后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14年之前水平。
圖1 2008年至2017年互聯網企業并購數量
強強聯合是競爭企業應對激烈競爭的手段之一。在目前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競爭企業間進行并購不僅可以緩解競爭帶來的資金消耗,還可以融合雙方的技術優勢、經營策略、雄厚資本等,實現共生發展,加強在本行業內的競爭力,甚至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我國近年來典型的強強聯合并購案例有陌陌收購探探、海爾并購通用家電、京東并購1號店等。
近年來,我國共享經濟、線上訂餐行業等蓬勃發展,甚至在世界上都獨樹一幟。創新觀念催生了這些新興的商業模式,也帶動了相關企業的并購活動。尤其是2018年有關這些新商業模式的并購尤其活躍,阿里巴巴并購餓了么、美團并購摩拜單車、阿里巴巴并購中天微等,都是新的商業模式并購的典型代表。
在“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新形勢下,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針對海外并購的優惠政策,支持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擴張。我國海外并購的主體已不局限于國有企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也開始了海外并購的實踐。海外并購的對價支付也不僅限于現金支付,越來越多的企業選用境外換股支付、綜合證券支付或多種支付方式組合等此外,如圖2所示,海外并購的范圍橫跨三大洲,并購目標企業所在地由歐美地區擴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赴“一帶一路”區域的海外并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在2017年幾乎是前四年的數量總和。
圖2 2013年至2017年中國大陸企業赴“一帶一路”并購交易數量及金額
與寬松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環境隨之而來的是愈加激烈的行業競爭。一些發展態勢良好的企業把握住了市場發展機遇、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進行縱向并購,還積極彌補技術短板,尋求享有相關技術優勢的相對弱勢企業來進行橫向并購。例如,2017年5月24日,吉利汽車收購蓮花汽車,借此彌補了技術短板。對面臨生存危機的一些企業來說,為了提高競爭力而不斷投入人力、物力等進入燒錢模式顯然是不明智的,而被一個實力雄厚的企業收購也不失為一個長遠之策。例如,2018年4月2日,餓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購,大大緩解了餓了么因和美團長期競爭而造成的資金緊張問題。
并購是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的手段之一。在新形勢下,用戶面臨的選擇選擇越來越多,企業的發展機會也越來越多。假若企業可以通過并購進入其他行業,一方面能形成自己的多元化的營收模式,擴大經營范圍,獲得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由于被并購方已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并購企業節約了初創成本,迅速進入了該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還緩解了本行業競爭帶來的風險。例如,2018年4月3日,美團收購了我國共享單車行業巨頭摩拜單車。美團這一收購舉措壯大了自己的打車業務,緩解了與滴滴的競爭壓力,實現了在短時間內進入共享出行行業,開展了多元化經營。
通常來說,企業可通過在證券市場進行IPO上市或者選擇殼公司借殼上市。但IPO上市流程復雜,資格審核嚴格,上市耗時長達3到5年。相比之下,選擇一個發展前景良好且盈利能力穩定的企業來借殼上市,可以節約大量的上市成本,節約了上市的時間成本,還免去了一部分IPO上市對企業在資產負債結構、組織結構、經營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特殊要求。例如,2016年3月,大楊創世收購了圓通快遞,此舉使圓通快遞通過借殼大楊創世成功上市,圓通由此緩解了所面臨的快遞行業的激烈競爭,從籌備幾年的IPO中脫身,得以成功地快速上市。
在全球化時代,企業面臨的深層發展的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的業務范圍已不能再局限于國內,而要拓展至世界。企業的競爭對手也不僅僅是國內企業,還有全球的企業。此時,一些具備全球化戰略的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一是可以迅速實現市場進入,省去大量的資本消耗;二是可以消除一部分國內相關行業企業競爭的壓力,避免之前只局限于國內市場的潛在風險;三是可以由此進行國際化擴張和品牌宣傳,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品牌知名度。例如,2016年8月,滴滴出行通過收購優步中國的全部資產,開始了其國際化擴張。優步中國人才和經驗的加入提高了滴滴出行的服務能力與價值創造力,為其之后的全球化擴張打下了基礎。
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是企業并購的風向標,經濟政策是企業并購的行動依據。把握宏觀經濟環境與政策是企業合并的基礎,可以降低并購成本,減少并購中的摩擦,提高并購效率,使并購活動事半功倍。企業并購應該注意以下兩點:一要審時度勢,發掘市場導向、國家扶持的行業;二要關注國家的并購優惠政策并充分利用,尤其是海外并購要把握東道國政府的政策,熟悉其相關法律法規,避免并購中的矛盾與沖突。
當今我國經濟下行趨勢依然明顯,企業發展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企業必須培養長遠意識,超越當下的行業競爭,開拓一片新的市場,以獲得長遠的發展。企業要摸清市場趨勢,了解人們的消費觀念,在市場潮流中找尋新的商業機會,可以用并購的方式快速進入目標市場。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根據自己的長遠發展戰略、自身的發展需要和市場行情出發,慎重選擇并購的目標并做好并購前的調查準備工作。此外,還要根據并購業務類型和雙方企業的運作方式制定行之有效且適合雙方的并購戰略。
單獨依靠債務性融資或權益性融資會給企業并購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隨著近些年來財務理念的創新與融資方式的不斷開拓,商業銀行和非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的融資選擇和品種組合越來越多元化,企業在實施并購時應通過多種融資渠道的組合來分散財務風險,避免依靠單一的融資渠道而使財務風險加大,進而實現并購的財務協同效應。此外,企業應重視資本積累,嚴格管控資金流動,提高資金利用率,以實現資金成本效應。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近年來良好的發展態勢有目共睹,這導致一些國家認為中國的海外并購屬于“技術獲取型”和“資源獲取型”并購,給其戴上了地緣政治的帽子,導致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時會受到東道國的一些政策限制甚至是東道國人民的抵制。因此,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前一定要做好目標企業的調查工作,尤其是對處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要考慮其所在國的政治局勢是否會對并購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要了解東道國的經濟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規避一些并購風險。并購時可以借助政府優惠政策并咨詢正規的中介機構,來分散融資風險。并購后的整合工作中要格外注意與當地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以縮短磨合期,提高海外并購的效率。